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几日,太后突然说要去五台山祈福长住,景娴苦劝无果只好请示了皇帝,皇帝准了之后才备下东西派人送太后一行人出发,同行的还有刚刚和离,万念俱灰的晴儿。
对于这个,和柔的说法最靠谱。太后有意让晴儿改嫁,但晴儿刚刚和离,名声不好。太后打算带她出去躲几年,等风声过去了就给晴儿赐婚。大不了找个续弦再多赔点嫁妆就是了。
送走了太后,景娴的宫务更加轻松自在。每天看着白龙小太子调戏自己的美人伴读善保,再加上个争风吃醋的福康安,何等的热闹啊。
凤翎为徒弟出头,暗地里下狠手,把那个硕王世子整得够呛,好歹压住了关于兰馨退婚的流言。
不过就在快进年关之时,原本该在四海港口巡视并应该在那里过年的弘历竟然提前回来了,而且是怒气冲天的回来的。
弘历回宫之后的第二天就在朝堂之上大发雷霆。
“你们都听到了吧?听清楚没有?谁没听明白?要不要朕去把那几个外国人找来再说一遍?”弘历说着,把头上的皇帽摘下来砸在龙案上,只气得脸色铁青:“你们看看,朕这是金钱鼠尾,是祖宗留下来的金钱鼠尾,那些外国人凭什么说这是秃头?朕怎么就成秃头皇帝了?”
满朝文武:“……”
和坤番外
钮祜禄善保进宫已经半年了。他一直记得父亲的话:善保啊,你能进宫成为十二阿哥的伴读,这可是多少大族子弟求也求不来的好事儿啊。十二阿哥深得皇宠,日后必定继承皇位,你可要用心服侍,不可失了我钮祜禄氏的身份啊。
善保,和珅看看天,突然想笑。身份?上辈子他只是个五品小官之子还是父母双亡的小小羽林军,到后来还不是权倾天下?只是荣华半生又如何?还不是当了老皇帝的存钱罐子,留给新皇帝当家底了吗?
上辈子啊,他被嘉庆那个包衣皇帝赐死的时候都想过什么呢?他当时就在想啊,人要是真有下辈子,真能重来一回的话,他一定不会再这样活了吧?哪知道这人啊,真是一睁眼一闭眼,一辈子就过去了。闭上眼再睁眼,这辈子又开始了,谁能说得准啊!
他又回来了,回到了熟悉无比的乾隆朝,回到了属于他的年代。
只是这辈子,似乎与上辈子有些不一样了。
阿玛不再是获罪在家的五品骑都卫,而是荆州守备军官,他也不再是普通的旗人子弟而是官老爷后代。而本该小他两岁的弟弟竟然晚了五年才生出来,本该在生弟弟时难产死去的额娘没死,本该在他五岁时去世的阿玛竟然也没死,这是怎么回事?
现在他七岁了,弟弟才两岁。他,一个荆州守备之子竟被皇帝亲点,诏入宫中成为大清最尊贵的嫡皇子十二阿哥的伴读。话说,上辈子这个十二阿哥有这么得宠吗?上辈子他得意之时那继后和十二阿哥早就被皇帝厌弃了吧?
快马入京,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让上辈子的权相和珅目瞪口呆。
随处可见的外国人及商铺,各种各样的洋人物品,平民子弟与官家之子上同样的学堂,那初等学校,中等学校,高等学校及专科学院又是什么东西啊?
大街上,头发长长短短,穿衣五花八门的大清国民来来往往。酒楼茶馆之中,各色人等为了国家政策吵得面红耳赤甚至拍桌子大骂皇帝,而不远处坐着喝茶的官员居然都不管?
这是什么地方?他是不是重生错了?这还是那个文字狱严重到百姓不敢开口,官员小心翼翼的大清吗?
到了京城,听说的事更是让他惊骇。
想当官必须会两门以上的外语?
二皇子出海游学,抢占了海那边的大片土地,正在组织征兵移民?二皇子还活着?想移民的人可以去七皇子那里报名?七皇子也活着?一打听,得,一到十二个皇子全活着呢!
和珅很认真的为上辈子的老主子高兴了一下:有这么多儿子活下来,那皇位怎么着也不会再传给那个包衣出身的十五阿哥了吧?要知道上辈子啊,他的老主子直到死还在为十五皇子的出身难受呢。
没办法,上辈子老主子活得太久了,久到儿子们都死得差不多了。到了立太子之时竟然只有出继了的老八,十一,和十五十七四个儿子还活着,可十一阿哥是朝鲜族人,根本不能用。那可不就只剩下包衣出身的十五十七了么?没得挑了啊!
进入宫门,路过校场时他听到枪声阵阵。可那个拿着枪百发百中的竟然是个小丫头片子。这是公主?大清的公主会放枪?
想想自己上辈子给儿子娶的公主老婆,和珅抹了一把汗。怪不得上辈子福康安那小子死活也不肯尚公主呢,原来不管哪辈子,公主这个职位都是彪悍的代名词啊。他以后还是别生儿子了!(和大人您想得太远了吧……)
会和了一同被选为伴读的福康安,和珅终于见到了自己日后的主子:十二阿哥。
看着十二阿哥,和珅笑了,倒底还是不一样了啊!
眼前的十二阿哥,再不复上辈子的阴沉与冷漠。虽然只有六岁,虽然只是闲坐不语,却依旧有万种风情四散而出,那样的骄横跋扈,那样的狂傲肆意,却又无比的理所当然。这样的风格才是真正的天之骄子,才是真正的未来君主啊。
和珅只用一个月就认定,这个十二阿哥,必定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君王,他终于找对主子了!只要跟着这个人,他和珅就算不当**就算不当权相也必定能名留青史!
真好啊!和珅又看看天,再看看远处练鞭子的十二阿哥永基,笑了。
永基回头看看和珅,也笑了一下。那笑容,真是说不出的妩媚,说不出的妖娆。
看着永基的笑容,和珅突然觉得自己上辈子在十二阿哥死后让人专门备了厚礼又命人主持丧事,之后还特意亲自去祭奠,做的真是对极了。因为永基只对自己这样笑,却对福康安非常冷淡。
至于为什么……谁知道呢!
这世上的事儿啊,谁能说得清啊!
形象问题
弘历接着发火:“你们去听听,那些外国人都是怎么说的?说咱们大清男子秃头,女人脚小,都是残疾。丢人都丢到国外去了,你们说,怎么办?”
大臣们互相看看,全都一言不发。真是不出门不知道,一出门吓一跳啊,原来在那些外国人眼里,大清就是男人全都没头发,女人踩着针走路,这成何体统啊?可是大清开国以来,这男子剃发,女人裹脚是传统,总不能废了吧?一边是祖宗制度,一边又事关对外形象,这……哪边都得罪人,怎么说啊?
火气发得差不多了,弘历这才放下最后一道雷:“朕想过了,要想大清不丢脸,只有两个办法。一是立刻终止对外开放,召回在国外的国人,再次封海锁国。二么……”他抬眼看看下面的文武众臣:“全清之内,男人蓄发,女人放脚,彻底改变形象。你们自己看着办吧。”说完之后甩袖子罢朝了。
景娴对着来永寿宫找自己诉苦的弘历笑:“你这脾气发得好没来由,剃发是祖制,裹脚是民俗,都有不少年的历史,哪里是想废就能废的?”
弘历还是生气:“和莹不是正在搞什么女学解放吗?女人都能读书经商了,说不定以后还能当官呢,放脚又怎么了?让那丫头去宣传一下。至于剃发,不管了,反正朕不想再让人说成猪尾巴,丢人都丢到家了,哼!”
景娴忍不住笑,凤翎与凤鸣更是笑眯了眼。弘历此番南巡丢脸确实丢得冤枉,也难怪他生气。
弘历送永琏在天津港口出海之前,照例要慰问一下天津的海军。好在当时四港口总兵弘晋在,由他主持进行了大规模的海军阅兵式,因为离北京还算是近点吧,又请了好几国的外使参加,场面极为壮观。谁知道在军队走过主持台脱帽行礼时那英国特使竟对着满场的光头海军大发感慨,问弘历中国人是不是都有秃头的毛病,把脑袋剃的那么光就留下个猪尾巴多难看啊……还说要真是如此,他们英国有不少专用的生发水可以拿来卖啊什么的,直令在场所有大清官员和皇帝宗亲们颜面扫地。这还不止,那德国大使又加上一句:他们在大清的街道上看到不少妇人都是走不了路的样子,脚那么小,都是残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