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831)

作者:夜雪行寒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他怎么来了?”

这时小黄门的举动也引起了一旁刘禅的注意,他便问黄皓说道:

“发生什么事了?”

虽然不清楚陈祗顶着病体来上朝到底是什么事,但刘禅询问黄皓也没有办法隐瞒,于是便拱手答道:

“回禀陛下,尚书令来上朝了。”

当刘禅听到陈祗要来之时也很惊讶,而很快抬着陈祗的缚辇便走进了大殿之内,所有看到气若游丝的陈祗这时还来上朝,都不免有些惊讶。

不管怎么说陈祗来了,刘禅还是给了他特殊的照顾,赐给他座位。

在旁人帮助之下陈祗艰难的坐在了塌上。

见所有人都到齐了,刘禅便主动开口询问陈祗说:

“爱卿身体有恙,理应在府中修养才是,今日冒着重病前来上朝想必定有要事。”

陈祗持笏答道:

“陛下英明,微臣乃是垂死之人本不该干涉朝政,只是此事干系我蜀国和陛下的千秋基业,所以臣才会冒死前来觐见。”

刘禅笑道:

“爱卿言重了,你的忠心朕是很清楚的,有话但讲无妨。”

得到了刘禅的允许之后,陈祗强迫自己直起腰对刘禅说道:

“陛下可知魏国内部已经发生了叛乱,司马昭携魏帝和太后东征寿春,魏国中原几乎所有的兵马都聚集在那里,这正是我们北上伐魏的大好时机,故此,微臣斗胆恳请陛下下诏,再度北伐……”

当所有人听到陈祗说要北伐的时候,大家都忍不住开始窃窃私语起来,就连刘禅的脸上也浮现出异常惊讶的表情。

还未等刘禅发表看法,站在朝臣之列的一个人就走了出来,公开否定了陈祗的论断。

他就是中散大夫谯周。

“陈大人此言差矣,我蜀汉自开国以来对外连年交战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丞相在时国力尚可支撑,可丞相如今已去世二十余年,这些年蒋琬、费祎,包括如今的姜维都极力推动对外战争,依旧是颗粒无收,反倒是将丞相生前打下的坚实家底逐步消耗,百姓的生活也不如从前,为此我大蜀应当对内勤修德政、改善民生,暂停一切对外征伐,如此才是于国于民大有裨益之举。”

事实上谯周的这番话说出了很多朝臣的心声,这么多年过去了,屡屡伐魏却一事无成,反倒是在逐渐消耗国力,再加上诸葛亮的北伐志愿在蜀国的影响力也不如从前,所以支持北伐的人也在逐渐遁减,就连对诸葛亮格外尊崇的谯周也是如此。

陈祗咳嗽了两声之后,与谯周争论道:

“谯大人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想朝中很多人都认为我蜀国地处益州西垂之地,这里有崇山天险作为屏障、易守难攻,就算我们不对外扩张也足以自保无虞对吗?丞相的话你们想必都忘到九霄云外了吧!就算是现在我们可以自守,可是外面如同虎狼一般的曹魏也会和我们抱有相同的想法吗?我们无论是领土和国力都不如吴魏,他们可不像我们一样整日自安度日、不思进取,他们在不断的扩张自己的实力,他们之所以没有进攻我们,不过是因为时机还没有到罢了,等到时机成熟了,他们有足够的资本来进犯了,我们可以抵挡一次两次,可是同样的消耗我们经得起吗!”

他的这番慷慨陈词令许多人都哑口无言,就连谯周也无法应答,而陈祗此时也放缓了自己的语调:

“我们要居安思危才能求存,要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蚕食曹魏的领土,以战养战,这样我们才能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逐步壮大。”

说到这里,已经咳血的陈祗跪在了地上向刘禅叩首:

“微臣恳请陛下,下诏伐魏!”

这时尚书仆射诸葛瞻也带头跪在地上向刘禅请奏。

最终,或许是被陈祗这番忠义之词所感染,刘禅同意了他的建议,并且采纳了陈祗重新启用姜维的谏言,命令他筹备伐魏之事。

火之章:君臣水火,司马昭之心(一):恐腋变

公元257年(魏甘露二年)十月,距离围困寿春已经过去了两个月有余。

寿春城内的叛军虽然一直听到吴军会再度救援的传闻,可是他们却始终没有看到半个援兵的影子,而先前诸葛诞因为解决城中粮草不足的问题而采取开仓放粮的行为,也导致城中的存粮正以超出预计的速度被消耗着。

眼见城中的粮食日益见底,而外围的援兵又迟迟看不到,这让城中的许多守将都开始此次战争的前途感到担忧,其中也包含了身为诸葛诞的心腹将领:

蒋班和焦彝。

他们追随诸葛诞多年且忠心耿耿,看着局面已经朝着越来越不利于己方的趋势发展,他们都感到很忧心,于是便私底下商量之后,决定找诸葛诞进言。

当他们来到诸葛诞的中军幕府之时,发现文钦和文虎父子二人也在。

本来他们是打算私底下和诸葛诞说些贴己话的,见身为吴将的文钦父子在场,他们本想改日再说,却被诸葛诞看出了他们内心的犹豫。为了不让文钦对自己起疑,从而使眼前的局势进一步恶化,他当着文钦父子的面对蒋班和焦彝说道:

“这里没有外人,你们有什么话不妨直说吧。”

见诸葛诞都已经这么说了,蒋班便对诸葛诞拱手说道:

“将军,如今距离围城已经数月过去了,朱异两次率领吴军都没有能够成功接近寿春,孙綝虽然斩杀了畏缩不前的朱异,表面上给了您交代,并作出了会继续派遣援兵的姿态,可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却半点动静也没有,吴军并无任何增援的迹象,可见孙綝已无意再增援,而是选择坐观成败。”

焦彝也说道:

“不仅如此,末将以为孙綝是想要利用和我们来消耗司马昭的实力,现在我们的军心还尚且稳固,将士们的斗志还没有受到影响,应当趁此机会集中力量从一个方向突围,就算不能全部冲出去,末将等人也会拼死为将军您杀出一条血路,只要您还活着就必定能卷土重来。一味的在这里死守而等待那不知会不会出现的变数,实在风险太高了,不能再死守了!”

听着蒋班和焦彝的苦口相劝,诸葛诞不免有些动心,而此时文钦却持不同的意见:

“将军携十余万大军归附吴国,我父子三人和全端等吴将都会与您生死与共,而吴将的亲人都在江东,纵然孙綝已经无意再来救援,那些亲人子弟们又怎么会坐视我们被困死在这里呢?如今您的实力依旧稳固,司马昭围困了您这么长时间都拿您没办法,而司马昭长期聚集重兵于此地,时间一长必然会引发内部动乱,到那时寿春之围自然化解,您何必要存着鱼死网破的心理去和司马昭死拼呢?”

文钦的话再度动摇了诸葛诞的内心,而蒋班和焦彝认为再这样固守下去必定会溃败,所以依旧苦口婆心的劝说,诸葛诞迟迟却迟迟没有能够下定决心。

而事实上文钦之所以反对突围,完全是因为他已经亲自领教过陈骞的厉害,就算是凭借着他儿子文俶的武勇,想要冲出重围也是难上加难,而一旦突围失败为司马昭所擒的话,那等待着他们父子三人的下场可想而知。

所以他宁可固守待变也不愿意再去冒险了,更何况他在出征之前就已经和祝融约定好,即使他们被围困,伏羲也有办法助他们脱险。

但他的这个想法却遭到了文俶的嘲讽:

“你真的认为他还会在意我们的死活吗?”

说到底文钦也很清楚伏羲和女娲是什么样的人物,但此刻的他如果不拿这个不切实际的期盼来作为精神支柱的话,那么他的精神世界也会开始陷入动荡,甚至是崩塌。

而问完这个问题之后,文俶也因为猜到了文钦的心态而开始觉得自己问得很多余:

“您觉得安心就好……”

在这之后,蒋班和焦彝又多次找诸葛诞商谈突围之事,而且几乎挑得都是文钦不在场的情况之下,但消息还是走漏到了文钦的耳中,对此文钦自然是十分恼怒,他很担心诸葛诞一旦被他们成功怂恿,决定出战突围的话,那么到时自己无异于也会跟着诸葛诞一起陪葬。

说不定以司马昭对自己的痛恨程度,自己还会比诸葛诞这个首犯死得更惨。

至此文钦开始密谋除掉蒋班和焦彝,但仔细一想他们二人都是诸葛诞非常信任的心腹,如果自己对他们动手的话反而会陷入被动,所以文钦心想最好还是由诸葛诞自己动手比较好。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