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828)

作者:夜雪行寒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这时的贾充才开始真正对司马攸另眼相看:

“舞阳候真乃奇才,大将军能有这样的儿子,司马家后继有人呐……”

对于自己能够拥有这样一个儿子,司马昭自然是引以为傲的,不过他和司马师从小就听父亲司马懿给他们讲述曹植和周不疑的事情,为此在高兴之余他也不免有些担心:

但凡神童大多福薄,而且司马攸这么小就如此大放异彩,也难免会给身为兄长的司马炎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此刻司马昭宁可相信自己是多虑的,毕竟司马攸身体里流淌着卧龙和冢虎的骨血,必定福泽深厚,不会轻易有闪失。

更何况司马昭眼下需要面对的是眼前的敌人,太遥远且不着边际的事情他也没有时间去在意。倒是贾充经过了这件事后,将司马攸埋在了自己的心里,因为在他看来,虽然司马炎比司马攸年长,可是比起天分和才华,他是根本比不上司马攸的,所以现在的贾充,已经开始考虑司马昭之后接班人的问题了……

根据前线军报,此次朱异率领的前部兵马共计五万人,以虎威将军丁奉为先锋,除此之外还有刚被拜为柴桑督的陆抗率领八千余人作为侧翼,辅助朱异向寿春进发。

司马昭特地召集军中文武前来商议。

经过先前对寿春城内情况的观察,钟会也意识到自己先前的乱敌之策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这次他总结了上次的经验,认为可以拿朱异的事情来大做文章,于是他在思索成熟之后对司马昭说道:

“大将军,在下认为若是单纯击退朱异也不会对寿春城内的守军造成什么影响,这次我们不妨试着放长线、钓大鱼。”

站在司马昭身旁的陈泰问道:

“哦?士季有何妙计?”

钟会来到中军幕府的沙盘之前,指向了镬里的方向,然后沿着合肥、成德、黎浆直到寿春划出了一条行军路线:

“下臣料想之前朱异企图绕道从安丰进击寿春外围的诡计被破,孙綝此次必然会沿着施水改变先前行军路线,而我们可以将预先埋伏于成德的军队拉回来,放他们到黎浆为止,然后在黎浆歼灭他们……”

说到这里,司马昭已经明白了钟会的企图:

“黎浆距离寿春不过数十里,你的意思是要在诸葛诞和文钦的面前将朱异打败,这样一来他们才会相信吴国的援兵是帮不了他们的,对吗?”

钟会拱手答道:

“大将军英明……”

司马昭点了点头:

“方略是很好,但是可不要忘了此次朱异身边还有一个丁承渊,此人可不好对付啊,要是贸然给他造成一马平川的假象,就算是骗得过朱异,恐怕也骗不过他,我想还是应该把戏做足一些才好。”

对此陈泰表示赞同:

“不错,我看成德方向还是派遣一支人马绕过去抵挡一阵子。”

同时陈泰也提出了自己的人选:

“对了,先前的泰山太守常时因怯战被胡奋所斩,而至今泰山太守一职出现了空缺,当涂的兵马也需要人去整顿,我建议一个人,定然可以接替这个位置。”

司马昭问道:

“此人是谁?”

陈泰回答:

“他就是已故车骑将军胡遵之子、胡奋胞弟:胡烈……”

“胡烈?”

将胡奋当做自己心腹爱将的司马昭,当然很清楚胡烈是胡奋的弟弟,虽然胡烈一直跟随在胡奋的身边并未参与过什么像样的战役,但是凭借着自己对胡奋的欣赏和信任,再加上陈泰保荐的人选必然不会有错,所以司马昭毫不犹豫的点了胡烈的将:

“好,立刻擢升胡烈为泰山太守,即刻赶赴当涂统率徐州兵马,星夜兼程赶赴成德!”

(廿二):各筹算

朱异考虑到这次虽然率领的兵力超过了上一次,但是和围困寿春的魏军相比还是相形见绌,数量上差距略大,所以他为了增加此次援助的胜算,决定想办法通知困守于寿春城内的诸葛诞和文钦,希望他们届时能够派兵从内部向外发起进攻,这样一来内外夹击,迫使王基收缩兵力与他们决战。

黎斐则认为此次进兵选择的路线与先前不同,应该抓住这次机会隐秘行军,尽量避开魏军的锋芒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如果贸然派人通知城内的诸葛诞和文钦,想要避开魏军的眼线实在是太难了,那时等于是将吴军的意图告诉王基,反倒给他时间来应对。

但丁奉在这件事情上却赞同了朱异的看法,他觉得以司马昭和王基的能力,他们不可能察觉不到吴军的动向,更何况五万大军已经在魏军的面前展开行进,根本没有什么秘密可言,而魏军包围了寿春很有可能会将进攻的锋芒对准前来驰援的吴军,按照孙綝的策略秘密行军毫无意义,倒不如积极展开迎敌的架势。

得到老将丁奉支持的朱异,底气较之先前足了很多。

为此他与黎斐、丁奉兵分三路,他领兵三万居中,其余二人分列左右,陆抗领兵尾随其后,同时负责粮草的押运。

当他们行军至成德之时遭到了胡烈所部的阻击。

正如司马昭先前所预料的那样,生性谨慎的丁奉沿途都在密切关注魏军的动向,他也的确做好了如果在到达成德之前还没有遭到任何魏军抵抗的话,那么就立刻停止行军的准备。

可司马昭和陈泰的安排无形之中打消了他的顾虑,再加上胡烈在成德的抵抗十分顽强,可见魏军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放吴军通过的意思,这从一定程度上也干扰了丁奉的判断。

然而正当朱异率领三路大军围攻成德的时候,突然有一支兵马出现在了吴军的后方,直奔着吴军的粮草袭来。

率领这支兵马的人,正是先前击败朱异的州泰,他以少数兵马在阳渊击破朱异两万大军的战绩,得到了司马昭的当面嘉奖。而他此次率军袭击吴军粮草的举动,更是异常大胆。

就在州泰带领少数精骑到达运粮队侧时,那些战斗力低下的运粮兵们立刻四散而逃,于是州泰立刻下令士兵上前将粮草就地焚烧,彻底切断吴军的补给。

可当魏军骑兵将粮草点燃的同时,周边却出现了数千名吴军骑兵,将他们团团围困。

而州泰再一看他们所焚烧的粮草,麻袋之内装着的都不过是普通的砂石罢了,根本没有办法点燃。

见自己中计了,州泰立刻下令突围,此时带领吴军的陆抗下令围剿,最终州泰经过苦战好不容易才突出重围,但是他所带来的三百精骑却几乎全部折损在此。

魏军突袭吴军粮草的失败之后,或许是守城的胡烈觉察到情势不妙,于是便下令放弃成德撤军,而朱异在经历了半天不到的战斗如愿夺取了成德。

战后朱异对丁奉和陆抗关于此战的指挥和预判都大加赞赏,因为陆抗早就预料到魏军可能会袭击粮草,所以他事前和丁奉商议过这件事,两人决定将运粮队和陆抗本部人马的军服旗帜调换,然后让真正的运粮兵先行押送粮草藏匿于林中,以逸待劳迎击魏军。

虽说一切都按照陆抗的推演,可陆抗总感觉有些不对劲,所以在朱异当众夸奖自己的时候,他一点也开心不起来,甚至内心还有种隐隐的不安。

攻下了成德之后,朱异并没有做任何的停留而是直接下令继续北上,直达黎浆。

然而在粮草如何安置的问题之上,他却与陆抗发生了意见上的分歧。

朱异决定将所有的粮草辎重都屯放于都陆,陆抗认为这么做实在太过冒险,都陆虽然位于黎浆后方,可那里的地形却并不利于屯置粮草,若是魏军在背后再来一次突袭的话,已经处于魏军主力面前的吴军,没有办法分兵护卫大规模的粮草,而深入敌境作战一旦粮草被切断的话,军心士气立刻就会瓦解,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为此陆抗建议将所有的粮草化整为零,分派给每部人马自行配发,如此以来就消除了粮草的问题,可以全心全意的对付眼前的敌人。

这个想法得到了丁奉的赞同,可是朱异没有认同陆抗的意见,他认为魏军袭击粮草已经失败了一次,必定不敢再犯,而如果将粮草化整为零的话,那么就会失去粮草的调度权,不符合行军常规。

最终朱异不顾陆抗的苦苦相劝,坚持自己的意见把粮草大营放置于都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