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都做好了,一家人围着桌子吃了顿安安静静的晚饭。
第二天是大年三十,早上起床要先做卫生,然后贴对联,然后要祭祖。
祭祖前,首先要拜各路神仙。
母亲准备好了一整块猪肉,一整只鸡,还有些豆腐什么的,用一个盘装着,端去田头,然后点着一堆草,扔进去一把香,这就是拜的土地神,可以保五谷丰收。
这边火还烧着呢,母亲又去灶头上摆上水果饼干,然后倒上一小杯酒,点上三支香。这是敬的灶神。据说让灶神吃这些甜甜的瓜果点心,可以“上天言好事”。
燕妮以前从来不注意这些,今年却突然注意起这些来了。在燕妮的印象里,好像灶王爷那边的小点心好像从未断过。
母亲做完这些,就开始在堂屋里摆桌子,摆凳子,然后摆上四样菜,差不多就是鱼呀肉呀豆腐呀鸡蛋呀之类的,然后盛上一大碗盘得圆圆的米饭,插上一把筷子,摆上几个酒杯,倒上酒,然后点上两支蜡烛。
燕妮一直默默地跟在母亲后面,看着母亲忙这忙那,感觉很有趣。
这些都是祭祖的程序,燕妮也没能一一记下来。只是觉得很有意思。
其实祭祖并不是一种迷信,而是家人对祖先的一种怀念方式。燕妮不能确定,等父母百年之后,她还会不会去这样做。但现在父母这样做,燕妮还是挺认同的。
这些只要适当的去做,并不能称之为迷信。有可能真的有另外一个世界,那个世界的人,需要我们这个世界人的挂念,如果在我们这个世界没有了挂念,有可能在那个世界的人就会消失了。
燕妮按照父亲的吩咐,磕头、点纸钱……看着这一切,燕妮觉得这才是过年。
这些程序都有条不紊地完成以后,终于可以一家人一起吃年夜饭了。
父亲做的菜一直是全家族认可的,不管谁家请客,都会让父亲去掌勺。今天父亲这一大桌子菜,让燕妮一下子吃过了瘾。
“爸,以后你老了,谁做年夜饭呢?”燕妮感慨。
“以后你找个会做饭的嫁了就行了!”老爸头也不抬。
吃完饭,爸爸去洗碗,燕妮和妈妈早早洗完上床窝在一个被窝里,等着看春晚。
“你看,这是什么?”妈妈从床头柜拿出一副小手套。
“哇,我的手套。小时候的,我记得。”燕妮开心地往手上套,把手套撑得大大的。
“是呀,小时候你自己织的。”妈妈慈爱地看着燕妮。
“哈!”燕妮突然笑了,马丁的礼物这回是想到了。
妈妈看着燕妮,刚想问她笑什么,春晚开始了。父亲那边也收拾好了。燕妮乖乖地上楼回自己房间看电视了。
------------
第二十三章 礼物
大年初一早上,燕妮还睡得迷迷糊糊的,就听到妈妈在喊:“妮儿,起床吃早饭了。”
每年初一,大家都要吃床喝一碗“荠菜豆腐汤”,取“聚财头富”之意。
燕妮懒洋洋地在睡衣外面套了件大衣,稍作洗漱,就下楼了。喝完汤,燕妮继续上床躺着。
现在燕妮才发现,南方的冬天更冷。北方好歹冬天室内还有暧气,南方室内室外一样冷。燕妮瑟瑟发抖地钻进被窝,开始怀念北京的暖气。
这么来回一折腾,燕妮就睡不着了。床头摸了本书看了两页,外面的鞭炮声太吵了,又把书放下。
燕妮重新起床,换好衣服,打算下楼去转转。
父亲正在准备午饭,中午叔叔伯伯会来家里吃饭,这是每年的老传统。正月初一中午是在燕妮家吃饭,晚上在二伯家,初二中午在大伯家,晚饭在小叔家。
堂弟已经过来了,正在到处找吃的。
“新年第一天,你怎么搞得像个饿死鬼投胎?”燕妮刚说完,就遭到母亲的白眼。
“不要说不吉利的话。”母亲严厉警告。
“哈哈,挨骂了吧!”堂弟一边幸灾乐祸地笑着,一边用手拈起一块糖醋排骨放进嘴里。
“那是我的,我点的菜。”燕妮上去就要抢。
“你就不能让着点弟弟。”父亲出面阻止。
“伯没事,姐跟我闹着玩呢。”堂弟这时候站出来当好人了。
燕妮不服气地哼了一声。然后凑到堂北耳边:“镇上的店开门了没有?”
叔叔一家住在镇上,所以燕妮问堂弟是最合适的。
“下午才开,你要买什么?我下午买了给你带来。”从小带着玩大的就是不一样,除了贪吃,其它还是挺乖的。
“我想织个围脖,北京冬天太冷了。”
“北京不是应该有暧气吗?”堂弟又吃一块排骨。
“那是室内,总不可能在室外也安上暧气吧。”
“哦哦哦。”堂弟找了块布巾擦了下手:“那你明天下午再去,毛线店估计得明天才开门。”
陆陆续续地,叔伯婶婶,堂兄堂姐们也都来了。堆了一屋子有说有笑。
燕妮帮着母亲把大圆桌支起来,摆好碗筷,把凉菜摆了上来。燕妮突然就想到了昨天晚上看到的赵丽蓉的小品《打工奇遇》,不由自主地就唱了起来。
“我做的是,爆肚炒肉溜鱼片,醋溜腰子炸排骨,松花变蛋白菱藕,海蜇拌肚儿滋味足,四凉四热的那个八碟菜,白干老酒啊,烫一壶。”
边上一阵哄笑,然后就开始讨论起昨天春晚的精彩内容。
堂弟一直像个小尾巴一样跟着燕妮。
“姐,大学谈恋爱了没?”
“你怎么只关心这个?你不是应该关心你姐在大学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玩得好不好,跟同学相处愉快不愉快吗?”
“你吃还用我关心?”堂弟鄙视地看着燕妮:“你吃啥不香?”
“那你也应该关心我的身体呀,比如北京那么冷,有没有生病?”
“就你?我要是这么问了,你肯定会说我盼着你生病!”堂弟已经摸透了燕妮的套路。
“你有理,我给你改名叫夏有理得了。”燕妮开始找谐音梗:“夏有理,夏有理,瞎有理。”
燕妮拍拍手,笑道:“好了,以后你就是瞎有理。”
堂弟一副懒得理你的表情看着燕妮,慢悠悠地说:“你肯定谈恋爱了,以前的你没这么疯的。”
“好啦,有的。”燕妮眼睛骨碌一转:“来,帮姐打个电话。”
燕妮拿起话筒,拨了串号码递给堂弟:“你就说找马丁,问你是谁就说是他同学杜白。”
那边电话已经接通了:“我找马丁。”堂弟依言说了,然后就把电话递给燕妮。
“没问你是谁吗?”燕妮捂着话筒轻声跟堂弟沟通。
“他说他是马丁呀!”堂弟淡淡地说。
“喂”燕妮小心地将话筒放在耳边,轻声地确认。
“燕妮,我就猜到你会打电话来。”那边传来马丁兴奋的声音。
“你都不问问是谁,就能确定是我叫人打的电话?”燕妮一脸的狐疑。
“大年初一,拜年的人很多,不过都是找我爷爷和我爸妈的,找我的,声音又是不熟悉的,不是你找的人还会是谁。”马丁头头是道地分析给燕妮听。
“好像是那么回事。”燕妮像是自言自语:“唉呀不管了,我打电话是要告诉你,礼物我想好了,你在家安心等吧!”
“没有新年快乐吗?”马丁想,新年第一句话不应该是新年快乐吗?
“新年快乐!大家都快乐!”
“新年快乐亲爱的!”马丁说完亲了一下话筒。
“你一个人在家呀?这么放肆?”
“我一个人在客厅看电视,奶奶陪爷爷去遛弯了,爸妈在书房看书。”马丁一一汇报。
“什么礼物?”马丁突然想起燕妮刚刚说的礼物的事情。
“保密。等我去了北京你就知道了。好了,新年快乐,再见。”燕妮说完就把电话挂了。
“姐,我知道什么礼物。”堂弟在身后冷不丁冒出这么一句话。
“就你聪明。”燕妮不想跟堂弟多讨论这个话题,转身就去了厨房。
客厅里,大家都已经落座了。一共刚好十个人,把一张圆桌坐得满满的。燕妮跟父母在下面忙东忙西。父亲烧菜,母亲给父亲打打下手,偶尔去灶堂里添两把柴,燕妮负责把父亲烧好的菜端上桌。
饭桌上很是热闹,有的询问着孩子的学习,有的炫耀着去年的收入,有的被询问着什么时候成家。不同年龄段的人,有着不同的焦虑和烦恼。燕妮默默地看着这份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