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596)

作者:夜雪行寒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眼下魏国的军政大权皆落入了曹爽之手,司马懿已然失势,而曹爽的能力与司马懿是完全不能相比的,如今吴国既然已经主动要与我们缔结合纵之盟,可见他们想要伐魏的决心丝毫不逊色于之前,陛下千万不可错失此等千载良机啊。”

刘禅听后点点头,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便应允了蒋琬的出战请求,让他在南郑积极打造战船,准备与吴国约定日期一同出兵攻打魏国。

然而这个决定做出后不久,黄皓担心蒋琬此次立下伐魏大功之后会争夺刘禅的宠信,进而使自己日后在刘禅面前的影响力不断下降,于是他便在刘禅面前进谗道:

“陛下果真想要准许大司马出兵伐魏吗?”

听着黄皓这个问题刘禅就觉得他话里有话,没有心思和他猜谜的刘禅挑起眉毛说道:

“有什么话就敞开了说,不要故弄玄虚……”

黄皓赔着笑脸说:

“先前与吴国所谓的两次合纵之盟,我们蜀汉都投入了大量的人马,将曹魏的主力都牵制在雍州,可吴国都选择了半路打退堂鼓,使得我们徒耗军粮,白白牺牲了那么多无辜的将士性命,这次合纵虽然是吴国提出来的,但也难保他们不会再犯老毛病……”

这番话倒是说道了刘禅的心坎儿里,他开始暗地里犯起嘀咕,刚刚被董允、陈袛说服所下定的决心,也慢慢开始动摇了。

见自己的话已经起到了作用,黄皓马上趁热打铁对刘禅说:

“更何况大司马一心想要北伐建功,若是此次果真攻下了魏兴、上庸二郡,那他在国内的声势必然会大幅提高,甚至连达到昔日诸葛丞相那样的程度也不是不可能,到那时陛下的威望想必也会受其影响吧……”

自从即位以来,一直想要收揽军政大权、独掌朝纲的刘禅,好不容易耗死了诸葛亮,又怎么会容忍再出现第二个“相父”压在自己的头顶呢?

可是他还是觉得很为难:

“诏书已经发出去了,若是公开出尔反尔,万一把吴国给惹怒了,使得结盟不成反倒结仇,局势也是很难收拾的。”

对此黄皓早有考虑:

“以小人之见,不妨这次我们也效仿吴国,让他们先行发兵攻打魏国,另一方面以粮草补给不足为由暂时按住大司马,拖延出兵的日期,单方面作战吴国是很吃力的,等到他们撤军了,陛下也就自然有理由可以名正言顺的收回成命了,不是吗?”

刘禅听后觉得很满意,他用正在写字的笔轻轻在黄皓的鼻尖上点了个墨点笑道:

“你可真是会替朕考虑啊,真不枉朕这么宠信你……”

另一方面,得到蜀帝刘禅的应允之后,孙权便开始积极筹备北伐曹魏之事。

原本孙权是想要让上大将军陆逊来统兵伐魏,病重在塌的太子孙登也极力推荐由陆逊挂帅出征,可是一心想要遏制陆逊势力扩张的孙鲁班和诸葛恪等人,却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起到了关键的反作用。

尤其是孙鲁班,她一直利用“功高震主”这一点来挑唆孙权和陆逊之间的君臣关系,同时竭尽全力想要让自己的夫君全琮和同盟者诸葛恪能够有机会立功上位,最终成功的让孙权放弃了由陆逊统领北伐之事的决心。

孙权任命卫将军全琮领兵八万进攻王凌、孙礼把守的淮南;威北将军诸葛恪领兵五万进攻六安,与全琮两者呼应;车骑将军朱然、孙伦领兵五万围攻樊城;大将军诸葛瑾和步骘领兵三万进攻柤中,与朱然、孙伦两者呼应。

此次孙权北伐投入了共计近二十万兵力,可谓是志在必得。

当丞相顾雍将孙权此次排兵布阵的方略告诉了卧病在塌的孙登之后,孙登当即大惊失色,他紧紧握住了顾雍的手,口吻焦急的说道:

“怎么会这样?为什么不让上大将军统兵伐魏,这等大事少了他怎能成事呢?”

对此顾雍也感到很无奈:

“陛下已经下诏,命令上大将军前去修筑邾城,而领兵只是则由大将军诸葛瑾和卫将军全琮分别统筹。”

孙登苦笑道:

“如此兴师动众,以二十万大军北伐曹魏,居然没有足够能力统领他们的将帅,此次北伐的结果可想而知……”

虽然顾雍也赞成由陆逊主持北伐大计,可他对孙登如此悲观的态度还是感到不理解:

“太子过虑了,此次并非是我吴国一家出兵,蜀国也会与我们一同发兵攻魏,更何况最令我们感到棘手的司马懿已经被削去了兵权,我们四路出兵一定会有所斩获的。”

可孙登却不这么认为:

“当初我和上大将军曾经一起探讨过关于当今三足鼎立的局势,蜀国自从丞相诸葛亮去世之后,蜀国的朝政风气发生了变化,大司马蒋琬名义上接替了诸葛亮总领全国军政,但真正掌握实权的却是蜀帝刘禅,而刘禅对北伐曹魏的积极性也远不如诸葛亮在世的时候,虽然有几次小规模的边境摩擦,但却始终没有掀起一场像样的大战……”

说到这里孙登对此次合纵的稳固性表示怀疑:

“我担心到时候我们与曹魏爆发全面战争的时候,蜀国那里会发生变故。”

除此之外,孙登也认为以此次孙权指派领兵将军的人选也有很大的问题:

“诸葛恪虽然在国境内平定山越内乱的几场战斗中崭露头角,也确实有一定的指挥才能,但是面对王凌和孙礼那样的棘手人物,他恐怕是应付不过来的。而全琮的领军才能也有限,据我推测这一路进军淮南的人马可能不会太顺利……”

顾雍基本认可了孙登的推论,但他还是认为此次北伐的成功性会高过之前:

“即使如此,那诸葛恪和全琮也至少能够起到牵制王凌和孙礼的作用,如今曹魏的襄樊一带并无大将驻守,朱然又是上大将军一手提拔起来的将才,更何况还有大将军诸葛瑾率兵助阵策应,至少荆州一线应当会顺利才是。”

咳嗽了两声之后,孙登还未等气息喘匀便点头说道:

“的确,如果朱然将军在襄樊一线取得战果的话,那么蜀国必然不会坐视我们独吞荆州北境,到那时必定会迅速东进出兵魏兴、上庸,以避免荆州全境被我们独吞,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始终感觉襄樊一带也会出现什么差错……”

突然间,他想起了陆逊先前曾经提醒过自己话,转而对顾雍叙述说:

“丞相,请你务必要派出多批细作、斥候潜入洛阳,严密监视司马懿的一举一动。”

这时顾雍觉得孙登有些太过谨慎了,为了避免孙登和自己对话时间过场,使得身体的病情加重,他便嘴上满口答应了孙登的建议,却并没有付诸于行动。

中:钟毓力荐曹彦督军,白鬓双将芍陂溃敌

吴蜀密谋准备再度合纵伐魏的消息还没有公开暴露,在距离成都和建业千里之外的洛阳,司马懿和桓范就已经得到了第一手的情报。

相反的,最应该及时获取这种情报以求早早做好防备的大将军曹爽,对此却浑然不知。

邓飏原本建议桓范将这个情报亲自告诉曹爽,并借机向曹爽提出领兵坐镇荆襄的请求,他认为曹爽先前在襄阳被陆逊打得丢盔卸甲,必然不敢再亲自去襄阳,而此刻他的亲信毌丘俭和文钦远在幽州辽东防范高句丽,除此之外手下再无大将可以派往荆州,若是此时桓范主动提出领兵荆襄的话,那对曹爽来说应当是求之不得才是。

可桓范却觉得自己不宜亲自出面,曹爽眼下没有可以派出的有力将领,要等到襄樊告急的时候再去找曹爽,自然会水到渠成。

话分两头,司马懿也在桓范收到吴蜀合纵消息的同时,也得到了这份非常重要的情报,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舞阳候府却始终没有半点动静,司马懿更没有在朝堂之上提及过半个字。

公元241年(魏正始二年)四月初,吴国在得到了蜀国的正式认可之后,由吴帝孙权下令四路出兵,集中两股拳头向以襄樊为中心的荆州(曹魏控制的荆州北部),和以寿春为中心的淮南发起了猛攻。

魏少帝曹芳听闻之后大为震动,整个魏国朝野上下也是哗然一片。

而大将军曹爽却显得十分镇定,他在朝堂之上对曹芳说:

“陛下勿忧,吴国先前曾经数度大举进犯我大魏边境,可是都没有成功,这次也不会例外,淮南一带有征东将军王凌和扬州刺史孙礼驻守,不会有什么问题,而进攻我襄樊一带的吴国将领若是陆逊的话,那我们还必须要紧张一些,可是孙权已经派遣陆逊去修筑邾城,领兵进攻的不过是诸葛瑾这位空有大将军名头却毫无胜绩的文人,以及名不见经传的朱然,其声势也小于攻打淮南的全琮和诸葛恪,可见孙权的这一路大军乃是疑兵,其真正的用意是为了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根本不足为虑。”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