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邓艾表面上安抚军心,他猜想姜维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暗地里已经开始积极备战。
原本姜维是打算暂时按兵不动,观察形势之后再行定夺的。
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蜀帝刘禅却主动把姜维召到了成都,商议北伐之事。
姜维的心中很清楚,刘禅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对北伐早已经淡忘,他没有直接表现出自己不想要继续北伐的原因,正是出于“北伐中原、兴复汉室”是诸葛亮生前所定下的国策,虽然自从诸葛亮死后他对这种口号表现的愈发冷漠,基本上出于废除或是搁置的状态,但是蒋琬和姜维等继承了诸葛亮遗志的人,成天在他的耳边说起诸葛亮的志愿,以及蜀国未来的前途必须建立在北伐国策之上的言论,使得刘禅意识到此刻还不能在根本上将诸葛亮在蜀国所留下的影响力彻底消除,自然也就对姜维屡屡上奏的北伐战略听之任之了……
每次北伐,基本都是由蒋琬或是姜维挑头,然后刘禅盖印批准,即使是不同意起兵,刘禅也会用十分婉转而又偏温和的方式来掣肘他们。
但这一次刘禅却表现的很反常,令姜维一时之间不知道弄不清楚刘禅的真正意图。
不过诏书既然已经传达到了,身为臣子的姜维自然是不能不去的,所以他在收到诏书之后立刻动身从汉中返回成都。
一见到姜维,刘禅就颇有兴致的主动问道:
“朕听闻魏国已经将陈泰调回洛阳,由司马望接替他的职务,大将军前几次北伐遇阻都是因为这个陈泰,如今这个障碍已经不在了,不知大将军对接下来有何打算呢?”
姜维略加思考一番之后拱手答道:
“启禀陛下,微臣也得到了这个消息,只是我们对司马望的了解还不够多,不好贸然对他的能力做出准确的评估,况且雍州现在和我们正面对垒的人是邓艾,此人跟随司马懿多年,深得他的真传,不容小觑,再加上前几次出兵我蜀汉颗粒无收,微臣出兵必然要谨慎再三,以免重蹈覆辙。”
刘禅听后淡淡笑道:
“邓艾深得司马懿的真传,大将军又何尝没有继承相父毕生所学的衣钵呢?”
表面上刘禅这番话把姜维和邓艾摆在了同等的地位之上,但姜维很明白,将自己捧上去很容易,可是想要下来可就难了,自己日后在和邓艾的对决之中要是落败,就不仅仅是辜负了诸葛亮对自己的谆谆教导,更重要的是,姜维还将辜负刘禅对自己的期许。
这样一来罪名就可大可小了……
对此姜维拱手对刘禅说道:
“微臣承蒙丞相和陛下提携重用之恩,必将以自己的性命来报效我大汉和陛下,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听了姜维这番话后,刘禅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好了,闲话就说到这里吧,朕还是想多听一听大将军此次到底有何打算?毕竟对付邓艾一个人,总归要比对付邓艾和陈泰两个人要容易得多吧?”
军事上的事情哪里是按人头算那么简单的?可刘禅的话姜维又不敢轻易推翻,此刻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退路,于是便将自己早就和廖化、胡济商议好的备用策略汇报于刘禅听:
“微臣认为,我们要想攻入雍州并站稳脚跟,就必须要根除邓艾这个巨大的障碍,故此微臣打算采取疑兵之计调动邓艾,先行做出大军要沿上邽向东进发的假象,邓艾闻之必定会采取积极的军事行动,然后微臣再突然转道向西进攻南安,邓艾必定会再度前来堵截,到那时微臣再佯作不敌转道再度东进,疲于奔命的邓艾只能跟随微臣的步调行军,此刻已是人疲马乏,而这时胡济将军早就在段谷埋伏好,只等微臣将邓艾引至那里再行夹击,邓艾必破!”
一旁的陈祗听后,对姜维的计策赞叹不已:
“这出疑兵之计果然高明,或许刚交锋的时候邓艾还会保持清醒的头脑,可是被大将军这调过来又调过去,难免会有些晕头转向,判断也会失准,届时中埋伏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如果能够经此一役将邓艾彻底铲除的话,那么资历不足的司马望就算是及时赶到雍州,也难以应付这即将陷入崩溃的大局了……”
见陈祗也认可了姜维的策略,刘禅微笑着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那就照大将军的计策施行吧,朕在成都等大将军提着邓艾的人头回来。”
虽然这个计划听起来好像胜算很大,但是姜维很清楚邓艾不是个容易应付的人,万一到时候邓艾不上当的话,那么自己很有可能会陷入险境之中。
不过刘禅已经发话了,他根本就没有拒绝的权力,再加上之前为陈泰所逼退之后,姜维也想趁这个机会好好振奋一下士气,于是便鼓起信心打算再拼他一次。
他双手抱拳对刘禅说道:
“为报国恩,微臣必效死命!”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洛阳,还有一个人非常精准的判断出蜀军必定会趁着陈泰被调回京师的空档,再度发起对魏国的进攻。
这个人就是司马炎。
可是除了派遣司马望去接替陈泰之外,他并没有看到自己的父亲司马昭有什么战略上的准备,考虑到先前虽然陈泰击退了姜维,但是陇右的兵马也折损不少,就算是邓艾也未必能够抵挡姜维的攻略。
所以他想要就这件事向司马昭提个醒儿,但是当他走到书房门口的时候,却没有勇气伸手去敲门,毕竟先前的战役他犯下了无法弥补的过错,根本就没有立场来提醒父亲,但身为司马昭的儿子,他不甘心就这样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不吐不快。
然而就在他来回于书房门口踱步之时,他的身后突然传来了司马昭的声音:
“你找我有事吗?”
(二十):察狼烟
本来司马炎以为司马昭此时应在书房之内才是,根本就没有想到书房之内此刻空无一人,司马昭竟然就站在自己的身后,这着实令他大吃一惊。
神色略显惊慌的司马炎立刻转身向司马昭行礼:
“父亲……”
司马昭也从司马炎的神情之中看出了他的心思,于是便直接从他的身旁经过并将书房门推开,同时也背对着门外的司马炎说道:
“进来吧……”
进入书房之后,司马昭像往常一样坐在了书案后的坐塌之上,稍微整理了一下两手的袖口之后方才抬头问司马炎:
“说吧,找我有什么事?”
站在原地犹豫了一会儿之后,司马炎觉得自己既然已经进来了,那么憋在胸口的这番话一定要说出口才行,所以他便开口回道:
“回禀父亲,孩儿以为您将陈泰将军调回京师,蜀国必定会趁此机会再度北伐,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所防备才行。”
司马昭听后微微挑起眉间又问: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你认为他们会从哪个方向攻过来呢?”
对此司马炎早有考虑,他看了看司马昭书房之中所悬挂着的三国地图,便走到地图面前伸手先行指向了以长安为中心的三辅之地:
“原本陈泰镇守长安,亲自扼住了骆谷、斜谷以及散关的战略要道,蜀军为避免战线过长,所以自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后,就再也没有从扶风入侵的行为,而是集中全力攻打陇右,意图稳扎稳打。之前陈泰与邓艾一东一西分别镇守雍州的两端并且互相策应,使得蜀军不敢正视我西垂铁壁防线,而现在邓艾镇守天水,陈泰又被调了回来,雍州的防线势必会受到影响,所以姜维必定趁虚而入。”
听了司马炎的站在地图前的这番论调之后,斜靠在凭几之上的司马昭将手很随意的搭在了曲起的膝盖之上:
“照你这么说,姜维这一次必然会经过诸葛亮生前的北伐道路,再度翻过南山入侵我扶风境内,从而直取长安了?”
司马炎摇了摇头:
“不,常人都能够想到的姜维也必定能够想到,他预料到我们会调兵防备,况且邓艾率军驻扎天水,姜维也一定害怕邓艾会抄他的后路,这也是他屡屡进兵却被迫退兵的原因。以他的用兵方式他不会主动去钻这个口袋,必然会反其道而行之,仍旧攻打陇右。”
在听司马炎说这些的时候,司马昭的脸上完全看不出任何的表情:
“照你这么说的话,为父应当如何去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