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魏晋(324)

“你心中有数便可。”单秘书也只是顺口提醒一下。

“这是自然,玩家们浪起来,还是很给力的。”

……

从广州过来的云山洞的夷人也在一月时,到达了建邺。

他们的船上带来了许多从波斯送来的黄金、珠宝、地毯等货物,来到建邺贩卖,他们这只夷人,是最早在广州修码头时就入了北方伙,如今一个个都说着一口标准的洛阳雅音,算起账来也很是爽利,这次过来,是为了踩点。

“阿弟,这建邺有什么好看的。”一个夷人在街头左右观望,面色鄙夷,“还没有番禺城大呢,看看,这路还有不少坑洼,唉,这个码头呢,还没有咱们那边海港的一小半呢……”

“闭嘴吧你,”阿弟白了他一眼,“番禺是海上码头,你拿它和秦淮河的码头比,这是欺负谁呢?”

这话有理,于是他们不再提。

“街道还算整洁,咦,这是修饮水渠吗?”那个夷人在一处工地前好奇地张望。

“不是,”那修渠的工人道,“是排水渠,饮水渠还在规划中,这排水渠只是为了雨季不淹没街道。”

阿弟点头,他们番禺城修在两山之间,躲避大风雨,这些在番禺城也有。

再走一段,看到一处正在建立的巨大织坊。

他们立刻靠近去,探听这是要做什么。

“这个是黄氏织坊的分铺,他们准备专门在这时织帆布,用以提供将来出海的材料,如果要的话,你们需要排订单。”管事的婆婆神色和蔼地给他们解释。

帆布!

阿弟眼睛一亮,立刻就问起了这位婆婆,该怎么做,要给多说订金,他们的船队需要很大量的帆布——这是航海必不可少的东西,番禺那边千年万年的古木都不缺,缺的就是油和布,孟姑娘给他们说了,只要有足够的船,就可以在非季风期去九真日南(越南)那一带收买稻米,不出十年,就能建立一只大船队出来。

这婆婆也是个爽利人,立刻就带着他们去内间,算了产量,给了他们订金的数目,和需要收货的时间,两人很快就订下一笔大生意。

阿弟很满意,他现在不是很担心建邺被统治后,那位女帝陛下会忽视番禺了,因为这里将会是让番禺更加壮大的所在。

那婆婆也很满意,眉目间都是事业女性的意气风发。

阿弟告别了这位王婆婆,又在城中溜达起来。

水泥坊听说还在修窑,没有货物,铁坊还在修高炉,倒是听说有一个什么磷肥矿,准备做一个肥料坊,也不知是什么东西。

“……翅膀硬了啊,知道我来建邺,都不敢回城了。”

阿弟正准备打道回府,就看到先前那位王婆婆,正在街头怒斥着一位高大威猛、眼珠微蓝的青年将领。

“姑奶息怒,我错了还不成么?”那将领低眉顺眼地地劝慰道。

“你以为不回家躲着我就能算了么?”那位婆婆明明老迈,但气势之强,却把那位将领几乎压成了小可怜,“王虎我告诉你,不可能!”

王虎左看右看,仿佛在寻找逃生之路。

结果被姑奶一把拉住了袖子:“还不回去吃饭!人家姑娘等你半天了,你都不知道,那姑娘说了,非你不嫁,要不是在路上遇到了,我都不知道你居然还救过人家姑娘……”

“不,她是恩将仇报,故意找我麻烦……你不要相信她!”

“那不更应该说清楚么,快走快走,别让樱桃等久了。”

第261章 破茧而生

自从占据建邺后,北方南下的船队便成群结队。

不只是玩家想在其中分一杯羹,很多北地的商户们,也希望在这波大势中能扩大自己的产业,看看有没有什么机缘。

郑樱桃便是其中之一,她这次过来,是想扩大自己的歌坊。

如今的北方,在才艺上已经是她和那位叫南华的姑娘分庭抗礼,她如今有个小愿望,就是建立一支能做青史名作的歌坊。

可是若说歌舞之艺,南方的世家才是最多最擅长的,一个世家的歌伎质量高低,代表着门面,绝对是自小精心培养,优秀者,便以结交权贵,她自己就是最好例子。

于是她便带着这些年的积蓄,毅然踏上了南下的船。

她看得清楚,现在南方世家被卡住了土地之后,很多大家族必然养不了那么多的歌伎,她是这行出来的,当然知道这代表什么,代表她们会被随意拿去换了粮食金银,嫁于贫苦人家。

但弹惯了琴瑟的手去牵牛割草,未免浪费了,如果可以生活的好些,为何要留在南方嫁人生子?

去北方跟着她樱桃姐姐混上些日子,存上笔嫁妆,将来嫁入夫家,也更有底气不是?

在船上,她还遇到许多同行,比如王婆婆,这位快六十的妇人本来不必南下的,但是她的侄孙两年未回家,还不愿意娶妻,听说还想申请留在南方平定山越,征伐成汉,回信她的质问时,还说什么“XX未灭,何以为家?”

王氏见此信后,终于忍无可忍,便主动申请调来南方,给那小兔崽子一点压力。

郑樱桃于和王氏都是经历过颠沛流离又奋斗成功的,共同话题多到数不清,两人一见如故,而当知道樱桃当年被王虎推荐才来北方后,王氏的眼睛便溢出了璀璨的光彩,一边邀请姑娘与她同信,一边回头对着刚见面虎子就是一个坑一个坑地挖下去。

樱桃吃着瓜,看着当年油盐不进的将军被折腾的鸡飞狗跳,心里别提多爽了。

至于会不会被那小心眼的王虎记恨……哼,没看她站的是长辈这边么,不给他再添麻烦已经是她仁慈了好吧。

……

315年年中时,在诸将的讨伐下江州、扬州已经纳入版图,原本的晋臣基本下岗,换上她手下的人。

而广州的刺史王机五年前就名义上就投靠了北方,如今同历史的车轮似乎准备朝自己滚过来了,便果断地正式投靠了女帝治下,上表献州的同时,也顺便在表里暗示催促女帝该继位了,名不正则言不顺,你这样我们吹捧你都不方便,以及我在这里熟悉,和静深姑娘配合得很好,如今广州的俚僚都非常安顺,没什么大事,还有很多熟俚也愿意入户籍里,耕种交税,看我表现得这么好,就收下我吧。

魏瑾看完后,也没有为难他,收了他的陈情表,继续任命他为广州刺史。

北方征伐的脚步自此,才缓缓停下来。

这途中,几座大山们也终于有时间,来提高治下的耕作水平,这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对牛和铁的需求瞬间暴涨了百倍。

南方的耕作水平大部分都还处在火耕水褥的阶段,就是用水力进行灌溉,焚烧山林用草木灰增加肥力,这其实和刀耕火种区别不大,加上江南的地质条件其实远不如黄河流域那种连石器都可以耕种的松软泥土,这里的地势复杂,而最大的问题,还在于防洪上。

比如肖妃发现,她拿下荆州两年多了,上涨的耕地却并不多,原因就在于云梦泽是长江的蓄洪区,长江从鬼斧神工的三峡奔涌而出后,来到了平坦富饶江汉平原,便开始肆意翻滚,这么百多公里的荆州长江河段,能让它扭出四十多个弯,更不必说旁边还有云梦大泽了。

想开发这一带,就必须在长江的北岸修筑一道江堤,把北岸平原上泄洪口全数堵住,这才可能开发出富饶的良田区,不然无论在云梦泽边开出多少田,大水一来,都妥妥是送的,全当白干。

而北方的堵住后,江水就会去南方,云梦泽会渐渐干涸成很多小湖,汛期的江水会去南岸汇聚成洞庭湖。

这事在网上引发剧烈声讨,强烈谴责这种改变环境的行为,有人质问这么大的云梦泽发展渔业不行么?为什么一定要在稻米上死磕?

但立刻有人喷回去,在没有抗生素药的年代去养鱼那是痴人说梦好吧,你是没见过鱼死起来是什么样子,再说了,雨季一漫灌,你当鱼就不会跑的么?

还有人表示,从夏朝到东晋,云梦泽本来就是渐渐缩小的,这更多是环境变迁,和现代那种围湖造田不是一回事。

双方大吵了好些日子,最后肖妃决定先只堵一个荆江的泄洪口子,开发江陵一带的农田,反正这也是一天能搞定的事情,还是让历史自己去选择吧。

九州月下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