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清后宫—继后本纪+番外(116)

作者:圣手镇九州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寒苓郑重起来:“你不说,我也要与你商议,听皇上的意思,十月并不得空,十一月又是圣母皇太后的生日,不如教钦天监在腊月挑一个好日子,总不能误了他繁衍子嗣的大事。”

苏贵妃喜道:“如此是再好不过了。”

寒苓嘱咐贵妃:“永璋独居不易,你是生身额娘,还得多费精神、留意他的处境才好。”

苏贵妃顺势央求:“永璋府里没有能做主的人,还得向您讨个情,恩准臣妾派两个妥当人帮着他料理一番。”

“这有何难?”寒苓欣然应允,“只教奴才过去犹有不足,我让和亲王福晋帮着他操持大婚事宜,想来能够万无一失、样样周到。”

“还是主子娘娘想的周到!”永璋出继弘时为嗣,弘时的嫡妻董鄂氏、生母齐太妃皆已谢世,最有资格管他的长辈,只得母后皇太后一人而已(与母后皇太后相比,圣母皇太后的嫡祖母身份是打了折扣的),皇贵妃转正做了皇后也只是他的法定婶母,与和亲王福晋是一般无二的,有这样一个没有利害冲突的人帮手操持,苏贵妃自然要放心不少,“等主子娘娘托付了和亲王福晋,臣妾要亲自过来向她道谢。”

“你也不必想的太多,毕竟是亲生的父子,皇上难道还能就此舍弃了永璋不成?等他大婚时进宫磕头,父子见了面,再大的嫌隙也能一笑而过的。”寒苓主动提议,“下个月秋祢,让永璋随驾跟去,一是预备大婚用的皮子,再则多一些相处的机会,皇上更能看到永璋的好处。”

苏贵妃行礼致谢:“主子娘娘的苦心,实在教臣妾愧疚难当!”

作者有话要说:宅啊宅——女主终于要转正了。

☆、103

九月间行围木兰,包括永璋在内的诸皇子都在随驾之列,永珏如鱼得水,教木兰的飞禽走兽狠狠遭了一回殃。

皇贵妃的册立大殿定在十月初十,十一月又是圣母皇太后的六旬圣寿,将打来的上等皮毛当作进上的贡品,既体面又有诚意,实在是一举两得的选择。有基于此,随驾的旗人子弟、入朝的蒙古亲贵格外卖力,直将秋围的气氛推向了极致。

永玺自己也想放风,却有两个弟弟需要紧跟照应,他又背负着和合蒙古的政治任务,只得把永珏托付给堂哥永瑛照管,永瑛自己就是活泼的性情,也没有因为娶妻生子改变多少,不但带着永珏下场,还指点他把与会的王公贝勒狠狠刮了一回地皮。

“舅舅。”永玺正在读书,听了内侍通传立刻站起身来,“您怎么来了?可是皇阿玛唤我过去?”

傅恒笑道:“方被几位王爷缠着喝酒,一时脱不得身,指了王爷的名义离席,又怕他们瞧出机关,索性赶早过来向您请一回安。”

“我这里有科尔沁送的奶茶,现煮上的,舅舅尝尝。”永玺读书时不喜外人打扰,像这种烹茶倒水的活都是自己亲力亲为的,论及自理能力,比寻常的旗人子弟还要强出一些。

多年相处下来,傅恒实实在在将永玺当作自己的晚辈看待,私下的场合,说话也比较随意:“有几个贝勒台吉都向奴才打听,要送几个下人给阿哥使唤,满蒙联姻是祖宗规矩不假,自圣祖康熙爷以后,后宫便不曾有过高位妃嫔,王爷还得有所防备才好。”

蒙古人豪放,在告别的篝火宴会上不乏有诸部格格向京中贵人对歌示好,这些人的地位当然不会太低,一旦被沾上,保不齐会把宗亲王侧福晋的名额消耗掉一个,而这个位子,有多少满军旗大族都在盯着呢!

永玺点了下头:“舅舅提醒的是,我还小,这样的事自然要由阿玛、额娘做主。”

“王爷,上月千秋以后,您已经满十二周岁了。”宗亲王生在乾隆四年八月,上个月过了十二岁生日,十二岁又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年纪,他老子在这个年纪有了暖床的宫女,他爷爷纳了懋嫔做侍妾,他太爷爷和祖爷爷大约在同时当上阿玛,搁谁谁都不愿意舍弃这块现成的唐僧肉,作为一个比较负责任的长辈,傅恒心生忧虑也是理所应当的事。

永玺淡淡一笑:“舅舅,历代先帝开疆扩土、治理内政的功业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王爷心思通透,不必奴才多嘴提醒,只一条,这些蒙古人都有体面,便是婉拒,也不能轻易得罪了他们。”满蒙联合是国策,国母是不会出的,额驸、福晋却有很大规模的产量,他们要犯起浑来尊贵如皇帝都要觉得头疼,何况永玺还是一个没有成年的皇子。

永玺眨了眨眼:“不是还有舅舅在么!”

每逢此刻,傅恒都要生出一种错觉来:哪怕悼慧太子尚在,对他的态度也不会比现在的宗亲王更加亲近了吧?

“哥——哥——”永珏的大嗓门一如既往的清澈,“我进去了啊!”

永玺略感无奈:“这小子,一点儿规矩都没有。”

永珏看到傅恒很是高兴:“舅舅,我有事儿求你呢!”

傅恒忙道:“九阿哥请吩咐。”

永珏笑嘻嘻地说道:“敖汉郡王送了我一只玉爪海东青,您能不能打发人帮我送回京去?”

傅恒怔了一怔:“阿哥运气好,他那只海东青奴才见过,算是一等一的极品了。”

永玺微皱眉头:“无缘无故,怎么送你这么重的礼?不是你自己开口索要的吧?”

永珏翻了个白眼:“哥,我可是君子,不能夺人所爱的!”

永玺甚是无语:“你读了几天的书,也值得在这里咬文嚼字!”

傅恒笑道:“听说敖汉部有位小郡主,和九阿哥年纪相仿,据奴才看,敖汉郡王怕是将主意打到九阿哥身上了。”

永玺调侃道:“得着空打听一回,敖汉郡王如果招赘婿,额娘必然会答应这桩婚事。”

敖汉郡王有了动作,众王公台吉立刻跟着活泛起来:自孝惠皇后以后,近百年间再没有出现过蒙古皇后,既然如此,何必在宗亲王身上下功夫?皇上的其他儿子都是不错的投资对象,将来如果能捞到一个皇子福晋的位子也是值得庆贺的大喜之事!

皇子们得到丰厚的礼物,后方的紫禁城自然跟着沾光,寒苓不免觉得纳罕:“今年的皮子怎么这样丰盛?用个三五年都有富余了!你们不是跑到木兰竭泽而渔了吧?”

“怎么会呢?”永玺含笑解释,“下月是册后大典,蒙古诸王请旨朝贺,皇阿玛已经加恩允准,他们自然要有所表示的。”

“罢了!”寒苓又问,“永珏捞了不少好东西,你阿玛怎么给他打发的人情?”

永玺答道:“科尔沁送了永珏一匹良驹,敖汉部是一只上品海东青,巴林郡王送了儿子一柄短刀,喀尔喀王爷给了儿子一张宝弓,对五弟六弟八弟亦有厚赠,阿玛分以米麦、茶布回赐,各部王公深仰皇恩,都有愧惭之意。”

“这小子,抽丰打到了蒙古人的身上。”寒苓放下针线,因又嘱咐儿子,“入京的外官不少,你需仔细应对,不要让你阿玛丢脸才好。”

“儿子明白。”永玺踌躇着说道,“额娘,您可许多年没有动针线了。”

寒苓嗔道:“永珏说了一回,你又来提,可着我克扣了你们兄弟的衣物不成?”

“额娘说到哪里去了。”永玺赔笑道,“儿子是想,阿玛大约要吃弟弟妹妹的醋了。”

“那就让他吃去!”寒苓摸了摸小腹,“我教她们做着熊掌鹿蹄,你留下陪我用膳吧。”

永玺慨然叹息:“儿子看出来了,等弟弟妹妹出生,在您眼里就没有儿子的位子了。”

乾隆十六年十月初十日,延宕数载的立后大典终于在紫禁城坤宁宫隆重举行。

寒苓虽是继后,册仪的规格却称得上空前绝后,除了内外命妇、皇子皇女、旗贵大臣,奉命进京的外省大员、蒙古王公、藩国使节都被纳入到朝贺的序列之内,漫说是十四年前的孝靖皇后,便是当年自大清门抬入紫禁城的孝诚仁皇后,册封排场也不能更加隆重了。

作为一名大龄孕妇,全程经历册封之仪也是一件极为耗费精神的力气活,哪怕两宫皇太后已经屈尊在乾清宫会齐,身着大礼冠服,大清早起来由景仁宫赶至奉先殿磕头,再从奉先殿折往乾清宫行礼,一番折腾下来,直把寒苓累得够呛,这还没完,她得端正身姿坐在交泰殿接受外臣、命妇朝贺,如果在此期间稍有失仪,必然对中宫国母的形象有所妨害,有基于此,咬着牙都得硬撑着挺下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