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王与三皇子拿来做筏子的是东阳伯的三子杨焕。东阳伯杨襄膝下有三子,长子为正妻所出,二子为宠妾之子,唯有三子杨焕,是通房所出,且那通房生子后也没能被正式纳为妾室,仍是个在夫人跟前伺候的通房。
东阳伯是个成日只知花天酒地的老不羞,连带着两个年纪大些的儿子也成了走马章台的纨绔子弟,唯有他不闻不问的杨焕,反而长成了最出色的模样。可出人头地之后的杨焕,斥骂嫡母,忤逆亲父,甚至对亲父东阳伯动了手,被一纸诉状告上公堂,在东阳伯与伯夫人的哭诉中被判充军。
人伦纲常不可惑乱,成王与三皇子自然不会去争辩杨焕的所作所为是否有情理可依,对他都很是嗤之以鼻。两人唯一的争执,不过在于杨焕如此自甘下流是否源于他出身低贱。
成王的母亲淑妃也算出自官宦之家,淑妃父亲如今官列工部右侍郎,不算什么跺脚抖三抖的大官,却也还算体面。可谁都知道,他这官是靠家中出了个娘娘才升上来的,淑妃入宫之前,他只是工部的一个所正,当真是芝麻一样大的官。在平头百姓看来,这已是好大的官威,可同安国公府相比,可不就是出身低微么。
这么一想,便知三皇子与成王争辩时是如何醉翁之意不在酒。可若说被这话折辱得厉害,谁又能敌过元孟呢。偏偏三皇子与成王都没将元孟可能有的尴尬难堪放在心上,甚至还当他无事人一般,要他在两人间做个评判。这才是最大的折辱。
宋灯下意识走近了一步,对上元孟微微惊讶,又有些防备的眼神。宋灯竟有些开心,只因他在她跟前打破了那副万事万物皆不挂于心的温和伪装,流露出了一点真实的自我。
宋灯按捺了片刻,调整好了情绪,方才道:“不知他人家事,不能妄下断论。”
元孟道:“我倒是恰好知道一些,这位东阳伯夫人见自己儿子太不成器,庶子又太过成器,心生忌惮,于是只能磋磨那生出争气儿子的通房,好让庶子知道投鼠忌器。这杨三倒也有些志气,不想争东阳伯府这一亩三分地,一心想自立门户,带着生母脱离伯府,事成之前只能忍耐。若真让他做成这事,他满意,嫡母也满意,倒也算是两全其美。偏生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东阳伯自己宠妾灭妻,偏爱宠妾之子,有心越过嫡子去,又怕族里不同意,知道硬碰硬会两败俱伤,便想推出杨焕去打擂台,等时机成熟了,再一把将二子扶上台去。他起初去鼓动杨焕,见杨焕不为所动,便打起他母亲的主意。可怜杨焕母亲,原本不过一个清白丫鬟,只因容貌端正便被东阳伯母亲给他提成了通房,却又不得宠爱,好不容易生下一个儿子,却赶上夫人和伯爷因那宠妾置气,连个妾室都升不了,十年如一日地做着伺候人的通房。事到如今,夫人逼她,伯爷逼她,所有人都在逼她。她既不想拖累亲子,又不想再受折磨,便一头撞死在了自己房中。”
前世元孟知道这事时,杨焕已经死了,说不清是死在鞑靼手中还是死在了自己人手里。而这世上唯一会真心为他悲切的人已经死在了他前头。
宋灯猜到了东阳伯府中可能有些不干净,却没想到会这般惨烈,一时竟有些失语。一条人命夹杂其中,在两位天潢贵胄的口中却不值一提,只能作为身份卑贱的论据出现,何等荒唐。这是元孟与他们最大的不同,所以不管多少人在后来说元孟工于心计,城府太深,宋灯都不为所动。
“若是能活着,谁又愿意去死呢,事情到了这份上,不过是逼不得已四个字。若要问他的罪,就应当先问那些逼他的人的罪。”
宋灯眉头紧锁,双唇用力抿着,是显然不虞时的模样。
元孟看了她一会儿,道:“你倒是敢说,父为子纲,又如何能说是逼呢。”
礼教千年,又怎是一朝一夕能改,可总要有人去做。
“我知道这样不对,”宋灯轻轻说了半句,却不再往下说了,转而道:“我相信殿下……不会因为这一两句话怪罪我。”
停顿后的半句话像是临时补上去的一般。
元孟不置可否,只道:“今日宴会怕是快要收尾了,宋姑娘再在这待下去,怕是要让人来寻了。”
宋灯点点头,又朝元孟行了一礼,便转身离开,只迈出两步路,又忍不住回头问他:“殿下,那位杨焕公子如今身在何处,你是否能助他一次?他素有才干,你如今若是能拉上一把,亦不失为一桩美事。”
她下意识用上了往日规劝他的语气。
杨焕这事,若是听说时已成定局,不过唏嘘两声,可知晓这事就发生在左近,又如何能忘在脑后。
帮助杨焕这事忠勇侯府多费些力,也能做,可不如元孟做来的好。既是对元孟日后好,亦是对杨焕好。宋灯替元孟操惯了心,此刻便自然而然地带出。
元孟心想,她如今打扮得一副活泼少女模样,偏偏一张口便露了馅,原本淡淡郁气在这三言两语的对话中竟也散开,胸怀舒畅了不少。
元孟对她道:“姑娘不必担心。”
宋灯知晓,这便是应下了的意思,冲他露出笑颜,这才转回身去,真的有些着急地走了。
第7章 闺阁语
宋灯回到宴会上,叶寻珠早坐在位置上等她了,她方才被一位与定海侯府交好的公主娘娘叫去叙话。公主娘娘年纪大了,总来来回回地问同一件事,叶寻珠最是没耐性的人,偏生对方是尊长,再没耐心也只能忍着。如今好不容易回来了,一副精疲力尽的模样,连宋灯方才去哪了都不想问。
宋灯正好安静下来琢磨那份疑惑。
在见到元孟之前,她心中设想过千百次如今的他会是什么模样,却都与今晚不同。在她本以为会生疏难辨之处,元孟的表现与后来王座上的那位帝王莫名相似,而她本对君王潜龙时有所预测的地方,元孟的表现却又有些出乎意料。
可不待她想出头绪,叶寻珠便拍了拍她的手,道:“莹莹,要放烟火了!”
宋灯闻言,果见许多女眷都兴致高昂地随着成王妃往水阁走去,准备寻个高处欣赏那漫天烟火,她笑笑,脑海中却蓦地浮现京城被血洗的那一夜。
大量的烟火在夜空中迸裂开来,崩塌声与孩子的啼哭,女人的凄鸣,火舌吞噬房屋的爆裂声混杂在一起,像是一出耗费重金的折子戏,花旦悲鸣到喊劈了嗓子,武生举起棍棒被杆杆到骨地打折了腿。
杀出凶性的士卒一心想着此夜过后的荣华富贵,砍人犹如砍去猪狗牛羊,下手时没有一丝手软与惊愧。
宋灯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质女流,可为了兄长与元孟能活下去,为了这一府留下来保护她的人能活下去,她带着人骑上马冲进了染血的长街。
粗粝的马鞍与辔头磨破了她的腿与手,却不及那些利箭与钢刀划过身上来的痛。就算最后化险为夷,平安无事,她晕倒在元孟怀中,那些横飞的肢体与血肉仍在往后与她夜夜纠缠,不肯罢休。
有人被杀了,有人想杀她。
她杀了人,她差点被杀。
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偶尔会在脑海中轮番响起,让她头疼欲裂。
“莹莹!莹莹!你怎么了?”
叶寻珠的声音将她拉回此间。
“我没事……”
宋灯下意识回了话,不想让人担心,却为自己声音中的虚弱苍白吃了一惊。她这才发现,自己不知何时竟已捂着双耳,双腿瘫软,若不是云心水岫搀扶着她,又有叶寻珠小声唤醒她,她此刻怕已瘫坐在地上。
叶寻珠环顾四周,当机立断道:“我们去那水阁里坐一坐。”
宋灯摇头,道:“我不想见那烟火。”
叶寻珠道:“我们不上那台子就是,只在里边坐坐。”
她又凑到她耳边道:“你刚刚那一晕,已经有些夫人瞧见了,若是又提前离席,她们定会在背后嚼舌根子,说你身子骨弱,坐实先前的传言,到时你议亲可就不方便了。”
宋灯随叶寻珠到水阁里坐下,因着这句话,用颇为惊叹的眼神看她。在她的印象里,叶寻珠一直是个单纯直爽到有些缺心眼的姑娘,没成想她也会有这些思虑。
反倒是宋灯自己,前世一直不曾成婚,还冒着大不韪以女身掌了实权,不用想也知道背后有多少人在非议她,只是碍于元孟,从不敢在她跟前提及。而宋灯也不是为难自己的人,只要听不见,她便当不存在,时间久了竟对这些闺阁之事不甚敏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