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641)

作者:夜雪行寒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我听杜预说你的这个二儿子在你对付曹爽的计划之中占据了很大的篇幅,你倒真是舍得让自己的亲儿子去那种龙潭虎穴冒险……”

止住哭泣的司马懿答道:

“不,当初是昭儿自己坚决要求这么做的,后来我和师儿都觉得这么做风险太大,曾经劝过他,可是他对我们说自己前去投靠曹爽必然达不到让曹爽和桓范信任自己的目的,然而他正是要利用他们对自己的不信任和处处提防来制造机会。”

胡昭又问道:

“你们是什么时候开始唱这出反间计的?”

司马懿答:

“当初曹爽设计陷害昭儿,而桓范故意留下了昭儿的性命,并且还意图通过要挟我来制造我们父子之间的裂痕,当时我已经感觉到了昭儿在现场,也察觉到了桓范的目的,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于是便说出了那句‘若他是司马家的儿子,应当知道该怎么做’,因为这是昭儿小的时候对我说过的话,后来昭儿果真假意投靠了曹爽和桓范,我也曾经试着让傅嘏和昭儿取得联络,让他立刻脱身回到司马家,可他却拒绝了……”

之后的事情胡昭已全都知道了,他笑道:

“凭一己之力独入虎穴长达十年之久,明知道敌人不信任自己,还能将这种不信任加以利用,子上他比起你和师儿也不遑多让啊……”

说罢胡昭又问司马懿说:

“接下来你打算做什么?”

司马懿想了一会儿之后回答说:

“我感觉自己的寿命也不多了,没什么打算不打算的,与我为敌的人一个一个的都先我而去了,但还有一位故人我还没和他做个了断,或许要在亲手送走他后我也该彻底休息了。”

胡昭很清楚司马懿所说的这个“故人”到底是谁,他的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了:

“你一定要这么做吗?他毕竟和曹爽、桓范不同吧?如果不是万不得已,我看还是……”

这时司马懿从袖袋之中掏出一方布帛轻轻放在了竹案之上,并缓缓推到了胡昭的面前:

“如果可以的话,我也不希望和这位老朋友刀兵相向,只可惜事与愿违……”

将布帛打开后胡昭看到了里面所写的内容,上面写着车骑将军王凌和兖州刺史令狐愚打算谋立楚王曹彪为帝,举淮南之兵联合幽州的毌丘俭、文钦南北夹击,推翻司马家的统治。

而检举王凌计划的人,偏偏是王凌所敬重的一位故人的儿子,即贾逵之子贾充……

自从贾逵去世之后,贾充便得到了王凌的照顾,王凌先是保举他为尚书郎兼任度支考课,后又将其召回自己的身边亲自传授武艺兵法,当成亲儿子一般。

在司马懿发觉计划之后,立刻派人将藏匿于兖州令狐愚找出并暗杀,对外佯称令狐愚因生急病而死,然后悄无声息的派遣黄华担任兖州刺史一职,对外不动声色,以免打草惊蛇。

“没想到先前防我如防贼的贾逵,生出来的儿子居然会背叛他父亲的信仰,转而投靠了他父亲口中常常提到的‘鹰视狼顾’之徒,还真是莫大的讽刺啊。”

胡昭将布帛重新折叠好后递还给司马懿:

“看样子这个贾充至少是个很懂得看清时势的人,他想要投靠司马家的意图也很明显,不过拿王凌的人头来当自己的垫脚石,可见他也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

司马懿对此却并不在意:

“君子也好,小人也罢,只要是能为我所用就行……”

看着眼前自己昔日的学生,今日变成了这个样子,胡昭不禁感叹道:

“那个时候你是充满一身正气、矢志复兴汉室的小伙子,为了忠义甚至不惜抛却了自己的性命,不过现在的你却已经是执掌一国之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魏国重臣,仲达,你老实回答我,走到今天这一步,真的是你所计划好的吗?”

这个问题让司马懿思考了很久,他站起身望着窗外寂静的竹林:

“我也不知道……”

胡昭抬头仰视着眼前这个智谋机变、处事果决下手狠毒的学生,心里不免感觉有些惋惜:

“但愿你不要后悔就好,为师担心你赢了全天下,却输了你自己……”

两人之间的交谈持续了很长时间,司马懿拜别了自己的恩师返回洛阳。

司马懿改派郭淮跟随司马昭一同前往关中,接替夏侯霸担任参征西军事,转任南安太守。在那之后不久,即公元250年(魏嘉平二年八月),骠骑将军赵俨、尚书黄休、郭彝、散骑常侍荀觊、御史中丞钟毓、太仆庾嶷、弘农太守何桢等人相继荐举胡昭,魏少帝曹芳下诏公车特别征召胡昭,然而此时的胡昭已经与世长辞,病逝于宜阳竹居,享年八十九岁。

胡昭的死对于司马懿来说是个很大的刺激,但此刻的他要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只能将所有的悲伤全都埋藏在心里,竭尽全力为了他人生当中最后一场战役做着准备。

根据司马懿和高柔的谋划,毌丘俭在讨伐高句丽的战役之中立下了颇厚的战功,于幽州各地有着极高的人望,若是直接派兵去征讨的话不仅短时间内难以取胜,反而引起国家的动荡,因此在高柔的建议之下,司马懿决定从比较胆小怕事的文钦下手,进而促使毌丘俭归顺自己,先安其心在寻机将其调出幽州。

(八)

之后司马懿故技重施,派遣人将文钦谯郡老家三十五口全部扣押,再逼其老母写下书信送给文钦,文钦得知后非常害怕,自知曹爽已死光靠自己和毌丘俭敌不过司马懿的他,顿时就失去了对曹爽的所有忠诚,他立刻敦促毌丘俭不要与王凌合谋,要以大局为重。

毌丘俭也自知自己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只要司马懿不追究自己曾经身为曹爽的心腹,给自己公平的待遇,那么自己愿意归顺。

很快司马懿就回复了他们,并表示不仅要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更加可以保证他们之后仍旧可以得到朝廷的重用。

这样毌丘俭公开表示和王凌划清界限,并且接受了司马懿迁任左将军,假节都督豫州诸军事,领豫州刺史,兼任镇南将军的任命。

而文钦在回到洛阳述职的同时,为了向司马家表忠诚特意将自己所知道的曹爽细作指证了出来,并且还亲手将其斩杀向司马师邀功。

司马师看后冷冷的说:

“曹爽都已经死了,将军还杀了他们有什么用呢?”

文钦受到司马师的冷遇之后即对他心怀恨意,这为日后他在淮南的反叛种下了诱因。

在以不流血为前提之下,司马懿和高柔联手消除了北方的隐患,至此王凌就不得不面临孤立无援、独自作战的不利局面了。

出于往日的情分,高柔并不希望和王凌闹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所以力劝司马懿尽量和平解决和王凌之间的争端,可高柔说完这句话就马上后悔了,毕竟王凌所犯乃是谋逆的大罪,诛九族都不为过,又怎么会有“和平解决”这一说呢?

这时一个两岁男童在王元姬的搀扶之下,迈着小步子踉踉跄跄的跑到了司马懿的面前,并亲切的抱住了他的膝盖:

“祖父、祖父……”

司马懿看到他后马上伸手将他抱到了自己的腿上坐了下来,并指着高柔对他说:

“来,悠儿,这位是司徒高大人。”

司马悠喃喃说道:

“高大人……”

高柔见司马悠生得如此眉清目秀,虽然年纪很小却透露着一股十分逼人的英气,实在是太罕见了,再想想司马懿的其他子孙,高柔不禁感叹道:

“司马家的男儿都是龙虎之辈,看样子至少在这位小公子他们在世之时,天下之间莫说与之为敌,甚至没有人胆敢正视你们啊。”

高柔的话让司马懿这个年过古稀的老人突然生出了一个奇怪的想法:

“我打算带悠儿随我一起出征寿春……”

他的话让一旁的王元姬深感惊讶,并且立刻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父亲,悠儿还这么小,您就把他带到战场上去不太合适吧?”

王元姬心里顾虑的是,司马悠是司马昭和诸葛绫的骨肉,她又将其视若己出,若是有什么闪失的话不仅无法向诸葛绫交代,甚至连自己也会痛苦终身的,所以莫说现在他还年幼,就是将来长大成人,王元姬也希望他能够平平安安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