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清后宫—继后本纪+番外(158)

作者:圣手镇九州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没什么——”永璇回过神来,“额娘,儿子住在外头,您想要什么,使唤儿子倒也便宜。”

“你倒不用为我操心。”寒苓叮嘱道,“将来顶门立户,你便是大人了,好好与福晋过日子,别招你阿玛生气就成”。

永璇莞尔一笑:“皇阿玛生气,不是还有皇额娘为儿子从中周旋么?”

寒苓气笑了:“你呀,到了外头可别像现在似的口无遮拦、不管不顾,凡事留个心眼,这世上什么都不缺,最缺的就是实实在在不会害人的良善人。”

永璇乖乖答应:“儿子谨领懿训。”

平心而论,皇后对庶子庶女算是极尽本分了,哪怕是针尖对麦芒的皇太后,也不大相信景仁宫会发动狠心算计掉令嫔和豫嫔(多贵人)的孩子,弘历自己还跑到景仁宫旧话重提:“你不给自己留后路吗?”

“留着呢!”寒苓瞥了丈夫一眼,“有百日的不好也有一日的好,到了大限之期,永璇真心哭两声我就领着他的情了。”

弘历噎得不轻:“这又是哪里的话。”

“不是嘴上叫你一声皇额娘就真把你当做长辈孝顺的,真心换真心,你道真心便是容易换的?”寒苓叹了口气,“我对永璇的好有几分,自己是心知肚明的,他就知道不顾忌讳的担忧我的将来,早年还有人嚼舌根私下传永璇的闲话,他们瞎了眼,如何能知道永璇的许多好处?论及贴心,我这些亲生的儿女都及不上他的心思细腻!”

弘历就不言语,过了良久方才说道:“永琪福晋还没有消息?”

盯着儿子后院的公爹叫老不羞,乾隆爷却是知道廉耻的人,索绰罗氏去年生的孩子没活过三天,侍妾胡氏正月生下男孩,哭两声就没了气息,当老子的算是心大了,不看愉妃,提起儿子来都跟火上房差不多了。

“怎么回事?”弘历不过随口一问,没等到寒苓的回应,反倒察觉到了异样,“可是永琪有什么不妥?”

“没什么。”寒苓闭了闭眼,“你就不要为这些事操心了,有我盯着呢。”

弘历略示不满:“朕难道就不疼儿子吗?”

“你疼儿子,得了闲多与他说说话,哪怕怪我不尽心呢,与我着急他就能领你的情不成?”寒苓已经想好了措辞,“儿孙自有儿孙福,早前永玺福晋没身孕,我也没有说什么,该有的时候自然就有了,急是急不来的。”

弘历便没话说:“你就多费心吧。”

到了次日,众妃嫔请安已毕,寒苓淡淡说道:“你们都跪安吧,愉妃留下,本宫与你有话商量。”

自景仁宫出来,嘉妃扶了下鬓角,因向贵妃说道:“姐姐可要去寿康宫给太后请安?”

贵妃看了嘉妃一眼:“也好。”

殿内的寒苓已经开了话茬:“昨儿个万岁爷问到了永琪福晋,我给搪塞了过去,说句不好听的,万岁爷不止永琪一个儿子,有些话,能对你说得,对他是说不得的。”

愉妃心中一沉:“主子娘娘的意思是——”

寒苓叹了口气:“你还记不记得,永琪是中过□□之毒的?”

愉妃瞪大双眼:“您是说永琪余毒未清,抑或仍然留有后患?”

“□□是剧毒,一旦入口,本身就要损及脏腑根基,我用来给永琪解读的青蒿丸也是虎狼之药,早先还心存侥幸,如今接连两个孩子都月内夭折——”寒苓紧皱眉头,“咱们怕得另外想一想法子了。”

愉妃身子一晃:“您是说——永琪不能有子嗣留下么——”

寒苓压了下胸口:“咱们相与多年,有什么话我就直说了。”

愉妃忙道:“请主子娘娘明示。”

寒苓这厢方同愉妃计议停当,成霜一脸不忿地入内回话:“主子,嘉妃向太后请旨,自今以后,六宫主位每日都可前往寿康宫行礼问安,皇太后已经准了,想来再过不久便有懿旨降下,您要早作准备才好?”

愉妃吃了一惊:“好端端的,怎么提起这话来了?”

孝齐宪皇后在时,两宫皇太后交替受礼,一月下来,至多有三四日分到寿康宫身上,而今圣母独尊,遂将逢一逢六定为请安之日,倘或日日请安,皇太后对宫务的干预权自然会有相当程度的提升。

成霜皱了皱眉:“嘉妃娘娘说‘六宫上下,皆以太后为尊,太后福深,普天之下,莫出其右,诸姐妹恨不能天天都到寿康宫沾一沾太后福泽’,太后娘娘自然欢喜,只说‘旧例如此,不愿后妃多添辛苦’,祥嫔便道‘皇上以孝道治天下,后宫妃嫔,与皇后平辈而论,每日都往景仁宫请安行礼,太后既尊且贵,难道不该比皇后多受一些礼敬么’——”

愉妃大恨:“这个祥嫔,忒不知道好歹,白白辜负了母后皇太后的一番教导,就她这份城府,我便不信,主子娘娘不能顺心,她一个嫔位还能有善终的结果不成?”

寒苓又问:“太后怎么说的?”

成霜答道:“太后嗔怪祥嫔‘这原是规矩,每日到皇后宫中请安是为了处理宫务,皇后是六宫之主,这也是应有之礼’。后头又说,‘你们愿意每日都来,我自然是乐意的,难道还能将你们拒之门外不成?’看似话赶话,皇太后如果提起来,您还要有所应对才好?”

寒苓愈发头疼:“知道了!”

作者有话要说:女主的观点是“男主外,女主内,皇后对后宫有绝对管理权”;不可避免,这种观念侵害到了皇太后的权威。

☆、142

皇太后暂时还不愿意与景仁宫产生明面化的冲突,到了请安正日,似是随心,似是无意,因向寒苓问道:“四丫头还没有好消息么?”

寒苓赔笑道:“不瞒太后,自阿玛为始,辉发那拉家的头生子来的都晚,如今看来,连和晴公主都不能例外的。”

皇太后叹息一声:“这丫头,自从出了阁,日子过得顺意,也不知道经常来陪我说说话。”

寒苓忙道:“臣妾这就派人去公主府传达懿旨。”

“很不必。”皇太后阻拦道,“专为这个去说,她要记在心上,我倒成了阻碍小夫妻亲近的罪人了。”

“是。”寒苓欠了下身,“说起来,自和晴公主下嫁,皇太后宫中委实冷清了许多,早先的请安日程略有不足,臣妾一时不察,倒教皇太后受了不少委屈,原想了一个不大长进的主意,还未曾回过万岁爷知道,太后若觉得妥当,今后便照此办理,不知您意下如何?”

“我这里不缺吃不缺喝,哪里就到了这份上。”皇太后欣然说道,“皇后不妨说出来,教大家伙儿一起参详参详。”

你有张良计,我有架墙梯,寒苓早就想到了应对方案:“臣妾的意思,六宫妃嫔原有的请安日子不变,逢二、逢七,宫中居住的皇子阿哥来给您请安,逢三逢八为皇女格格,逢四逢九由东宫主位行礼,逢五逢十遍教西宫主位问安’,这样一月三旬永不落空,太后跟前也断不了说话之人,不知您老人家意下如何?”

皇太后想了一想,因与儿媳笑道:“这样做不大阖规矩吧?”

“臣妾若非宫务缠身,也愿意常来太后宫中陪您说话。”寒苓即问众人,“你们觉得如何?”

“这个主意好!”苏贵妃笑道,“难为主子娘娘想的周到,我们也想常来太后宫中请安,原恐扰了太后清净,既有宫规定例,往后便没有这样许多顾虑了。”

四妃五嫔尽皆附和:“主子娘娘圣明!”

皇太后顺水推舟地答应了下来:“就这样办罢。”

虽是个引子,和晴公主却未能经得住祖母念叨,只过一日,公主府便有喜讯报来:伊犁要当阿玛了。

寒苓不免感慨:“这可真是墙内栽花墙外发,公主们把福气都带到外臣家里去了。”

下嫁的四个公主,两个姐姐都有数名子女环绕膝下,两个妹妹也相继开花结果对婆家有了交代;成家的皇子有五个,永璜倒生了俩儿子,自己撒手伺候祖宗去了,永璋都二十大几了,到现在也只有一棵顶门立户的独苗苗,永玺福晋有身孕,男孩女孩尚是未知之数,永琪已经折了一双儿子;永瑢的后院还没动静——搁在民间,这就是典型的发外不发里现象。

成霜宽慰道:“主子,子女缘分在乎天定,您也不必忧心太过。”

“传本宫懿旨,自即日起,诸皇子轮流到奉先殿陪本宫跪经。”寒苓顿了一顿,“每日半个时辰,跪完八十一天再说。”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