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绫的话给了姜维很大的震撼,除了开头那句关于司马攸的母子之情外,她强调的是自己对姜维在蜀国朝野威望的影响更外在意,毕竟放眼整个蜀国上下,唯一能够有能力、有可能达成诸葛绫北伐中原、兴复汉室遗愿的人,就只有姜维一个。
陷入沉思之中的姜维,这才明白诸葛绫的良苦用心,然而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不想让诸葛绫对自己失望:
“你放心,这次我会做好完全的准备,绝不会像先前那般无功而返。”
尽管姜维在自己面前表明了决心,可在诸葛绫看来,蜀国只有姜维一人在苦撑大局,而魏国司马昭从父兄手下继承而来的人才数量众多,远不止是陈泰一个人,姜维所要面临的压力空前巨大。而且以诸葛绫对司马昭的了解,他必定会料到这场战事的爆发,也必定会做出相应的准备,姜维此番所推进的战事想要获得预期的胜利,绝非那么简单。
公元255年(魏正元二年)七月,蜀国卫将军姜维在失去了吴国为策应外援的情况之下,为了避免节外生枝,选择了趁着司马昭尚未对战事做出全面布局的时机,命令车骑将军夏侯霸领兵三万出祁山、征西大将军张翼领兵三万出石营,而姜维本人则率领两万铁骑翻越牛头山,沿洮阳、白石绕道枹罕,意在进攻狄道。
三路兵马总计八万人,可谓声势浩大,更是姜维北伐所投入兵力最大的一次。
暂领雍凉诸军事的陈泰立刻做出反应,他命令刚刚上任的雍州刺史王经严阵以待,见蜀军声势浩大,而以狄道为中心的陇西不久前才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战,军心民生尚未完全恢复,面对姜维的气势汹汹王经便有些慌了手脚。
而此刻陈泰还在率兵从陈仓赶赴天水的路途之中,为了避免狄道被围,自己陷入险境之中,他紧急派斥候星夜兼程赶去求见正在行进的陈泰,希望陈泰能够尽快赶到,同时他也希望自己能够敌军对自己形成彻底合围之前,先行分兵迎击,为陈泰到来争取时间。
见到斥候的陈泰事先还来不及不知道吴国内部已经发生了内乱,因此退出了合纵之盟,所以不会料到姜维会提前发起进攻。
在听到使者所说的军情之后,陈泰感到十分惊讶,但他更清楚现在不是震惊的时候,于是他在冷静分析了局势之后,让斥候回去禀报王经,让他严守狄道等待援兵到来,千万不能擅自出兵,姜维用兵虽不及诸葛,但也是极其麻烦且又危险的人物,况且陇西兵马不过三万余人,一旦分兵必然会遭至分割围歼的危险。
使者将命令传达到了驻守在狄道的王经处,王经起初遵循了陈泰的命令,坚守狄道。
同年八月,姜维在枹罕短暂停留之后便继续向西行至大夏,故关告急。
王经眼看着姜维在陇西横行无忌,自己却没有半点招架之力,只能眼睁睁瞪着陈泰救援,身为刺史的他感到丢脸万分。恰好此时他派往故关附近的秘密斥候传来的回报,说率军攻打故关的人正是姜维,而且他身边只有不到两万人的兵力。
这个消息对王经来说太重要了,因为此刻夏侯霸的目的就是在祁山牵制住陈泰的援军,而张翼的兵马也正在向临洮靠近,自己若再这样坚守待援的话,一旦张翼沿洮水继续北上与姜维汇合,而陈泰的援军又被夏侯霸截住不能及时赶到的话,那么等到姜维和张翼将洮水以西的陇西郡地区全部控制,自己将会彻底被孤立和包围。
想到这里,王经决定铤而走险,趁着张翼的兵马还远在临洮之际,率先集中兵力在故关击破姜维,因为姜维这个三军统帅被击败的话,那么剩余的蜀军自然士气大衰,到那时不仅陇西的危局可以轻而易举的破解,就连整个蜀军北伐都会因自己而面临挫败流产的结局。
于公是为了效忠朝廷击退敌军来犯,于私是为了自己建功立业、威震雍凉,在这种情绪的蛊惑之下,王经把陈泰的叮嘱完全抛诸脑后,亲自率领城中三万精兵趁夜奔袭故关。
然而王经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么做恰恰是姜维一直等待的,他早就在通往故关的必经山道之中布下了陷阱,等王经带着兵马冲进谷口的时候,他下令将谷道的两端堵住,然后与两侧山道之中对王经的兵马发起了突然袭击。
对此猝不及防的王经在交战的初期便丧失了先机和士气,慌乱之下下令突围撤退。
在边战斗边撤退的途中,王经所率领的人马损失惨重,一万余人的尸首留在了故关山道之中,在姜维的尾随追击过程中,还有大批的伤病被俘虏或是逃亡,等到王经撤回狄道城内时,自己手下的三万大军,只剩下了一万余人。
不久,接连突破钟堤、安故的张翼也率兵进抵狄道以南十五里处。
至此,不仅洮西地带全部被姜维所掌控,陇西的战局也偏向于姜维一边……
(十五):战陇西
王经在洮西的惨败令负责总指挥的陈泰始料未及,他敏感的料到陇西的战局已经对曹魏极为不利,果不其然,姜维的谋略让事态变得恶化起来,但是好在司马昭对战局早就有所预料,事先已经安排邓艾出任安西将军,率领河东的预备兵马一万人,以长子邓忠以及司马炎为左右先锋,紧随陈泰和郭淮其后向陇西疾行。
除此之外,司马昭为了稳定局势还特地请出了三朝老臣司马孚坐镇长安,引为后援。
根据司马昭和司马孚在战前所做的形势预估,若是产生了洮西战况不利的局面,则由司马炎分兵五千前往天水与郭淮一同挡住意图牵制陈泰援兵的夏侯霸,然后邓艾和邓忠领兵急速向陇西支援陈泰。
很快陈泰和邓艾的人马相继穿过中陶,星夜兼程渡过渭水到达襄武。
收拢了王经逃至襄武的残部之后,陈泰安抚了城内失败的凝重氛围,并决定暂时将王经不听军令擅自出兵,以至于损失惨重的惩罚暂时搁置,而是和比自己晚到两日的邓艾紧急召开军事会议,商量看看战事后续应当如何应对。
邓艾在分析了战局的形势之后,主张先行放弃狄道,他对陈泰说道:
“王经的数万兵马被姜维以少胜多轻易击溃,如今姜维的士气大振,当下值兵锋正盛之际,我们的兵力加起来虽然人数多余姜维,可王经的一万余人战力也不过是群乌合之众,现在又遭逢战败士气低落,陇西的局势已经对我们非常不利。古人说:‘蝮蛇螫手,壮士解其腕。’《孙子》里也有‘兵有所不击,地有所不守’的说法,讲的都是小有所失而大有所全的道理。如今陇西之害超过蝮蛇,狄道之地难以固守,而姜维的兵马锋芒锐利,正该有所回避,不如割险自保,静观其变,等待时机,然后再图进兵,救援狄道,这才是可行之计。”
一直以来陈泰都很尊敬比自己年长的邓艾,但是在这次的战事指挥问题之上,他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姜维轻兵深入,正要和我军在平原旷野争锋,以求速战速决。王经本当凭借高壁深沟,挫伤敌人的锐气,可他偏恋战,结果使敌人的计谋得逞,大败而回,被姜维围困在狄道城中。倘若姜维攻克狄道,乘胜向东进兵,占据栎阳,得到足够的粮食,再收罗降兵,招纳羌胡,然后东争关中、陇右,进逼陇西、南安、天水、广魏四郡,这可是我们决不愿看到的。而姜维要是被挫败在狄道城下,锐气消失,力量衰竭,那时攻守易势,主客不同,何愁消灭不了蜀军!兵书上说:‘攻城用的战车等都需要三个月时间才能制成。’而这些都不是轻兵远入或姜维的阴谋诡计所能仓促办到的。眼下姜维孤军深入,粮草跟不上,正是我军速进破敌的大好时机,所谓迅雷不及掩耳,势在必然。洮水在外围环绕,姜维等被围在内部,如今只要我们占据制高点和有利地形,卡住敌人的要害部位,蜀军一定会不战而逃。对敌寇不能姑息放纵,对狄道之围也要树立不久就能解救的信心,将军怎么能说出‘解腕’、‘不守’的话来?”
听完了陈泰的一番长篇见解之后,邓艾十分敬佩他:
“将军所言有理,是我一时浅见,差点误了大事。”
陈泰也显得十分谦虚:
“将军言重了,大将军赋予我等守卫雍州边境的重责,还望我们同心协力,共退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