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答道:
“佯作移兵扶风,实则重点提防陇右。”
在司马昭眼中看来,眼前的司马炎比起先前出征雍州之时显得更加成熟了,所说的军事论断也基本符合了先前司马昭的判断,对此他深感欣慰:
“为父知道了,你说的很好,看样子先前的败果你并没有白尝,总算是有些长进了。”
司马炎拱手惶恐的说道:
“承蒙父亲谬赞,孩儿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还没有到让父亲夸奖的地步……”
一般人听到自己的父亲夸赞自己都会很开心,甚至会显得有些小满足,可是司马炎却不是这样,之前的那场惨败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郭淮和成千上万的将士因为错误的指挥而倒在自己的面前,至今还犹如昨天发生的事情一样。
经过那次以后,他不再盲目自信而开始痛定思痛、不断自省,别人对他的夸赞司马炎几乎充耳不闻,别人若是说他的不是,他反而会十分重视。
而现在的他更加清楚自己的实力还不够强大,根本没有办法独立应对姜维这样可怕的对手,自己只能是不断积累实力,好真正成为能与祖父、伯父以及父亲一样的强者。
从司马炎的眼神之中,司马昭确认了他和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他将搭在膝盖上的手臂轻轻放了下来,神情也显得温和了许多:
“这就对了,急功近利只会使人迷失自己,原本能够看得到的都会看不清,事实上世间有许多的东西都是摆在眼前的,只是有些人的目光没有注意到罢了,而只有使自己的心态放平,才会有真正冷静的头脑,即使是泰山崩于前也能够面不改色。为父和你母亲对你都有很大的期许,司马家的未来也终究会落到你们的身上,你要学会挑起这个担子来,明白吗?”
面对司马昭的谆谆教导,司马炎答道:
“孩儿谨遵父亲教诲!”
这时,司马昭注意到一件事觉得有些奇怪,便问道:
“既然你已经把雍州的局势看得如此透彻,就不向为父提出要跟随你望伯伯一起去雍州出战的请求吗?”
对此司马炎回答说:
“孩儿固然想要戴罪立功、一雪前耻,更为郭淮老将军和数万为孩儿无辜枉死的将士们报仇,可这不是个人的恩怨,而是国与国之间的对决,孩儿希望下一次出征的时候,就是一举消灭蜀国,生擒姜维、刘禅于父亲面前之时,如此以来,我大魏西境才能彻底消除战火,百姓也能够安居乐业。”
见司马炎有如此的胸襟抱负,司马昭对他改观的程度又加深了一些,不过还是有所保留:
“你有这样远大的志向这很好,这也是为父平生所愿,我们就各自努力吧……”
这时,司马炎注意到司马昭面前的席案之上放置着一个已经打开了的锦盒,而锦盒之内盛放着两卷看似已经略显破旧的竹简,他觉得有些好奇,便问司马昭说:
“父亲,这是……”
司马昭当然也发现了司马炎注意到这个锦盒,以及里面的两卷竹简,他将锦盒的盖子重新盖好,然后回答说:
“这是你祖父留给为父的东西,为父每每思念你祖父的时候,都会拿出来看看……”
说罢,司马昭突然话锋一转的问道:
“怎么?你对这个感兴趣吗?”
即使心中所想正如司马昭所说的那样,司马炎也能够清楚的感受到司马昭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神所透露出来的寒意,他知道,这里面的东西父亲并不希望自己去看。
所以司马炎自然不会如此的不识趣,便在言辞之上否定了司马昭的猜测:
“不,既然是祖父留给您的,那孩儿又怎么敢擅自去看呢?”
随即司马炎便拱手向司马昭告退:
“孩儿不打扰父亲了,先行告退,也请父亲不要太过劳累,早些安睡。”
等到司马炎走了之后,司马昭方才将目光移回到了这锦盒之内的书简之上:
“其实你无需隐瞒的,为父也是时候应该将这个东西交给你们了……”
嘴上说对锦盒内的竹简丝毫不感兴趣,但是司马炎很清楚这两卷竹简,很有可能就是当初司马懿临终之前交托给司马师和司马昭的兵法谋略。
现在说这个可能有些早,但司马昭决定将这个传给谁,直接决定了谁将会是司马家的领头羊,这件事却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司马炎又怎么会不去在意呢?
他心里真正担心的,是司马昭有一天会将这个东西传给司马攸,而非自己……
(廿一):败段谷
公元256年(魏甘露元年)六月,在蜀帝刘禅的倡议之下,蜀国大将军姜维不得不再度进行北伐,按照先前所筹谋的预定方案,他与镇西将军胡济约定,由姜维自己去吸引邓艾的主力,胡济则引兵秘密驻扎于祁山,等待着姜维成功将邓艾吸引至段谷,再实施合围突袭。
同年七月,准备停当之后姜维率领精兵两万兵出祁山,按先前的计划向上邽进发。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冀县。
当时邓艾就在冀县坐镇天水,听闻前线传来紧急军情,恰好此时刚刚从洛阳返回的邓忠也到达了冀县,于是邓艾立刻召开军议,讨论如何应对姜维此次进犯的策略。
在场的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姜维会在如此短暂的时间之内再度挥师北进,即便是有少数人想到了,也都会认为姜维在陈泰刚刚被调回就迅速出兵,一定会选择防卫略显薄弱的扶风为进攻目标,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姜维居然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在邓艾的眼皮子地下进军,反而是打了魏军一个大大的措手不及。
无可否认的是,就连邓艾也没有料到姜维会来这么一手,他对参加军议的众位将领说道:
“先前的狄道之战虽然让姜维能够全身而退,但也损失不少,我确实没有料到如此短的时间之内他还能够组织起力量,还直奔我天水而来。不过,无论姜维他有什么阴谋诡计,我们都能够将他赶出漾水!”
虽然这次姜维乃是率领孤军两万人入侵天水,但是邓艾手中能够调动的兵马也不过三万余人,更何况姜维不是个容易应付的对手。
于是邓艾立刻亲自率领精兵三万火速从冀县向上邽赶去。
可是当他赶到上邽的时候,却发现姜维一见自己的大军到达并没有拉开架势和他开战,而是迅速掉头西进,这让邓艾感到分外诧异,他对一旁的副将,同时也是自己的儿子说道:
“姜维领兵北犯这么多次,虽然每次都免不了被迫退军,可他每次也都是坚持到最后一刻才会放弃,如今他一见我领兵驰援立刻就调头走了,应当不会如此轻易退军才是……”
邓忠看了看姜维行军的痕迹,随后分析道:
“父亲,依孩儿之见,姜维并不是撤军返回汉中,而是直奔南安而去了,我想他的目的应该是以夺取陇西、南安之地。”
粗略一想之下,邓艾虽然并不认为姜维的目的如此单纯,可一时之间也想不出更为合理的解释了,而南安兵防薄弱,定然经不起姜维这一突然袭击,所以邓艾再度率军离开上邽,沿着姜维的行军路线追击。
为了防止姜维攻破董亭,沿武城山直下中陶、襄武等地,再度使陇西的战局陷入不可收拾的地步,邓艾特地派遣邓忠率领五千精骑,星夜兼程的朝着武城山而去,在姜维攻克董亭的魏军之际抢先占据了武城山,紧扼姜维北上之路,然后自己再率领余部朝石营进发,意图在切断姜维的退路,与邓忠两面夹击。
然而事情的演变却再度出乎了邓艾的预料,等到他到达石营的时候,攻打武城山不下的姜维居然趁着夜色,沿渭水又再度调头朝着上邽而去。
这次的作战给邓艾一种很不寻常的气息,他几乎和姜维都没有正面交手过,就连守卫武城山的邓忠,也在派出斥候传递给自己的书信之中,发现姜维攻打武城山也并不是那么拼命,实在是让人摸不清姜维到底想要干什么。
头脑冷静下来的邓艾开始思考姜维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从姜维此次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孤军入境,以及他并不算充裕的兵力,以及动向不明、忽左忽右的进军方式,越想越觉得不对劲的邓艾,似乎已经预感到了姜维的真实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