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清后宫—继后本纪+番外(47)

作者:圣手镇九州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弘历跨进内殿,直接就冲朝着自己伸手索抱的胖儿子去了:“这大半天不见,可把你阿玛想坏了。”

寒苓轻咳一声:“皇上!”

“愉贵人?”弘历茫然转身,“你怎么来了?平身吧。”

寒苓解释道:“愉贵人是找臣妾议论育儿经来的。”

“你倒会寻师傅。”弘历捏的儿子咯咯直笑,“嗳,你乐什么乐,今儿个朝会,阿玛吩咐他们给你安排一场大大的抓周宴,你抢阿玛风头了知不知道?可得给阿玛争口气,别把乱七八糟的东西往手里抓——对了,那天也是你阿玛生日,你倒是送什么礼物给我呀——又咬手指,你都多大了!”

愉贵人的表情垮一点儿、垮一点儿、再垮一点儿——她现在明白了:皇贵妃是真的淡定!她就算生出一对凤凰来,也不可能比四阿哥更加得宠,人家压根犯不上担心未来会有阿哥威胁到自己儿子的地位。

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洗礼,景仁宫上下对眼前的场景都已经变得麻木了,寒苓有点儿受不了弘历的碎碎念:“万岁爷、皇上,把永玺的抓周宴往后挪一天是不是更阖规矩?”

傻爹随口反问:“为什么?”

“你说为什么?”寒苓直接发飙,“就因为他是你儿子,你是他老子!”

愉贵人慌忙站起身来:皇贵妃是在跟皇上说话的?

弘历不以为意:“犯不上,万寿千秋相逢一日,这是亘古未有的缘分,佳节双庆的彩头不是随便哪个君王能够享有的。”

“万寿节是八月十三,中秋节是八月十五,把永玺的生日往后推一天,连着三日都能庆贺,这就不是一段佳话么?”寒苓缓了缓口气,开启曲线救国模式,“父为子纲、君为臣纲,要把他的生日放在万寿节,那就是对皇父的不忠不孝,漫说皇家,寻常百姓的门第也脱不出这个理儿去。”

“行了行了,多大点儿事儿,照你的意思办就是了。”弘历最受不住寒苓上纲上线的说教,“今年就罢了,自明年起,永玺的千秋挪到十四日庆贺。”

寒苓扶额叹道:“他几岁呢?能论到千秋的份上!”

“好了好了,你再吓着永玺。”弘历继续逗儿子,“看你额娘,对阿玛多凶。”

愉贵人塞着满嘴狗粮离开了天然图画的地界,心中尚且自我安慰:这样也好,我的肚子就不碍眼了,就算生个阿哥出来,皇贵妃大约也不会在意的。

四阿哥的抓周礼果然盛大,除有爵宗亲、殿阁学士、六部堂官外,朝贺的外省督抚亦有恩典共襄盛举,永玺也算争气,软脚虾一样颤巍巍走了两步,耐不住性子开始在桌子上爬,见着和亲王敬上的“太平有象”玉件,眼睛霎时一亮,先就将它揽在怀中据为己有;后面看到自家阿玛的玉佩,颇为“孝顺”的扎煞着小胖爪将它放在“太平有象”旁边,最后一件是砚台,他会选择这种没有光彩的东西不是因为接受过事前培训,而是实实在在对砚台生出了长久的好奇心!景仁宫和天然图画分别是内廷与圆明园的最大砚台集散中心,但寒苓是不允许除自己以外的人上手触碰的,天长日久都是能看不能摸的东西,引得永玺上手抓拿就不足称怪了。

宗亲大臣们毫无压力的向皇帝行礼贺喜,重头戏紧随其后被“喜主”拉开帷幕:“悼慧皇太子故去两年,不法宗室因蓄异志,几成倾覆宗社之祸,今逢嫡子生辰,又为朕之万寿,朕今效仿皇父秘建储君旧制,手书皇太子名讳,封藏圆明园九州清宴殿、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之内,朕亦随身携带,翌日不虞,免生夺嫡之祸,诸王大臣咸应知之。”

和亲王反应最快,率先向弘历行礼表态:“皇上圣明,奴才弘昼躬领皇上圣谕,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奴才(臣)领旨!”众人心道:你这也能叫秘建皇储?

这就显露出异族统治的好处来了。

前明万历年间,中宫皇后并未诞育皇子,明神宗中意皇贵妃郑氏所出的第三子朱常洵,大臣们坚决捍卫“立嫡立长”的祖宗家法,逼着皇帝册立王恭妃所出的皇长子朱常洛(即明光宗)为太子,两下一赌气,神宗皇帝直接罢朝怠工以示抗议,国本之争持续了三十几年,到了神宗皇帝与郑皇贵妃都未能达成择爱立嗣的心愿!神宗皇帝因亏欠之心于驾崩时留下册封郑皇贵妃为皇后的遗诏,大臣们果断予以无视,郑贵妃直到薨逝都没有等到正名的那一天。

大金立国后施行的是一夫多妻制,皇太极改元建清,经过崇德、顺治两朝整顿,完全确立了嫡妻正室在内帷中的独尊地位,虽然如此,旧时遗风仍有相当程度的保留。譬如宗室,侧福晋不是妾,而是经过朝廷认证的诰封命妇,她们的子女在恩荫爵位时也要优胜其他侧室;延伸到皇家,立储封爵时讲求“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康熙朝的十阿哥允俄,初封便是郡王(兄弟中只有皇长子允禔、皇三子允祉有此荣宠),不外是因为他的生母为贵妃之尊。往深处说,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都不符合“立嫡、立长、立贵”的条件,说是立贤,贤不贤的都是自己吹嘘出来的,换一个人坐龙椅未必会差到哪儿去;寒苓是从娴侧福晋升起来的皇贵妃,皇贵妃比于副皇后,皇帝要说四阿哥是嫡子,满臣们大抵不会生有异议;汉臣顶着文字狱的枷锁,需要规避“夷狄之辨”的话题,并不敢掺和皇帝的家务事,皇帝想立哪个做嗣君,他们是没有发言权的,和亲王一起头,他们自然只剩下应声附和的份儿了。

作者有话要说:四点才睡着——头晕、恶心、想吐、就想吃点儿酸的!

☆、历史中的半边天(乾隆继皇后四十三)

皇帝在毫无预兆的前提下“秘建”皇储,不可避免的引发了内廷后宫的新一轮波动。

反对最激烈的是圣母皇太后,她的理由也能站得住脚:皇帝尚值壮年,不必心急立储;诸阿哥年幼,贤愚未知;皇后尚在,有生育皇子的可能。

弘历的答复十分简单:“秘建皇储是先帝旧制,不立皇储,不安天下民心。”

秘建储君的优点在于皇太子的身上永远覆盖着一层难以戳破的窗户纸,虽然所有人都能笃定匾额后的名字为皇四子永玺无疑,虽然弘历经常将“皇储”、“千秋”的字样用在四儿子身上;虽然永玺是目前为止最有资格立储的皇子(有清一代,皇室继承人只需要满足五个条件之一便可名正言顺接任大统,其一为立嫡,如咸丰皇帝(道光帝唯一长成的中宫嫡子);其二为立长,如乾隆皇帝(此君登基时,兄长无一在世);其三为立爱,如康熙皇帝(实指是孝庄太后之爱);其四为立贤,如雍正皇帝(本人自承);其五为立贵,如道光皇帝(道光帝有两个异母弟,也是继后嫡出,但其本人是元后嫡子,身份更贵)。如果出现条件仿佛的两个或多个皇子,满军旗妃嫔皇子的继位资格大于蒙军旗皇子大于包衣妃嫔皇子大于汉军旗妃嫔皇子大于汉人妃嫔皇子。

永玺为副后嫡子,居皇子中最贵,外家为上三旗满洲,条件优于满军旗出身的皇长子永璜、汉生子出身的三阿哥永璋,只要建储密诏没有开封,任何人都不能把永玺的身份推向明面化(君心难测,谁又能保证皇帝选择在万寿节立储不是暗度陈仓的用意),就算是贵为帝母的崇庆太后,反对的也是秘建储君这一行为,而并非挑明反对秘立永玺为皇太子的立场,即因于此,更不便以“四阿哥年幼”作为劝阻的理由,只得抛出正牌儿媳来打感情牌:“皇后不满三十,你该顾全中宫体面才好。”

“额娘放心。”弘历正色回道,“皇后是诸皇子嫡母,嗣君若敢有失孝道,朕也断断不能宽宥于彼。”

崇庆太后被噎得不轻:她都忘了,自己头顶上还有一位老上司在呢。

弘历随后降旨,擢富察皇后胞弟富察傅恒为六品蓝翎侍卫。

成雪颇为振奋地显摆展示:“主子,这是履亲王府送的、那是庄亲王府送的、在您跟前的是和亲王府送的,还有諴亲王府、显亲王府、礼亲王府、简亲王府送的——所有王府一家没落,都是双份的节礼,一份是单送四阿哥的生日礼物,一份是孝敬您的中秋节礼,您要看一看么?”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