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活力十足的年轻人啊。
魏瑾感觉到了舒适,什么穿越都独有优势,一边去吧,有这样朝气蓬勃的少年们,她才最好的心态来对抗即将到来的王朝倾塌啊。
……
回到坞堡,她解开披风,便看到仆人送来的最新消息。
太行八陉,上党独占四陉,是以潞城虽小,却是出太行陉的八道之一,乃是东西消息传递的重要通道,一些不那么机密的消息,得来并不费劲。
拆天信封,入目便是司马腾大败,一月七次奏请朝廷将自己调离并州。而另外一个消息,是东海王起兵迎帝归朝,天下响应。
她沉默了一会,将信封收起。
这两个消息,代表她能留给她积蓄力量的时间不多了。
首先是并州司马腾,这位如今的并州之主才不配位,被匈奴打败一次后,求救于草原的拓跋鲜卑出兵相救,才活了下来,如今他守着并州的郡城晋阳,不敢外出一步,一但他离开,并州便会群龙无首,完全落入匈奴手。
另外一位是东海王,这位一上线便成为八王之乱中的C位,其它几个司马傻子都会输给他,代表八王之乱即将结束,晋朝内乱差不多便停歇了,可这更意味着西晋的时间不多了,五胡乱华的已经进入倒计时,只因为这哥们并没有结束乱局的能力,反而因为没有王族对手后,各种骚操作,生生弄得北方精锐被胡人一锅端,自己也被挫骨扬灰。
那她现在能做的,一个是粮食,一个便是铁器。
晋朝是司马家篡位而来,立身不正,更是掀起一场波及广泛的文字狱,把嵇康等名士一通好杀,统一三国后,晋帝便收了孙吴的后宫,用一万多美人成就自己羊车的美名,魏晋好清淡风气,有一半便是不敢议论政事之因,后来更渐渐形成以务实为耻,谈玄为荣的垃圾风气,极尽奢华,出现用人奶喂大羊羔做菜炫富的傻事极限。
而维护这个奢华,便要对庶民极尽压榨之能事,当大部分收入被国家掠走,庶民就完全丧失了抵抗天灾的能力,而这时,又遇上了天灾频发的小冰河期。
只需要一次天灾,庶民便会沦为流民,所以只要粮食多一点,今年收入少但能吃到去年陈粮,庶民便能归心。
另外便是铁器。
如今的世道,极度缺铁,甚至出现过铁比铜贵的情况,因为铁更坚硬,能做兵器,更因为好铁极少,更多用钢了,若能出钢,那便是神兵之器,求遇不可求。
世家大族有匠户,但匠户出产的所有都是贵族的财产,宁愿把丝麻放入仓库或者拉去做几十里路障也不愿意卖给庶民,铁器也是如此,所以有晋一朝,商业极尽衰微,甚至连自己的货币都没铸过,全用前朝的旧钱,或者就是贵族私铸。
如果要社会活跃起来,让自己治下的庶民心齐,那铁器织物就必须流通起来,同时,潞城的其它贵族门阀,也得拉上自己的战车。
她低下头,轻轻写了两个字:铁钱。
第15章 基建爆发
铁钱是她无计可施但又勉强可用的办法。
铜钱当然好,但中国的铜从来就是通缩的,在没有瓷器的时代,贵族门阀们当然是不屑和平民一样用陶木器的,那怎么在这方面体现统治阶级的优越性呢?
当然要用铜器、金器、银器了!
而这些金属器最终的归属是什么呢?
墓地!
陪葬的多寡是子嗣孝心的重要体现,而孝道又是选官举荐的第一个评比条件。
所以无论朝廷向市场投多少铜钱,钱都在减少。
而更重要的是,从汉武帝开始,中国的钱就开始乱来了,武帝为了敛财而出的白鹿币,一块鹿皮值四十万钱——这个还好,白鹿币只给门阀世家用,后来他弄各种面值的白金币,一币当五百钱、一千钱在民间发行,那可是闹出天大的乱子,引发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全民造假币热潮。
后来儒家大能王莽同志在篡汉后,更是用一种让现代数学家都会困惑的货币兑换体制把还算安宁的汉朝弄得民不聊生,甚至把贝壳弄出来当货币,直接导致儒家百年势微。后来的董卓大钱、东吴大钱,都是在搞这种隐性收税的套路,这直接导致了晋朝的商业货币混乱不堪,而晋武帝时,大臣们甚至还动过“废除货币,全都以物易物”的想法,还差点达成。
不仅如此,晋帝没事就赏赐大臣百十万钱的豪迈,更是让民间货币向门阀聚集,民间货币大量流失,直接导致商业流通完全被世家垄断,民间的币荒已经达到极限,民间就是有钱,也不会拿出来用,大多以物易物,所以就算她有铜,也不能这么造。
铁钱就方便的多了,金属本身就有货币功能,区别只是价值多少而已。
她以钢为钱,币值未必就比铜钱低了。
思及此,魏瑾招唤来了自己的玩家们,下达了加大炼铁出钢力度的要求。
这个对玩家们来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有问题也没关系,毕竟有知网和一大堆想要玩游戏的专业人士做后援呢。
于是关于炼焦和新增高炉的事情很快就被提上议程,她清点了粮食的库存,思考了一会后,又联系了潞城的其它世家,问他们是否原意以铁器置换粮食。
回复来的很快,几个世家都很愿意,在这年头,粮与铁是立家之本,粮食还好说,总能种出来,铁器却是麻烦的多,精通炼铁的铁匠极少,且是世家大户的重要财产,他们甚至还隐晦地表示,听说您这边收拢了不少流民,如果你铁价再低点,我们也愿意多给一些粮。
魏瑾大方地答应了他们。
坞堡的市场里,铁器已经快饱和了,目前要炼的钢还需要时间,但高炉却是不能停火的,这些日子生产出的次品铁,就暂时让这些高门买单吧,话说,以后他们买单的日子还多着呢。
这世道所有的坞堡里都有大量的粮食,与其放在他们的地窖和藏兵洞里生霉,不如给自己来建立势力。
只有自己治下的民众吃得饱了,才能承担更多的劳动和产出。
有了钱,那些玩家们,才能玩更开心。
……
三个月后,十二月过去,冬日渐渐离去,严寒让并州的烽火也停歇了数月,如今雪水渐融,又有了蠢蠢欲动的趋势。
白雪覆盖满山,将麦苗深深掩埋,但卫氏的坞堡的周围,却仿佛自成一个世界,依然忙得热火朝天。
每个村落之间被用碳渣与碎石铺出一条一米宽的小路,一群农人将雪铲到两旁,把路让出来。
这些村落隔得不远,不少人提着篮子,裹着有些单薄的衣服,匆忙地走到集市上去。
每半月一次的市是坞主看他们穷困寒冷而开的,已经开了三次,从开始的冷清到如今的繁华,也只用了一两月而已。
成为集市中心的村子正是静深所建立的村子,如今周围的道路上已经建起十多间铺屋,供坞堡内部商品的贩卖,其它平民家自己做的一些小玩意,就只能蹲在地上摆摊。
昨日,就是他们得到工钱的日子,在这几次易市后,庶民们已经不如当初那般舍不得用钱了。
是的,工钱,坞主供在他们吃食后,又给了他们工钱,让他们可以在买卖坞中货物。
在用了钱后,大家都不再用记工分了,全部都用钱来换吃食用度。
这是一种只有指头大小的铁钱币,中间是圆孔,中间有看不懂,但非常细小的字,背上是一片山水。它们大小不同,字迹不同,有算一钱,有算五钱,有算十钱。
随时日头渐渐升起,时间一到,在玩家们的指挥下,一些这些日子生产出来的东西被仆人们推出了坞堡。
第一把过来的是小独轮的小推车,推车上放置着一卷卷麻布,让人光是看着,就能感觉一点温暖。
第二个过来的是的铁器,可以砍柴切菜两用的重刀、可以做衣的细针等等。
第三个是木器,碗勺盆之类的家具,还有很多空置的木头独轮车。
然后便是一些小的,碳火、糖盐之类的小东西。
崔涞裹着静深送他的羊皮衣服,蹲在一个小火盆前,支着摊位,守着面前货物。
那是一框糖粉,他帮静深卖的,他的小妹被征去卖车了,如今玩家们都很钦佩静深的好运——那么多流民里,只有这两兄妹是能识字会算的,能做巨多的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