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晚了还不熟?”
自从王元姬无意当中发现了那个木盒之后,她就感觉司马昭身上的秘密远比自己直到的要多,尤其是司马昭木盒中的重视和保密的程度更加令她在意,因为在自己发现了木盒之后没多久,当她再度来到司马昭房中之时,它就已经不见了踪影……
“夫人刚才告诉我,你要跟随大军一起去西征蜀军……”
“你已经知道了么……我正打算告诉你。”
看到王元姬有些黯然神伤的失落表情,司马昭知道她心中担心自己的安全,于是他坐到了王元姬的身旁轻轻搂着她的肩膀安慰道:
“你不用担心,有大哥、邓艾他们在我不会有事的……”
王元姬固然担心司马昭会有损伤,然而这只是她愁眉不展的绝大多数原因……
她将脸轻轻贴在司马昭的胸膛,伸手扶住了他的肩膀:
“你带我一起去吧,说实话我很害怕,害怕你这次去就不会再回到我的身边了……”
表面上看王元姬是在担心司马昭可能会在西征的战役当中遭遇不测,然而司马昭却听得出来她话中的另一层含义,只是王元姬并没有将话讲明,司马昭心中又不能确定,他怕如果将自己心中的猜想告诉王元姬的话,反而会让引起她的不安,所以他只能将这些憋在心里。
他轻轻扶着王元姬的双肩,温柔的俯视着她的双眼:
“元姬你放心,我答应过你的事情是绝对不会反悔的,只不过有些事我现在必须要亲眼见证,如果真的发生了我所担心的状况,那我就必须要将其了结才行……”
说罢他用开玩笑的口吻拿王元姬打趣道:
“况且你若是我不娶你,哪里还有人敢要你这个刁蛮无理、古灵精怪的小丫头呢?”
司马昭的玩笑话引得王元姬忍不住笑了起来,同时也撅起嘴很不服气的反驳说:
“我什么时候刁蛮无理了?”
话音刚落两人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充斥着淡淡忧伤的氛围看似就这样就冲散了……
同年二月底,诸葛亮率领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自斜谷出军,直奔郿县而去。
在行军的过程中,坐在四轮木车上的诸葛亮注意到被自己极为看重的姜维似乎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一眼就看出了他心事的他放下了手中的竹简说道:
“伯约是不是在担心这一仗我们倾巢而出,仍旧有可能不会取胜?而且你还有所顾虑,毕竟镇守雍州的将领郭淮对你有知遇之恩,你不忍心与他兵戎相见……”
姜维见自己的心事已经被诸葛亮看了出来,便也不隐瞒:
“丞相,在下既然已经归顺了您就不会再朝秦暮楚,先前您为了促成这次吴蜀联兵攻魏,从而利用孙权和陆逊帮您牵制曹魏的兵马,不顾朝臣反对向陛下提出了与吴国三皇子孙和联姻的计略,可四个月前郡主她在到达吴国境内之后居然遭遇曹魏细作伏击,从此下落不明,陛下龙颜大怒向孙权频频发难,最终迫使孙权答应了这次联兵伐魏。伯约我早就知道这不过是丞相您的计策,郡主她所遭到的根本就不是什么曹魏奸细,而是您一手策划的。”
听了姜维的话后诸葛亮既惊又喜,为了确保这个计划能够天衣无缝,自己先前并没有向姜维透过半点风声,可是没想到姜维还能如此精准的推断出幕后真相,他轻轻挥了挥手中的羽扇笑道:
“如果司马昭他也在这里的话,恐怕能够看出我这一招的就有三个人了……”
“三个人?”
姜维不理解诸葛亮的话,为此诸葛亮也不和他卖关子:
“这第三个人就是陆逊陆伯言,如今普天之下智谋能够与我相当的只有三个人,一个是司马懿,另一个就是陆逊,此人先前一直隐忍不出,而是选择在暗地里观察局势,一出手便在猇亭不费吹灰之力就大败了先帝的五万大军,他一个拥有足够才能却又深不可测的人。”
这也正是姜维面露愁容的原因所在:
“正是因为陆逊这个人不是个简单的角色,所以想必他也不会心甘情愿的被我们所驱使,到时候吴国与我们同时起兵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在下料想吴国可能会坐山观虎斗,等到魏蜀两国打到两败俱伤之时再坐收渔翁之利。”
这一点诸葛亮也想到了,但他认为正是因陆逊拥有超人的筹算和战略思想,所以才更加不会错过这一次机会:
“我此次兴兵十万是几次北伐以来投入最大的一次,而曹魏在雍州的驻兵只有六万人,其中大半都是郭淮这几年来招募的新卒,缺乏足够的征战经验。我得承认对你有知遇之恩的郭淮是个统兵的将才,但他比起领他上道的张郃来说还逊色了一点,更加不是我的对手,而陆逊是否出兵的关键条件在于司马懿会不会来到雍州与我对抗。此刻曹魏能够拥有统帅地位的人已经相继凋零,如果司马懿果真被魏帝派到雍州,那么无疑就消除了陆逊北上襄阳、江夏的最大障碍,而到那时曹魏的注意力全都在我们这里,东吴再出兵就无疑是给了曹魏毁灭性的打击……”
“如此一来,那到时候占便宜的不是孙权和陆逊了吗?”
听了诸葛亮的分析之后,姜维认为诸葛亮此次出兵对东吴的裨益更大,可诸葛亮却不以为然:
“我刚才所言是建立在没有人阻止陆逊的情况之下,可是我想陆逊应该不知道曹睿身旁还有一个桓范吧,他一直在暗中等待翻身的机会,又怎么会轻易错过这次的良机呢?”
(五)
正当此时,老将廖化骑马赶到了诸葛亮的身旁禀报说:
“那件事进行的非常顺利,现在运送那个人的队伍正星夜兼程的赶回来与您会合。”
表面上看诸葛亮的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但在他看来还远远没有到这一步:
“我们在王昶的眼皮子底下把人劫走,恐怕这件事很快就会捅到司马懿的耳中,或许现在司马懿已经下令沿途的关隘加强巡查,山阳距离斜谷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还是大意不得。”
廖化笑道:
“郡主他们并没有从偏县小道行走,而是沿着官道正大光明的穿过了洛阳城,现在已经抵达新安了,并没有被司马懿部署在河南尹和河内两地的暗中人马所堵截。”
一听廖化这么说,诸葛亮情不自禁的笑出了声:
“真是不知道这个丫头心里在想什么,居然为了不嫁给孙和做出逃婚这么危险的行为,连老谋深算的司马懿都被她给骗了,甚至还堂而皇之的在司马懿的眼皮子底下把人带走……”
虽然姜维知道诸葛亮专程派出“无当飞军”掳劫回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汉朝的最后一任皇帝,现在的山阳公刘协夫妇,但他不明白为什么诸葛亮开要不惜冒这么大的风险。
“你这个疑问当初赵云临终之前也曾问过我……”
虽然姜维介于自己的身份不敢讲心中所疑说出来,可诸葛亮却一眼就看了出来,他也主动向姜维提及了当年的一件往事……
公元229年(魏太和三年)春,在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收复武都、阴平二郡之前,追随蜀汉两代帝王的老将,名列“河北七龙枪”之一的赵云,因积劳成疾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
诸葛亮十分关心赵云的身体,虽然公务缠身仍旧经常前去探望。
可能是考虑到自己即将不久于人世,躺在病榻上的赵云终于将憋在自己内心多年的问题说了出来:
“丞相,能告诉老臣你到底想要得到什么吗?”
一直以来放眼刘备麾下群臣之中,只有赵云对自己唯命是从,这也是诸葛亮感到奇怪的地方,见赵云这么问自己,他反而轻笑着反问道:
“老将军跟随我这么多年不正是为了找到答案吗?难道您还没有找到?”
赵云仰天长叹道:
“恐怕全天下能够看穿丞相心思的人寥寥无几,老臣不是精于心机算计之人,身上唯一的长处就只有这粗浅的武艺,纵使跟随丞相至今,虽然确信丞相是以兴复汉室为己任,但却找不到任何说服自己的理由,老臣总感觉丞相你身上的谜实在是太多了,我什么答案也找不到,还望丞相能够指点迷津……”
面对赵云长达二十几年的疑问,诸葛亮也终于对他敞开了心扉:
“有一点将军你说得没有错,我唯一的志向就是复兴汉室,当初它几乎沦为空壳的的时候是,现在被彻底瓜分取代的时候也是,至于我之所以会这么执着,原因有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