晚间,初心将登记好的礼单递给了胤禟,笑道:“爷看看吧,这些都是这两日送过来的。”
胤禟大致翻了翻,这些送礼的人,有好些自己连名字都叫不上,也不知道这些人都是从哪冒出来的。不过,他的目光突然停在了其中一页,问道:“十三弟府上也送了礼过来?”
初心点点头,十三府上已是自顾不暇,却还能做到这般周到,可见这兆佳氏倒是个妥当的,要知道大阿哥和二阿哥府上可没人送来。
胤禟想了想,说道:“以后逢年过节的礼,给他府上多添些吧。他那原本也不容易,如今还要多了一处要打点。”
虽然十三之事,胤禟并没有什么愧疚的,但总觉得有些遗憾,若是钱财上能帮就帮些吧。
“爷放心吧,我都明白。”这事两人算是心照不宣了。
十三本就是个光头阿哥,俸禄十分有限,如今又出了事,怕是光养蜂夹道那边的打点就少不了银子。四阿哥那边也不宽裕,又能帮得上多少,估计以后还得靠兆佳氏的嫁妆支撑吧。
胤禟把册子放到一旁,才笑道:“这些大臣倒是会审时度势,就怕他们这次都算错了。”
“爷是说?”初心有些不确定他的意思。
胤禟轻笑道:“他们以为皇阿玛这是看重我和老十?只能说他老人家高明,想到用这一招来混淆视听。”
胤禟心里明白,他和老十在皇阿玛他老人家心里,可真没那么重要。只是老大和老二都倒了,眼下多少人对太子一位虎视眈眈,前儿个都有人公然提出要重选太子了,若是皇阿玛再没点动静,只怕这事是没完没了了。他和老十两个各方面看着在众兄弟中都是拔尖的,用来做幌子,多少能搅乱些形势,让那些举棋不定的大臣们,如今更是不敢随便站位了,至少能维持一段时间的清静。说到底,太子之位还是掌握在他老人家自己手里,岂能容他人置喙。
见初心一知半解的,胤禟也没继续说下去,有些事他自己心里清楚就好,何必让她跟着担心呢。
“爷自己一切小心。”胤禟虽然没有明说,可初心还是忍不住想要提醒他一声。
胤禟看她一脸担心地样子,忍不住逗她几句:“放心吧,我是谁?他们的算盘打得再响,还能比得过我这个奸商,亏本买卖我可从来不会做的。”
初心瞪了他一眼,敢情还有人自称奸商的,咱们九阿哥还真是画风清奇、与众不同。
不过知道他也是为了让自己放心,于是便笑道:“爷也不用到处宣扬了,这满大清朝谁不知道九阿哥其人。”
胤禟闻言,搂着她笑道:“我不过也就在初儿面前说说罢了,别人那,我还不稀罕说呢。”
初心微微一笑,任由着他的手开始不规矩起来。
与此同时,四阿哥府上,四福晋伺候他用完晚膳,便和他聊起了今日的事:“九弟、十弟还有十二弟那,都已经让人送了一样的礼过去。”
胤禛点点头,道:“本该如此。”
他一向最重礼数,虽然和十二来往不多,但并不会厚此薄彼。
对于这几个弟弟的突然封爵,胤禛真没什么看法。随着太子和十三的先后被禁,作为两人的好兄弟,他早就如履薄冰了,压根不敢起什么旁的心思。虽然胤禟拒绝帮忙,但他并没有迁怒,毕竟这事,老九这么做也是人之常情,搁谁身上怕也会这么选择吧。
“十三弟妹也都派人送了。”自从十三出事后,四福晋难免和兆佳氏走动得频繁了些,这些事她自然都清楚。
胤禛赞许道:“十三弟妹倒是懂事。”
十三如今去了养蜂夹道,府上艰难,还好兆佳氏是个好的,并没有因为府上落魄了,就失了礼数,倒能让人高看一眼,也能全了十三弟的脸面。
想到兆佳氏小小年纪,就已经经历了这么些风风雨雨,人更是憔悴到不行了,四福晋忍不住有些心疼她:“可不是嘛,只是到底可怜了她,十三弟出了事,偌大的府邸就全靠她一人撑着。”
“以后你多去她那走走,有需要帮忙的地方,都先紧着她那边。”十三一事全因他而起,他可不能寒了十三弟的心。
四福晋忙点头,就算他不说,她也会这么做的,毕竟十三弟的情分不能不还。
胤禛叹了口气,十三的事没有人比他更痛苦。他不是不救,而是没法救,老九那态度明确,现在也确实不是好时机。唯有先委屈十三一段时间,等皇阿玛怒气消了些,哪怕是用跪的,他也非求着老九去皇阿玛那说情去。
比起四阿哥和九阿哥的淡定,八阿哥就显得着急多了。
胤禟已经谢绝了他几次三番的邀请,反而和老四单独见了面,这本就让他寝食难安了。如今老九老十更是都封了贝勒,已经和自己平起平坐了,保不准就会生出些其他心思。若真到那时,又如何是好?
要知道,八阿哥的几大有力支持者,其中就有阿灵阿和鄂伦岱,一个是老十的舅舅,一个是九福晋的舅舅。这两人代表的可是钮钴禄氏和佟佳氏,分量有多重他实在太清楚了。更别提前段时间,连马齐都开始对他赞不绝口了。有了这些人的支持,他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太子之位手到擒来。可只要老九和老十有一个起了争夺之心,那这些人必然全部反水,到时候,他可就全完了。
想到这些,心烦意乱的八阿哥又去了佟佳氏的院里,为今之计,他只有牢牢把握好隆科多了。
只能说八阿哥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为了上位,竟连相交多年的兄弟都毫不信任。若是胤禟他们知道了八阿哥的想法,恐怕这兄弟情是真要彻底断了。
第80章
康熙素来有个习惯, 一有烦心事,便喜欢到御花园走走。那桂树下的秋千架上, 仿佛还闪现着那个粉色的身影,总能让他忘掉些愁绪。
最近一段时日,康熙可谓是苍老了许多。忍痛处置了三个昔日最疼爱的儿子, 别人都道他喜怒无常、心狠手辣, 可个中滋味也只有他自己体会罢了。
旁人是儿子越多越出息越好, 可到他这却恰恰相反。这出息的儿子有一个就够了, 其他的还是蠢些好了, 否则每个人都盯着这至高无上的皇权,叫他如何能安心?
更心酸的是,他的满腔愁绪却无人可诉。四妃倒是跟他的时间长,每个人也都被他真心宠过, 可偏偏这几人都有儿子。佟贵妃倒是没有别的心思, 却又不甚贴心。至于其他的那些后妃, 那更是指望不上了。
每每此时,康熙就会怀念起年少时期的光景。那时候,虽然朝政不稳,内忧外患良多, 可爱人尚在, 又有知己两三,哪像今时今日, 竟真真落得孤家寡人的下场。
谁想今日, 他才经过花园的拐角, 远远就见有一个孩子坐在树下发呆,倒是引起了他的好奇,走近定睛一看,觉得有几分眼熟,问道:“你是老九家的?”
若不是弘想像极了胤禟,恐怕康熙一时间也不能认出他来。毕竟不是寻常的祖孙,平时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而且他的儿子多,孙子更是不少,能入他老人家法眼的,怕是也只有废太子家的弘晳了。
弘想本来是和初心一起在翊坤宫的,可架不住宜妃实在太过热情,老是忍不住要搂他摸他,偏偏他从小就有这个怪癖,不喜人触碰。这不,看他眉头紧锁、小嘴嘟着的样子,知道他是忍耐到极限了,宜妃便让人领着他出来玩玩。
弘想是个不爱玩闹的,又实在不愿意回去,只好坐在树下发呆了。可突然听到有人和自己说话,忙抬头,映入眼帘的便是康熙一副威仪的模样。他年纪虽小,可记忆力超群,一眼就知道那是谁了,忙跪下磕头:“孙儿见过皇玛法。”
“起来吧。”康熙语气柔软了些,笑道:“你倒是好眼力。”
弘想这才起身了,规规矩矩地站到一旁,不敢随便说话。
康熙好生打量了他两眼,见他小小年纪,规矩礼仪倒很不错。心里暗暗赞叹,这孩子看着倒是比他那不靠谱的阿玛强多了。
只是老九家有两个儿子,也不知这是哪个,便又问道:“你是弘念还是弘想?”
“孙儿是弘想。”弘想诧异,这皇玛法不认识人,怎么倒记得自己和哥哥的名字呢?
康熙又问他:“你怎么一个人坐在这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