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收到赵威孙的投诚信后,曹操就暗地调动一数十名士兵化为百姓分批入城,藏于夹道欢迎的百姓之中。曹洪武功高强,而且早有防备,若是进城时赵威孙意图谋害的话全身而退并不困难,除此之外黎阳外五十里,曹仁的五千人马随时可以进攻这里,做好万无一失的准备之后,曹操对曹仁的阅人眼光还是不放心,只好亲自化为执戟郎观察赵威孙等人的诚意。
曹操将手中的长戟放到一边,曹洪赶紧扶他坐下来,曹操拍着他的肩膀解释说:
“老弟,你要记住在乱世之中除了自己以外的人都要防着他,哪怕是你的内心认定他不会背叛你,也要对他留有后招,这样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曹洪似懂非懂的点点头,显然他没有察觉曹操说的这些人当中也把包括了他这个堂弟。
晚宴时,赵威孙盛情款待了曹洪。曹操则趁着月色环顾了一周黎阳的布防,看看赵威孙有无异动。当他走到东门查看时,突然间身后突然传来了一声异响,他连忙拔出了自己腰间的佩剑,小心翼翼的向墙角边慢慢逼近……
司马懿习惯躺在屋顶上学习书简上的知识观天象,正在此时他发现了一个人鬼鬼祟祟的来回窜动,他觉得很奇怪便下了屋檐跟了上去,直到在岗哨下的不远处时司马懿不小心碰倒了一根锄头,顿时他吓得冷汗直冒,可是后墙根凭他现在的体型是翻不过去的。
情形急转直下,直到曹操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他忽然大哭道:“我的猫不见了!”
哭声立刻引起了城上岗哨的注意,将手中的火把对着司马懿和曹操所处的位置。曹操见状只好收起刀假装路过询问情况,蹲下身之际看着这个只有十来岁的小孩子蹲在地上哭泣,心里不禁松了一口气,此时巡哨的也走了过来问:
“怎么回事?何人哭泣?”
司马懿平时喜欢在军营中走动,多数将士都认识他,巡哨的人并没有在意,曹操摸着后脑装傻解释道:“我初到此处不认识路,上了趟茅房便寻不着了。”
赵威孙吩咐过对曹军将士要礼遇,士兵便让司马懿回家去,而自己则送曹操回曹洪的住所。临走之际曹操回首看了一眼蹲坐在地上有满脸充满童稚的男孩,刚刚的杀气虽然削减了许多,但是那令人不寒而栗的寒光像刀锋一样使司马懿的内心为之一颤。
当曹操离去之后,司马懿却感觉到这个人的眼神在月色之下是那么的有魄力,这种魄力和威严不是曹洪所能比的,就连当初的董卓也相距甚远。
他到底是谁呢?
当晚,曹操拿着曹洪的将令出了城,回到了曹仁驻守的军营,脱去了执戟郎的盔甲对身旁的曹仁说:“曹仁,明日你仍然镇守这里,多派密探于黎阳,随时准备进军。”
曹仁领命退到一边,这是曹操又对另一边的荀彧说:“文若。”
观荀彧其人,身形消瘦,眼神如炬,一身青衣直缀。曹操收了兖州后他便成了除戏志才外与程昱并列的重要谋士。
见曹操唤他,荀彧便上前回答:“在。”
“明日陪我一起入城。”说罢曹操凑上前去抚起肩膀笑道:
“曹洪今天可是吃了不少好东西啊,你跟着我一直风餐露宿,还没吃过一顿好的,明天就借着赵威孙的酒宴来犒劳犒劳你。”
荀彧也笑道:“在下明白了。”
翌日,曹操换了他本来的盔甲,准备再次以他真实的面目进入黎阳。
甲午回:念昔旧恩诉衷肠(主)
这一次的入城式较昨日相比更加宏大,此时的司马懿没有站在人群中,而是站在了司马朗的身后。经过昨天的事情他总觉得那个人想要杀自己的人并不是什么普通的士兵,倒有几分英雄之相。因此他对这个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想也许还能够再见到他。
而换了一个角度的司马懿,也看到了人群之中昨日自己所没有察觉的细节: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时而有人仿佛注意不在即将出现曹操身影的城门处,而是在周遭百姓之间来回扫视。还没有等司马懿去细想,城门处出现了大队人马的身影。
此刻队伍的为首者与昨日的曹洪相比感觉上已经完全不是一个等级:
他横跨黑鬃绝影马,内穿黄布衣衫、着金边黑鳞战甲,肩披印有鸑鷟图腾的宝蓝披风,雄姿勃发、英气逼人,眉宇之间透着股霸者之气,气势非同一般,王者之相表露无遗。
到达迎候的官员前方时曹操下马,步伐稳健地走到了赵威孙的面前,笑容可掬握住了赵威孙的手热情洋溢的说:“有劳赵将军久候了,孟德愧不敢当啊。”
赵威孙等人一齐躬身行礼:“哪里哪里,久闻曹公大名,今日得见果真不凡。”
曹操挥手大笑:“不过一武夫耳,赵将军过誉了。”
此时,曹操把目光聚集在赵威孙身旁的司马朗身上,只见他文质彬彬,面目清秀,一副书生之态,曹操面露疑惑上前试问道:“家父可是京兆尹司马防,司马令公?”
司马朗没有想到曹操会认识自己的父亲,赶忙回答道:“正是,曹公明见。”
没有想到的是曹操立刻激动地握住了司马朗的手,眼含泪光说道:“我年方二十之际正是令尊极力举荐我担任洛阳北都尉,令我可以报效朝廷,否则哪有我今日之曹孟德乎?”
站在司马朗身后的司马懿一直低着头,虽然没有见到曹操其人,然而却隐约觉得这声音是那么的熟悉,仿佛不久前自己听过一般,可是一时间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和司马朗简单回顾往事后,曹操注意到了司马朗身后站着的两个男童,不禁好奇问道:
“伯达,此二人是?”
司马朗赶紧侧身将两人推到曹操面前介绍:
“此乃我的两个弟弟,二弟司马懿、三弟司马孚。”
看着司马懿兄弟始终低着头行礼,曹操伸手将二人扶起,并面露慈祥问道:
“不必多礼,二子今年方几何啊?”
司马孚随即从容回答:“回曹公,我今年十二岁。”
见他面对自己时神态自若,完全无怯场之意,曹操满意的点点头,随即将目光转移到了司马懿的身上。就在抬头之际,司马懿看见曹操那双眼睛时不由被镇住了,这种眼神和昨天晚上自己看到那个曹军士兵的眼神是完全一样的,那种在月色和刀影之下咄咄逼人的寒意仿佛再一次震荡着司马懿的心脏,此时他面对曹操等待的笑容久久说不出话来。
司马朗觉得很奇怪,司马懿平时虽然言语不多,可是见生人时从不怯懦,今日却好像着魔了一般矗立在那里,呆呆的看着曹操不说话。见状司马朗赶紧替他答道:
“禀曹公,他今年十三岁。”
曹操也觉得面前这个男童有些眼熟,可是还没有来得及多想,赵威孙便上前说道:
“曹公一路旅途劳顿,在下已备好酒宴,请曹公移驾。”
赵威孙的话转移了曹操的注意力,他也不去多想司马懿的事情了。
酒宴过后,曹操回到住处,脱掉鞋子光着脚坐在地上伸起懒腰,打了呵欠之后对身旁的荀彧说:“文若啊,今天有没有吃到什么好东西呢?”
荀彧明白曹操的意思,笑道:“我观城中诸官将中,只有司马朗可堪大用。”
曹操听后猛然坐起:“恩,你的想法和我不谋而合,我也只看重了他,若是论大局之眼光你荀彧无人能及,可是治理地方这种琐碎的事情,我看只有司马朗这样的人能够胜任。”
“主公谬赞了。”荀彧说:“如主公有意向,可调司马朗至身边任用。”
事实上曹操也采取了荀彧的建议,可是司马朗身边有众多兄弟皆未成年,且病体不适宜为官,只能婉拒。曹操只好作罢,不过离开黎阳之时他对司马朗说:
“他日若无去处,可随时来找我。”
司马朗拜谢,司马懿则自从确认曹操的身份之后就完全没有露过面,他深怕曹操认出自己,从而有生命危险,因而一直躲在家中,赵蕊来找他玩时他也以身体不适为由拒不出门。
曹操离去后,黎阳城一如往常,一直研读斗笠老者所留书简的司马懿更是很少出门。
他甚至没有发现赵蕊对自己存有好感,每次赵蕊带来点心来司马朗家时都假意只给司马孚等人吃。她本想故意引司马懿前来,然而司马懿却要么只抱着书简学习,要么就陪着已经学会走路说话的张春华,这幅情景引起了赵蕊内心强烈的不满,她甚至开始嫉妒张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