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昌荣有些心虚与紧张的回道。
“大人您来川蜀平乱的那段时间,无暇与家中联系,学生担心何师妹他们担心,就去信简单说明了一下情况,后来,就偶尔保持着联系了!”
“你们之前就曾认识”
柳从兰摆摆手道,“荣哥儿是个好孩子,这一路上多亏有他帮忙照顾,我们才能好好的找到这里来,快请他坐下好好歇歇,你哪来那么多的话,巧姐儿他们姐弟一直在书院里附学,和荣哥儿他们认识,有什么好稀奇的?”
木昌荣连连点头道,“是的,大人,学生与何姑娘就是那时认识的,只是当时一直以为她是个小兄弟,后来接到她手书的回信,认出她的字迹,才知道她竟是令爱!”
何艾转头看了眼站在陈明秀身边,刚摘下帷帽的何巧儿,见她虽低头用手指缠绕着头发,却不时会瞧瞧看向他与木昌荣这边,心里就有数了。
“行了,我也不是想要追究什么,昌荣助我甚多,我只会感谢他,你们一路上舟车劳顿,辛苦了,先去后院梳洗休息一下吧,我先命人准备饭食!”
因真实身份原因,何艾从不让人近身侍候,青松等人虽然时常跟在她身边,却都分别管理着他身边的各项事务。
这宣政府中,只留下一些负责洒扫做饭等工作的仆从,以及几个负责跑腿传信的小厮,其他人也都被她给打发出去人尽其用,使得整座宣政使府邸看上去十分冷清,如今突然多了何家一大家子,以及他们带来的一大群仆从,立刻变得热闹许多。
木昌荣最先收拾好后,就在小厮的带领下,来书房见何艾。
“见过大人!”
何艾抬手示意道,“别整那些个虚礼了,坐下吧,我现在也不是你的什么大人,说说看,你接下来都有些什么打算?”
木昌荣不仅没有坐下,反而直接双膝一跪,语气诚恳的回道。
“学生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想向大人求娶令千金!”
第41章 第二集 19
听到这个略显突兀的请求, 已有心理准备的何艾眉头都没皱一下,淡淡回道。
“起来说话!你的个人情况,就不用多说了, 介绍一下你的家庭情况吧!”
两人共事五年, 不仅何艾了解对方的人品, 木昌荣也十分了解何艾的性格,从善如流的坐到旁边的凳子上,恭敬的回道。
“学生乃是先帝幼子, 本名为柴昭,三岁时丧父,九岁时丧母, 皇兄封我为昭王,封地就在东阳郡,景明九年, 学生本因好奇,想去东阳郡转转,结果竟外考入金兰书院。”
听到木昌荣竟是这等身份, 何艾确实有些意外, 但也仅此而已, 谈不上有什么其它想法,木昌荣, 不, 应该说是柴昭显然也没想过自曝身份后, 会让对方有什么特别反应, 语气态度不变的继续详细介绍自己的信息。
“在此之前, 太后曾将娘家侄女许我为妻, 景明十二年, 得知大人从书院选人去云桂时,学生主动找墨湖先生报名时,曾让人送信至承恩公府,说明学生将要在外游历数年,恐耽误张家小姐,可许她自由婚嫁,若张家小姐有意等待学生回京,学生此生定不相负!”
听到这话,何艾不禁挑了下眉,饶有兴致的问道,“结果呢?”
“结果一年后,学生便收到京中传来的回信,说是将我与张家小姐的亲事正式取消,那张家小姐不日将与太子妃在同一日嫁入东宫做太子嫔!”
听到这里,何艾不由得脸色一黑,她在京里时,曾不止一次的见到过太子,太子的年龄甚至比柴昭还要大两岁。
明景帝当初还曾有意让她做太傅,可她只与对方交流过几句,就知道龙生的不一定都是龙,那位完全就是个被后宫给宠坏,又被身边人给教歪了的存在。
在不下狠手的情况下,她完全没有信心能将对方给导回正途,但有太后与皇后那两尊大佛在,她不可能有机会按自己的想法改造对方,坦然向明景帝交待过自己想法后,对上后宫,连他自己都需退避三分的明景帝,也只得放弃这个安排。
能干出娶自己亲叔叔的未婚妻为嫔妾的荒唐行为,就算何艾的思想还算开明,也认为这人堪称是道德败坏、品性恶劣。
想到明景帝这几年与她联络时,从不提太子的情况,反倒时常提及已被送入金兰书院学习,现年已有十三岁的二皇子,何艾才脸色稍霁。
“你心可有怨?”
柴昭语气肯定的回道。
“无怨,学生与那张家小姐仅小时在后宫见过几次面,从没有打过什么交道,印象不深,她若有心,一直等学生,学生自然不会负她,绝不会心生二意,她既无心,学生谢她不嫁之恩!”
何艾点头道,“嗯,算你勉强过关,不过想要娶我家女儿,有一个条件,你必需要答应!”
“大人请讲!”
“先签下一纸和离书,但凡做下任何对不起我家女儿,或是我家女儿认为与你感情不和,不想再与你过下去时,就是和离书生效之日,孩子与家产中的三分之二归女方,不得再多纠缠,你可敢签?”
柴昭目光复杂的看着眼前这位即将上任的未来岳父大人,再次无比深刻的认识到,这世上只有旁人想不到,绝对没有对方做不出来的事。
“学生敢签,因为学生有信心一生都不让它生效!”
听到这掷地有声的坚定回答,何艾这才满意的点头道。
“行,这件事我知道了,只要巧姐儿自己愿意,老夫人和夫人也都同意,你回京之后,可跟皇上提一下,只要他能同意就行!”
柳从兰和陈明秀正是因为发现端倪,才会借着与云桂新任知府同路的机会,宁愿多绕路,也要先去见见当时的木昌荣。
经过这一路上的相处,不说因此而与对方感情加深的何巧儿,柳从兰婆媳也都对他十分满意,何艾虽已经看出来那三人的态度,也没有直接作主。
而柳从兰婆媳现在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后,虽然有些惊讶,还有些惶恐,但是看到对方毫不自恃身份,对待她们的态度一如既往,自然是更加满意。
回京后柴昭将此事禀明后,明景帝当然不会反对,虽然这样以来,按辈分算,年龄比他小几岁的何艾,将来竟然比他要长一辈,不过这点小事不会影响什么。
也就太后与皇后对这桩亲事颇有微词,她们都知道何艾是皇上最信重的权臣,现在就已经位高权重,未来的前程肯定更好。
但太子先做下对不起昭王的事,哪怕昭王之前已经有言在先,可让张家小姐婚嫁自由,可她嫁谁都能说得过去,就是嫁给太子这事,从哪方面都说不去。
若非那张家不仅是太后的娘家,也是皇后的外祖家,这事怎么也不可能发生,自知理亏,她们还只能高兴的帮着赐婚。
因两人的年龄一个二十二,一个十七,在这个时代,已属大龄青年男女,大婚日期定在三个月后,何艾对此很有意见,她认为以两人的年龄,完全不用急着早早成亲。
结果她的想法刚一试探性的提出,就被柳从兰婆媳给怼的灰头土脸,只得入乡随俗,放弃挑战。
可世事难料,正值宣政使府里为何巧儿成亲一事忙得热火朝天之际,草原蛮族又有异动,边境局势不荣乐观,明景帝立刻下旨,为防不测,令何艾带兵迅速赶往甘门关准备增援。
何艾在川蜀之地的政务则都交由昭王暂代,本来即将要在京城娶妻的昭王,立刻昼夜兼程,迅速赶回川蜀宣政使府,接任宣使职务的同时,就地在宣政府成亲,被人戏称昭王去做了何家的上门女媳。
太后之前是以自己身体不适,思念昭王为由,催促明景帝将昭王召回宫中侍疾,她与皇后原本想给昭王再次赐婚的计划被打乱后,还沒想好将昭王长留在京里的新借口,昭王就被明景帝再次派出去。
这回接掌的还是远比云桂知府权利更为显赫的川蜀宣政使,纵然太后因这番变故而真正被气病,明景帝也不肯再听她的话召回昭王。
草原上出了一位英勇善征的大汗,已经统一草原各部,在草原上享有如日中天般的声望,已成为周朝的心腹大患。
而周朝立国三百载,他之前的数代帝王都有些重文轻武,虽碍于祖制不敢太过分,但在那些文臣的唆使下,还是让文臣势力变得日益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