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皱着眉,叮嘱小陈氏:“娇娇也十五了,在大厅上又哭又闹像什么样子,你回去多教教她。”
小陈氏喏喏点头,心里却不以为意。
又哭又闹怎么了,只要笼络得住男人的心不就行了,当年那个妖女不就是这样拐走表哥的吗?
贝老夫人一看就知道她没上心,摇摇头,算了,儿孙自有儿孙福。
姜裳带着绿漫跟在仆妇后面。姜裳知道这仆妇肯定是贝老夫人心腹,于是边走边跟她聊起来:“还不知道妈妈怎么称呼?”
弯眉圆脸看起来十分和善的仆妇笑着答她:“老奴姓顾,伺候老夫人许多年了,大家给面子,都叫一声顾妈妈。”
姜裳也笑,这顾妈妈看起来挺好说话的,“顾妈妈一看就是祖母身边的老人了,跟祖母一样,身上都有贝府的风范。”
小小地捧了她一下,顾妈妈不以为意,想来作为贝老夫人身边心腹,平日里这样捧她的人应该不少。姜裳也没放在心上,她不过是想找个人了解一下贝府的情况。
“顾妈妈在府上呆了多少年了?”姜裳好奇。
第11章 大伯母
顾妈妈领她拐进一条幽径:“姑娘往这边来。”一边领路一边说道:“好几十年了,老奴是跟着老夫人一起进的贝府。”
一起进的贝府?原来是陪嫁。姜裳兴致勃勃,她原先呆在江南,来往的都是平民百姓,听说过陪嫁,没见过。这是大户人家才有的。
她赞叹:“那顾妈妈跟着老夫人真是很长时间了呢。”
孙辈都有了,这时间真不短,得有三四十年了吧。
“顾妈妈可不可以跟我讲讲我爹爹的事情?”邓世叔虽然跟她说过,但是她还想听听贝府人的看法。
顾妈妈脚下不停,始终领先她们半个身子,眼神在姜裳身上若有若无地滑过,见她只是好奇,才微微点头:“姑娘好奇,我就给姑娘说说。”
“二爷从小贪玩,又淘气,老夫人对他很是头疼。二爷四岁的时候,府里事情多,忙不过来,老夫人就把二爷送去陈家呆了几年。”
姜裳疑惑:“陈家是哪家?”
顾妈妈给她解释:“是老夫人娘家。”见姜裳恍然大悟,顾妈妈轻声补充:“二夫人也姓陈。”
二夫人?爹爹的夫人吗?刚刚在大厅上那个泼妇一样的夫人,居然跟贝老夫人是一家吗?
等等,跟贝老夫人出自一家,那岂不是跟爹爹是表兄妹。原先就是姻亲,是亲上加亲的亲事啊。
顾妈妈接着说:“后来事情少了,就接回来了。二爷聪明,功课从来不用操心,不知什么时候起,二爷就迷上了医术,非说要去学医。”
“老爷不同意,二爷跟老爷闹起来,老夫人夹在中间,又是劝二爷,又是劝老爷。”
“再后来,”顾妈妈说到这里,突然停下来。姜裳正疑惑,身后传来呼唤:“姜姑娘,怎么才走到这里?”
姜裳回头看去,原来是贝大夫人。顾妈妈低头屈膝喊了一声“大夫人”。
姜裳眉眼弯弯屈膝福礼:“大伯母,”然后解释道:“我在跟顾妈妈聊天,可能拖慢了行程。大伯母怎么来了?”
贝大夫人看着姜裳标准的福礼,眼里有些疑惑,温声细语解释道:“大厅那边议完事了,我来看看你这里看上了哪个院子。”
姜裳能感觉到贝大夫人对她的善意,她连忙笑笑:“多谢大伯母了。”她有些不好意思,“不过我还没看院子呢。”
贝大夫人温和一笑:“没事,正好我没什么事,陪你过去看看吧。”抬头对顾妈妈说:“顾妈妈,这里我陪她去吧,你先回老夫人那里。”
顾妈妈点点头,恭声道:“那老奴就回去了。”
贝大夫人把她带去那几个院子,在几个院子里转了转,问她:“有没有看上的?”
“我瞧素樊院不错。”姜裳随口指了一个,她对住的地方要求不高,何况在这里估计也住不了多久,没必要太用心。
“行,”贝大夫人爽快点点头,“我让人去收拾。”偏头吩咐了身边的管事妈妈,管事妈妈带着一群丫鬟仆从进去就开始大扫除。
贝大夫人对姜裳说道:“衣衣,我叫你衣衣不介意吧?”贝大夫人真客气,姜裳笑着摇摇头,她当然不介意,名字取了不就是让人叫的吗。
贝大夫人笑了笑:“估计要收拾挺久,衣衣来我院子里坐坐吧,等收拾好了会有人来叫我们的。”
姜裳犹豫了一下,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贝大夫人从一开始对她就很和善,跟别的两个夫人态度截然相反。不过,要说和善,其实贝老太爷和贝老夫人对她也挺和善的。
反正她一个小村姑,也没有什么可以让别人算计的。姜裳点点头,跟着贝大夫人去了她的院子里。
丫鬟上了茶,姜裳茗了一口,茶水入口清苦,入喉回甘,虽然不算上等,但是也是不错的茶叶。
贝大夫人端着茶杯,细细打量姜裳,徐徐开口:“你长得跟你娘不太像。”
幸好姜裳把茶水咽下肚了,不然肯定要呛到,她一脸惊愕:“贝大夫人见过我娘?”一时着急,连伯母都忘了喊。
好在贝大夫人也不介意,她眼里露出回忆的神色,过了一会儿才点点头:“许多年前见过。那时候我嫁进贝府已经三年了,才得一女。”
她是贝府长子长媳,生下来的孩子最受看重,可惜三年才得了一个女儿。贝老夫人心里不满,想给大爷纳妾。好在被大爷制止了。
没有嫡长子,先有庶长子,说出去不好听。贝大夫人自己心里也着急。
“我心里着急,可惜吃过多少药,拜过多少佛祖菩萨也没有用。”贝大夫人忍不住手搭上自己的小腹。
“后来听说京里来了个医女,医术了得,可惜她太年轻,没人敢用。我觉得既然有名声传出来,说明还是有点本事的,就让人把她请了来。”
不用说,这医女就是姜朵儿。姜裳听得聚精会神。
贝大夫人缓缓诉说:“朵儿医术果然了得,给我把了脉,就说不难治,直接开药,还教我的丫鬟一套按摩手法。”
“因为那套按摩手法比较复杂,朵儿来府上教了好几次,来得多了,一次偶然间就遇到了二叔。”
爹爹和娘居然是这么遇上的。姜裳眼睛瞪圆,邓世叔还说是爹爹离家出走直接带回来的呢。果然还是要多问问。
“你娘,”贝大夫人看看姜裳清纯姝丽的面容,“她那时年纪也小,脸圆圆的,还有些婴儿肥,瞧着十分可爱,让人看了就心生喜悦。”
贝大夫人眼神一直在姜裳身上,“不过朵儿没有你白。”行医常要走街串巷,姜朵儿只是一个小医女,刚来的时候没有名气,也做过一段时间游医。
“你跟你娘长得不像。”贝大夫人一边看她,一边摇头,她在她身上找不到姜朵儿的痕迹。
姜裳心虚,那当然了,又不是她亲娘,长得像才奇怪。
她娘听起来是甜美可爱挂的。至于她,她照过镜子,她的脸是清纯系长相,放在现代应该是挺受欢迎的校园女神。
贝大夫人又补充:“不过你们性格挺像的。”想到刚刚姜裳跟顾妈妈聊天的样子,姜朵儿也是跟谁都能聊起来。
……这个估计是巧合。
她娘是医女,要跟病患打交道,交流是基础。而她在市井长大,梦想是开家小饭馆,出来做生意不会说话怎么行。
“你娘是个很好的大夫。吃了她开的药,没过多久我就怀上了,生下来一个女儿,后来又生了一个儿子。”也因此贝大夫人对姜朵儿很感激。
噢,难怪贝大夫人对她好感度那么高,原来是托了义母的福。可惜她也没见过医术高超的义母。
姜裳想到老宅山顶上那座孤坟,心里很是惋惜。那是她义母的坟墓,每年中秋爹爹都会带她回去扫墓。
“朵儿,后来怎么样了?”贝大夫人迟疑了一下,才问道。
她对姜朵儿既是感激,又是歉意。
感激她治好了她的身体,让她怀上孩子;歉意是因为如果不是她把姜朵儿请来,也许姜朵儿就不会遇上二叔,那么之后的事情也不会发生了。
这个……姜裳抿抿嘴:“六岁的时候,我娘就没了。六岁那年我发过一次高烧,醒来以后什么都不记得,连爹娘都不记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