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千金她自己回来了(31)

作者:阿亭亭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她眼神在姜裳身上轻轻滑过,跟她娘亲一样,是个讨人喜欢的孩子。想起故人,她心里一顿。

崔欣然见她们俩看过来,对贝大夫人屈了屈膝,又对姜裳不好意思一笑。

“打扰了,奴婢先告退了。”话一带到,小丫鬟福了福礼,退了回去。

姜裳对贝大夫人眨巴眨巴眼,还真有人认识她。她轻声说道:“大伯母,这?”

贝大夫人笑了笑,看出来姜裳不想回去,也是,群芳宴这样的盛事,哪个孩子不想来看看。她温柔说道:“那你过去跟她玩吧。”

姜裳略一屈膝,就往崔欣然那里去。

第30章 热聊

“欣欣。”姜裳亲热地叫崔欣然, 她心里对崔欣然很是感激,不自觉叫起她的小名来。

崔欣然听姜裳这样叫她,脸上笑容倏地大起来, “我方才瞧着是你,就让丫鬟去跟你打了声招呼, 会不会打扰到你?”

姜裳哈哈笑了起来, 来得正好, 她摆摆手:“没有没有,高兴都来不及呢,我都不认识什么人, 便是你不叫, 我看到你也要过来打招呼的呢。”

“啊, 我也是,我也不认识什么人, 我娘还去找别人玩了,剩我在这儿, 杵着跟个木头一样。”崔欣然不好意思地笑起来。

她是武将的女儿, 从小在边疆长大, 后来戍边将领凯旋, 她们身为家眷的也跟着一起回来了。

京城规矩多, 她唯恐漏了怯, 京城的千金们看人都是以门第论,武官地位低, 崔欣然被冷眼待过几次,就不太愿意跟这些娇小姐们一起玩。

没想到竟然被不少小姐私下说她性子高冷古怪,她知道以后越发不愿意与她们来往。

因而在京城居然没有几个谈得来的小娘子。

上次在赵家,跟姜裳搭了次话, 她觉得这个小娘子还可以,话语间也没有对她瞧不上,也不用下巴看人,比起贝家其他两个小娘子好许多。

虽然她回去以后,知道这不过是贝家一个流落在外才回家的小庶女,但是思来想去,崔欣然觉得还是可以结交的。

姜裳没想过这些东西,她连崔欣然是哪家的还搞不懂。若她知道崔欣然回去以后还研究了这么多东西,心里一定会感慨交个朋友也太复杂了。

崔欣然虽然不在京城长大,但她在京城也呆了几年,对群芳宴的了解自然比姜裳要多。

姜裳前些日子只顾着打听靖西侯府家有没有派人参加群芳宴,根本没有留意群芳宴具体内容,因此还有许多不明了的地方。

群芳宴七大项——琴、棋、书、画、女工、歌、舞,专门开了六个院子以供比试。

其中琴、棋、书、歌、舞这五项,要么动静大,如琴与歌,音乐袅袅,容易对别的项目有干扰,放在一起互相干扰,舞蹈也常需要配乐。

而书和画则是需要安静的项目,其中书不只是书法,还有许多小杂项,如写诗与考书,画需要的位置大,东西多,因此这五项单独开了院子,比赛场地不同。

棋与女工因为都是安安静静的,就并在一个院子里。

七项里,琴棋书画这样的技艺中比较容易出才女,实则是因为说出去认同的人更多。现在的靖西侯夫人王氏,在当年的群芳宴中连夺琴棋书三项魁首,画榜榜眼,艳惊四座,一举奠定同辈才女之名。

听说今年福乐公主特地请了靖西侯夫人回来担任评委。

姜裳听到这里抿嘴一笑,她就是奔着靖西侯夫人来的。

崔欣然说着说着忽然叹了口气:“若说这靖西侯府家,一家子的忠臣良将,当年的老靖西侯跟着先皇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尸山血海里挣下来的侯位。”

“老侯爷四个儿子,个个都是朝廷里的栋梁,当年边疆不安定,将才不足,多少达官贵人怕死,都缩在京城里不敢出去。只有老侯爷,三个儿子个个从军,西南到西北,哪里不平就把儿子派到哪里去。”

“唯独剩个小儿子,老侯夫人求了又求,才没让他从军,只念了四书五经,听说是个文采极出众的,是当年的探花郎。”

“姜大人在外任官时也颇得民意,听说还有百姓给他做了万民伞,临走前全城百姓相送。”

崔欣然脸上露出悲悯:“可恨那些贼人,打不过靖西侯府几位将官,居然把念头打到这位四老爷身上。”

“他与夫人回京述职时,在路上遇到蓄意报复的贼人,一行数人,悉数被杀。竟没留下一个活口。”

“那姜大人不过二十来岁,他的孩子也才稚龄,如此青年才俊,居然英年早逝。”

“天妒英才!”崔欣然既唏嘘,又愤懑,“贼子真是可恨!”

姜裳沉默,没有说话。这些事情爹爹在路上已经跟她说过,如今再听到这些,心里依然很是沉重。

而且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听到这些,她总忍不住眼含热泪,根本无法控制。姜裳眨眨眼,眼睛湿润润的。

如此年轻的栋梁死于非命,任谁听了心里也难受。更别提这很有可能是她的生身父母。

“他,”姜裳声音闷闷,“孩子多大了?”

崔欣然忙摇摇头:“这个就不知道了。”

“不过姜大人那时也不过二十六七岁,孩子想来应该也不大。”她想了想,从姜大人年龄上反推。

姜裳叹气:“太惨了,稚儿何辜,姜大人何辜,竟然遭此罪孽。”

崔欣然见姜裳眼睛微红,心里有些歉意:“怪我,不知道怎么地居然跟你谈起这旧事来。这事情也过去快十年了,京城里我们这个年龄的小娘子应该都不知道。”

“都怪我爹爹,时常在家里说起这事,我耳闻目睹,也知道了一些。”

姜裳也奇怪,崔欣然怎么对十年前的旧事知道得这么清楚。原来是因为家里人的原因,不过崔欣然家里是干嘛的?

幸好崔欣然自己接下去解释了:“我爹爹是曾经在小侯爷,就是现在的靖西侯手下任职,感情颇深。说起来,我家跟靖西侯府也有七绕八拐的亲戚关系。”

不过是远房亲戚,逢年过节才会走动走动,平日里倒也不太熟。

姜裳一顿,跟靖西侯府是亲戚吗?那,岂不是也是她的亲戚。还真是有缘。

“靖西侯府与你母亲同姓,都姓姜。因而上次贝三小姐那样说姓姜的人家,我才生起气来。”

崔欣然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话到这里又活泼起来:“京城的小娘子们不知道这些旧事,我们在行伍长大的孩子们都是听着这些长大的。靖西侯这样的忠良之家,不应该受到羞辱。”

看来靖西侯府不只是门第高,口碑也不错。姜裳心里叹口气,手忍不住摸摸怀里的物事。

“呀,跟你说着说着话题竟然跑偏了,”崔欣然吐吐舌头,“方才说到哪了,啊,靖西侯夫人今年担任琴艺一目的评委。”

她顿了顿,“忘记问了,你报的是哪一项?”眼神里是好奇。

姜裳沉吟片刻:“是乐。”听崔欣然一说,刚刚仿佛没有提到乐,她有些纳闷。

“噢,”崔欣然一听就明白了,“正好是琴,那你就可以看到靖西侯夫人了。”

崔欣然不好意思笑了笑,“剩下的没空跟你说了,快要开园了。”

姜裳这才留意到院子里的人已经越发多起来,旁边设了房屋以供大家休息,她们俩为了说话,没有进去,如今在院子里的人渐渐多了。

崔欣然语气快起来:“我报的是舞,可惜跟你不在一个院子里,舞在空影楼,琴在白鹭园,等会进去了,有丫鬟给你指路。我舞剑,应该会很快结束,等我结束了就去找你玩。”

姜裳边听边记,忙忙点头。

“欣儿,可准备好了?”一个华鬓高簪的夫人走了过来,扶了扶崔欣然的发簪,问道。

崔欣然依恋地叫道:“娘。”她拉着姜裳给崔夫人介绍:“这是我朋友,贝家的姜裳。”

姜裳一屈膝:“见过伯母。”

崔夫人含笑扶起她:“快起来,真是难得,我家欣欣居然交到朋友了。难为你与她玩了,这丫头脾气拗得很,也就是你这样好脾性的小娘子才不嫌弃她。”

姜裳忙摇头:“欣欣脾气好着呢,刚刚跟我讲了许多我不知道的东西,我很长知识。像她这样可爱又乐于助人的小娘子,与她相识是我好运气。”

崔夫人哈哈一笑:“小丫头会说话,哪天来家里玩,伯母好好招待你。”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