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818)

作者:夜雪行寒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不过眼下诸葛诞还没有下定要轻举妄动的决心,他对吴纲说道:

“不管怎么说,一切等朝廷拨付的兵马到位之后再行定夺吧。”

(十):釜底薪

从寿春回来的贾充,还未顾得上回府稍歇片刻,就动身直接前往司马昭的高都侯府复命。

就连司马昭亲自指配的未婚妻子郭槐都来不及去见。

一见面贾充就迫不及待的向司马昭汇报了他此行淮南的见闻。

司马昭字字句句都听在心里,反应也得很平淡,他只向贾充确认了一件事:

“你方才说诸葛诞在淮南的威望很高,百姓和将士们都愿意为他效死命是吗?”

贾充十分肯定的回答:

“正是,如今诸葛诞手握重兵且已经在淮南站稳了脚跟,正所谓尾大不掉,即便是长此以往放任下去也会存在很大的风险,更何况如今朝廷已经同意了他调动兵马和粮饷的请求,已经拖了这么久了,再继续拖下去的话反而会很难收场。”

这个问题司马昭也意识到了,他随即问贾充说:

“你有什么好主意吗?”

在返回洛阳的途中,贾充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将诸葛诞这个潜在的隐患可以悄无声息的拔出掉,而司马昭也从他的眼神之中看出了他心里已有筹算,所以才会主动问他。

贾充也将自己的这个方法如实告知了他:

“现在无论如何都不能将兵马给诸葛诞,否则他将来一旦谋反,我们对付他会难度会更大,但是如果不给的话诸葛诞必然不会善罢甘休,也会从一定程度之上削弱朝廷和您的威信,而诸葛诞更会以此为口实对您进行挞伐,所以我们需要采取一个折中的方法。”

司马昭在听贾充说这些的时候并没有发表任何看法,而是采取了沉默,因为他知道贾充要说的重点在后面。

正如他所猜想的那样,贾充又对司马昭说道:

“只有一个办法可行,那就是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

司马昭听后微微皱起了眉头:“此话怎讲?”

贾充解释说:

“虽然诸葛诞还没有公开反叛,但是依下臣之见诸葛诞早晚必反,等到他羽翼丰满、准备成功的时候再对付他就晚了,所以我们可以虚以高位擢升他为司空,并以此为由将其征召回朝廷,如此一来诸葛诞若真有反叛之心必定不会应命,反而会立刻举兵造反,而大将军您也可以趁此机会调动兵马做足讨伐的准备。”

听了贾充这番话之后,司马昭并没有立刻予以论断,而是站在原地沉默了许久。

过了一会儿之后,司马昭转过身对贾充笑道:

“这段时间你辛苦了,好好回去休息吧,我之前答应你等你回来之后,我就正式把你和郭槐的婚事给操办了,你也该做些准备了……”

虽然司马昭没有正面回应贾充方才的计策,但是贾充心里可是明白的很,司马昭心中对是否要动诸葛诞还是心存犹豫的,至少他现在还没有下定决心。

对此贾充也很能够体谅他的心情,毕竟诸葛诞是他父亲司马懿一手提拔起来的,当初也参与了营救司马昭的特别小队,纵使和司马昭在很多理念上都存在分歧,可司马昭却不是一个挟私报复的普通小人,诸葛诞又多次立功,所以犹豫不决也在情理之中。

入夜之后,司马昭本来在夜筝的房中就寝,可是他却怎么也睡不着。

辗转反侧之下他从床榻上起身坐了起来,将一直不曾离身的那粒黑色棋子探在右手掌心之中,回想起司马师去世之后在梦中对自己的嘱托,司马昭不免感到神伤。

他在心里问已经死去的司马师:

大哥,我现在应该怎么做呢?

可是这粒黑棋却没有给他任何的回应,司马昭凝视了它许久之后,突然间露出了笑容,开始自言自语起来:

“我真是蠢,居然还会因这种事情而犹豫不决,挡在面前的石头当然要把他一脚踢开,有什么不好决断的……”

或许是因为被司马昭这番自言自语给吵醒了,原本睡在他身旁的夜筝缓缓睁开了眼睛,她也坐起身看着司马昭的背影,伸出右手将发丝撩到了耳后:

“侯爷?”

司马昭意识到了夜筝也醒了过来,转身对夜筝笑道:

“吵醒你了吧?真对不起。”

夜筝笑着摇了摇头,倒是很关心脸上写满了心事的司马昭:

“您是有什么烦心的事情吗?”

司马昭伸手轻轻抚摸着夜筝的脸颊:

“本来是,现在都已经解决了……”

说罢,司马昭搂着夜筝的肩膀:

“好了,我们早些安睡吧……”

第三天,司马昭将贾充、裴秀以及钟会、荀勖等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书房之内。

已经做出决断的他将自己接下来要采取的行动告诉了在场所有人。

除了事先和司马昭就此事交流过的贾充之外,剩下的人都多多少少感到有些惊讶,不过作为司马昭最为器重的谋士们,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件事的必然性。

裴秀拱手对司马昭说道:

“既然大将军已对诸葛诞的事情有了决断,恐怕我们也必须马上着手相应的准备才是。”

他的话得到了在场其他人的赞同,而司马昭也早就想好了通盘的考虑:

“这是自然的,我把诸位找来就是为了这件事,明日早朝就是我正式向诸葛诞发出战书的开始……”

见司马昭主意已定,所有人都拱手齐声答道:

“愿听大将军调遣……”

翌日,司马昭在朝堂之上公开向曹髦提出奏疏,恳请擢升诸葛诞为司空,并将其召回洛阳任职。同时将率军驻守陇右的陈骞调回寿春暂代其职务。

曹髦一听就忍不住看向了站在自己身旁不远处的王沈和王经,王沈和王经面面相觑之后也顿感突然,他们没想到司马昭会来这么一手,不仅让诸葛诞争取兵马钱粮的举动毫无意义,就连曹髦想要拉拢诸葛诞为自己外助的期望也落了空。

对此曹髦自然是不甘心的,不过他没有正面顶撞司马昭,而是以一种商量的口吻对他说道:

“大将军,高平候驻守在淮淮南沿线,多年来严防吴国来犯从无有失,贸然将他抽调回来的话,若是吴国趁势来犯的话东南沿线恐怕有险,是不是可以保留他司空的职务,但是可以继续保留军权留镇淮南,大将军觉得如何?”

话音刚落,钟会就立刻站出来对曹髦的建议表示反对:

“请陛下三思,自三公制度开设以来从未有过派驻远地的范例,三公地位尊崇必须留在京师任职,不可擅自变动!”

很快裴秀和贾充等人都相继站了出来,对曹髦的话表示公开反对,这使得曹髦被逼到了角落里,他一个手无实权的皇帝根本没有办法违背群臣齐陈,只好默然表示认可。

但是曹髦还是留了一个心眼儿,他随即又对司马昭说道:

“既然要将高平候调回洛阳,那么是否可以等朝廷拨与淮南的兵马和粮饷到位,由高平候将这些安置妥当之后,再将其征调回来呢?”

司马昭隐隐一笑:

“这一点微臣已经思虑周全,扬州刺史乐綝完全有能力可以处理这些事,况且陈骞已经奉命正赶赴寿春,应该可以迅速和乐綝配合处理这些问题。”

这下子曹髦没有话说了,而他心中的不悦也再难掩饰,直接腾的一下站起身:

“既然大将军都已经处置妥当了,那也无需朕来费心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说罢,他便气冲冲的朝着大殿的侧门走去,而司马昭则丝毫不为所动,带领百官十分恭敬的对曹髦拱手说道:

“微臣恭送陛下……”

(十一):奉口诏

回到寝殿之内的曹髦再也忍不住内心憋着的怒火了,他先是用极为低沉的声音对殿内的内侍和婢女们说道:

“你们都给朕出去……”

等到内侍们都相继离开之后,他的脸上的表情彻底扭曲了,将案面上堆放着的奏疏一把扫落在地,即使是这样还不解恨,他还将案面上放置的砚台和笔架统统摔在了地上,顷刻间寝殿之内狼藉一片。

尾随而来的王沈和王经二人刚刚走到殿门口,就听到殿门之内传来的乒乓作响之声。

他们都很清楚曹髦为什么如此大动肝火,于是便小心翼翼的推开了殿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