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62)

作者:夜雪行寒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就这样在盟誓契约上,董承与他人一样割破了自己的手指用血写下了名字。

为了增加举事成功的筹码,王允还秘密联络蔡邕和吕布,吕布因为和董卓之间的关系早已破裂,再加上与之小妾私通海派被董卓发现而整日惴惴不安,最终在王允的说服之下答应了这件事。蔡邕则觉得朝廷中的腥风血雨实在是太多了,自己不想再增添杀戮,更想通过感化令董卓慢慢转变,婉拒了他。

而奉命前来试图说服蔡邕的人,正是董承。

为了使他们对自己安心,蔡邕对董承说自己不会像董承揭露他们的计划,让他们放心。

不过事情的发展似乎超出了王允的预料,他本想快速诛杀董卓后迅速和在洛阳的孙坚相互呼应,在孙坚修复洛阳后拥护皇帝返回洛阳,重新整治朝纲。

然而孙坚迫于各方的压力无奈在修复了部分汉室宗庙后率军返回了鲁阳驻守,退出了司州的范围,导致王允的计划落空。

消息传出令董承的内心发生了极大的动摇,他本以为董卓大势已去,没有想到孙坚在与刘表的征战之中还中箭死在了岘山。

坏消息接踵而至,酸枣联盟先后瓦解,这次希望彻底破灭了。

自己曾经参与“诛董计划”这件也让他夜不能寐,终日里提心吊胆。

每次朝会时看到董卓和蔡邕他都会情不自禁的低下头,深怕自己什么时候会人头落地。

终于他决定首先举报这件事好将功补过,于是他将自己参与行动的事情写成密信,为了掩人耳目他刻意掺在了奏本之中,一起交给了董卓。不过董承对董卓的宽宏大量没有绝对的自信,回到家后他把家眷都安排妥当,准备看情势不妙立刻逃走。

巧合的是董卓并没有看到桌上那堆积如山的奏本,而是交给了蔡邕来批阅,结果董承的密信被蔡邕所发现。蔡邕看后大惊,连忙将信悄悄收了起来,并没有对董卓提起。

回到家后,他将这件事说给了胡昭听,胡昭听后对董承的为人甚为不耻:

“要是董卓看到了这个那还得了,王司徒及信中参与者及数百口人定遭灭顶之灾。”

蔡邕知道董承内心的不安,特地找机会约谈董承,旁敲侧击的提起了这件事,提醒他不要做不仁不义的事情,随即自己把他的密信当面烧掉,表示这件事就此作罢。

董承惊出了一身的冷汗,虽然密信被烧了,但对他而言知道这件事的蔡邕还活着……

初平三年,眼看董卓为关东联军所伤的元气正在慢慢恢复,王允决定铤而走险,利用天子大病初愈在未央宫召见群臣、恭贺天子龙体安康这件事作文章。

百官进宫后唯独董卓未到,埋伏在一边的李肃、吕布等人却已经准备停当。

不一会儿,董卓在随身侍从的搀扶之下迈着那臃肿的步子慢慢从百官之中让出的道路向前走,其气势远胜于天子,所有人都低着头大气也不敢出。

当董卓到达台阶前拱手懒懒散散的行礼时,李肃一声令下,刀斧手瞬间从帐闱之中冲出将董卓包围,此时董卓发现始终在自己身旁贴身护卫的吕布不见了踪影,不禁大呼吕布来救。

不曾想吕布突然从后方冲出,持剑大喊:“奉旨杀贼!”

等到董卓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太晚了,吕布的剑早已刺进了他的胸膛,董卓当场死亡。

百官看到这一幕先是惊恐万分,随即王允站出稳住局面,所有人都庆幸董贼已死。

一旁低头不语的董承内心却在想着另一件事情……

庚丑回:中郎心仁释幼娘

董卓被诛杀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大汉疆土的每一个领域,百姓们知道后纷纷出门奔走相告,民间积压已久的怒气瞬间释放了出来,人们都以为自己苦难的日子终于结束了。

此时曹操刚刚在所戏志才提出的“设奇谋、昼夜会战”的计谋帮助之下,成功大败了盘踞在兖州的青州黄巾军,收降了三十余万士卒并获得众多人口,基本已经在兖州站稳了脚跟。

在得知董卓被王允、吕布诛杀之后,曹操内心十分欣喜,他认为自己建功立业的时机到了,当即和戏志才商议迅速向长安靠拢,并准备致书信给王允表示自己愿意拥护他总理朝政。

然而等到曹操正想动身之际,忽然收到了于禁的战报,说屯军平原的刘备、高唐的单经联合了徐州的陶谦三路齐发进军茬平,其中陶谦还不顾刘备的反对分兵直插卢县,将脚伸进了兖州的地界。曹操只好暂缓西进的脚步,联合了冀州袁绍共同讨伐进犯的敌人。

此时的长安,在群臣百姓欢腾鼓舞的背后,却隐藏着常人所不易察觉的危险。

王允在召开如何稳定局势和处理董卓余党问题的会议,蔡邕、董承皆有出席。

起初王允准备采取宽大政策意欲全数赦免他们,对董卓滞留在郿坞的女眷也不予以追究,对此蔡邕和吕布十分赞同,认为这是招揽人心、避免动荡最好的办法。

然而等到蔡邕和吕布离去之后,董承却对王允这样说:

“司徒大人,我认为对于董卓的余部还是要略加惩处为好,本来他们被冠上了董贼党羽的罪名,忽然又全数赦免,不免让他们的内心会产生猜忌。而且百姓的心中也会有所不平,我觉得适当对一些主要的人物执行有罪必罚还是十分必要的,这也能让他们心安。”

沉思一会儿后王允觉得董承说的话有道理,于是接受了他的提案,对董卓的主要部下作出了不同程度的处罚,尤其是身为董卓女婿,也就是此时正在讨伐白波军的牛辅,王允下诏让其卸下兵权赶往长安请罪。牛辅不从,王允便让吕布遣李肃派兵去征讨。

结果李肃出师不利,王允大怒,命令吕布处斩李肃,令吕布心中颇为不快。

得知王允方针的变化,蔡邕和吕布等人多次劝阻他不要再兴杀戮。

王允内心动摇,答应他们不再对董卓的家眷予以追究,吕布提议将董卓生前所搜刮的巨额财产分给公卿、将校等有功之人,王允也都予以应允。

但是,董承私下里又对王允说道:“斩草不除根是贻害无穷的,您杀害了董卓,他的家人能不憎恨您吗?让她们活着对大汉的稳定是极为不利的,至于把董卓生前财产分给有功之人,无非是吕布想要借花献佛私下里培植势力的小把戏,司徒可千万不要上当啊。”

王允再次被董承说服,居然下令看押在郿坞的董卓家眷一个不留,全数斩首。

而执行这件事的人,正是董承极力推荐的蔡邕,他对王允说蔡邕与董卓私交甚笃,正好用这件事来让他自己证明自己的清白,王允再次答应了。

接到命令后,蔡邕不禁潸然泪下:“怎么可以这样总是出尔反尔呢?”

胡昭看出了王允此举的意图:

“看来司徒大人对您和董卓关系很好这件事还是耿耿于怀,如果您不答应,恐怕……”

虽然以自己要编纂史书为由数次拒绝,但是王允始终不让他置身事外。

为了不招致王允对自己的猜疑,无奈之下蔡邕应命前往郿坞,士兵将董卓家中一干家眷全部绑缚于厅堂,在巡视的过程之中蔡邕发现了床底下蜷缩着的一个女孩。

他认识这个女孩,正是董卓那尚及舞象之年的孙女董白,她那种眼神万分惊恐,充满了无助与绝望,浑身都在发抖。

正好士兵要进来搜查,蔡邕转过身挡在床榻前说道:

“这里我已经搜查过了,并没有任何人,你们去别处吧……”

等到行刑之时,万分不忍的情况之下蔡邕还是下不了狠心,这时在他身旁的副官看出了他的心思:“大人,还是我来吧。”

蔡邕点点头,副官这才丢出了斩首的令鉴,下令将董卓全家八十一口全数斩首。

血腥的一幕就此上演了,从来没有杀过人的蔡邕感觉自己的双手沾满了鲜血,十分的肮脏不堪,行刑之后他让甲士好生将这些人的尸首安葬。

事后蔡邕在众人散去后特地留了下来,快速返回之前的房间将董白从床底下拉了出来,蹲下身抚摸着她的头顶细声安慰道:“不用怕,你已经安全了……”

董白还是浑身颤抖个不停,蔡邕将她带出郿坞悄悄领回家中。

到了蔡邕的家,与董白年纪相差不大的蔡邕幼女蔡珏十分开心,将她视作亲妹照顾。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