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王看了她一会儿,直起身子来笑了:“好。我相信你。俞少卿,回去收拾收拾,我们明天要坐船去往亚历山大港。和埃及总督一同前往伊斯坦布尔。”

第二天,俞星城与同行的约三十人,为了保险起见,她也带上了貔貅和炽寰。炽寰一路上化作丫鬟,给她拎着行囊,一路上紧紧贴着她走。

他们先来到了开罗,而后乘尼罗河观光船,前往亚历山大港。

这艘观光船似乎是埃及的河上明珠,豪华游船,客船上本会承载着各国富有的观光客,这次却被埃及总督包下,成为他们顺水而下的交通工具。游船上有几十位白色衬衫深色肌肤的仆人,羊绒地毯,棉纺软床,埃及金器与沿途风光。埃及总督请她们吃着法餐,似乎在展示着埃及的富饶,但俞星城可见过那些在运河工地上因为疟疾而半死不活的劳工。

阿里的展示,只让她愈发觉得,埃及贫富差距极大。

当然阿里对于她受伤一事,表现了十分的愧疚,但俞星城也不会把他的话太当真,就这么翻篇过去了。

但当她想要多询问一些埃及古神的事儿的时候,阿里也是各种岔开话题绕过去了。

显然彼此还都十分提防啊。

到达亚历山大港之后,俞星城才发现,除了一些希腊时期的神庙,这里车水马龙,繁华的像是东西方十字路口,到处都是石砖建筑的银行与证券交易所,还有赌马场、俱乐部与音乐厅,街道上能听到来往各国的语言,各种肤色。天空高远,海浪推来,空气中都是金钱、香水与枪支的味道。

俞星城与他们登上一艘大船,但这艘船甚至没有人力摇桨和风帆,纯粹以蒸汽机为动力。

据阿里介绍,说这个季节的风向不适合北行,所以不会在夏季使用带帆船,而埃及造船技术先进,纯粹使用蒸汽机便能以极高的航速在海面上行驶。

俞星城:“那这样久不用害怕海盗了吧。毕竟我听说,地中海海面上,有不少实力强大的海盗。”

阿里:“也未必。只要不碰上某一支。也不知道该说他们是海盗,还是海军。他们本身是希腊的大海盗,却从英国人手中得到许多先进的战船,最早领导他们的,就是一个曾经流落到希腊的,极其有名的英国诗人。后来那位诗人名声大噪,投入了埃及内陆的战争,成为了领导希腊的将领之一。就算不再经常游荡在海面上,可他曾经的船队依然有那份冒进大胆,十分难缠。”

俞星城:“我们此行可能会遇到这群海盗?”

阿里:“说不定。他们行踪飘忽不定,而且从亚历山大港到伊斯坦布尔的船只,不少都被他们劫持过。但我们一定不会输。”

俞星城:“那就好,只是诗人竟然也能打仗了,这到底是个什么时代啊。”

阿里摇头:“他应该说是个会写诗的文笔浪漫的军人。曾经他和歌德并称双杰,后来有人把他和拿破仑相提并论,你应该听说过,他叫乔治·拜伦。”

作者有话要说:啊啊啊啊啊对不起忘记设定存稿箱发送时间了!

各方角色登场了。几天没更新了,开始复健,日更。之后没有特殊情况会保持日更的。

**

寰寰现在的不开窍,都是开窍了之后的笑点。

第122章 太后

她当然知道拜伦。

只是历史上, 拜伦虽然是知名诗人,是参与希腊民族起义的英雄,但他并不是在战争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军官。

他在军事上的表现, 与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无法相比的。大家更多的记得的是《唐璜》,是那些有缺点却叛逆、高傲与不屈的小说主角, 而不是他本身的军事成就。

但在这个世界中, 他却成为了声名赫赫的年轻将领, 甚至有人能把他跟拿破仑相提并论了……

一定是他的人生经历中也出了许多变动,改变了他的未来。或许这位因淋雨风寒而在24岁溘然长逝的浪漫诗人,或许在这个时代, 反而会更加长命, 更加光彩夺目。

俞星城当时并没有多想,他们路途中有大量从埃及去往伊斯坦布尔的商船护卫,就算遇上了海盗, 怕也是袭击不到他们的船只。

阿里在甲板上,跟她讲述着这些来往商船的标志, 那些蓝底金鹰的标志是拿破仑王朝的代表, 而崭新的米字旗是代表着大不列颠,还有奥斯曼治下诸国的绿色新月, 看起西班牙红黄国徽则挂在许多看起来老旧的船只上,更夹杂有许多复杂的海贸有限公司的旗帜与招牌。从这短短一路, 观察那些水手、船只与旗帜,就是纵观如今整个地中海沿岸的兴衰。

不过他们还真的没遇到拜伦手下的那些海盗们, 或许是希腊内陆战事吃紧, 让他们没有余力再在海上劫掠了。

阿里感慨道:“在去年的时候,还没那么多法国的船只,可现在拿破仑回来了, 法国人全都扬眉吐气了。很多人都提防,特别是西班牙,唯恐拿破仑再次来进攻。”

俞星城转过脸去:“但拿破仑有动作了吗?”

阿里:“令人惊奇的——没有。他表现的极其温顺,最早在他刚刚登基回朝后,周边的神圣罗马帝国下的众多国家曾经与英国联手,与他交战过一次。他十分漂亮的打赢了那场仗,却并未再侵略周边各国。拿破仑这头狮子就像是想要小憩一番,英国本想趁着他小憩,向法国再次开战——却没料到,法国周边那群不成器的小国,在发现自己还能苟活,还能和拿破仑共存之后,就抱着侥幸心理,不愿意再开战了。”

俞星城勾了勾嘴角:“也不止吧,英国海外受挫,沙俄与奥斯曼开战,奥地利与德意志内患不断,没人愿意豁出命跟拿破仑再打一次仗。更何况从以前的历史来看,拿破仑胜率极高。”

阿里没想到她一个远东官员,也懂得爱琴海周边的政治,点头道:“现在就是这么胶着。但如果谁先有动作,战争就必定会迅速爆发。”

俞星城手撑着栏杆,看向远处船只来往的海面,这里的兴盛与商船,航行了三千年未:“你说导.火.索,会不会就握在我们手里。”

……

在俞星城他们到达伊斯坦布尔之前,没人能想象到这是一座如此美丽、兴盛且活力的城市。

毕竟奥斯曼帝国的名声,仿佛都给人腐朽陈旧之感,总会想到一个在黄沙荒漠中,满是清真寺的凋敝城市——

现在她才知道,伊斯坦布尔跨越三湾两峡,海面碧蓝,红顶石楼与清真寺紧密拥着海岸,海鸥穿过茂密森林的上空,跨越海峡的钢铁大桥上甚至有蒸汽机的吊索,在钟声中按时拉起,游轮与商船再海峡中来往。城市里大片的石板街道与煤气灯,整洁宽阔,就是在伦敦或新约克也见不到这样的道路。大大小小的浮空飞艇或是播报着广告,或是悬挂着古兰经箴言,密集的漂浮在城市上空。

他们进入城市后,更是看到一些身穿红裤子黑马甲的市政人员拿长杆在点亮煤气灯;孩童或女人们戴着白色头巾在街头贩卖报纸、牛奶或鲜花;还有一些陶瓷外壳的蒸汽人偶,一边响着八音盒音乐,一边晃动挥舞着手里的招牌。

当然这里也有埃及那样的沙轨,轨道却不是用来运货,而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一部分,悬挂着能坐几十人的缆车,伴随着履带的声响,穿过海峡与洋楼之间。

作为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以及奥斯曼帝国,这三大跨洲帝国的首都的伊斯坦布尔,到处都是历史的痕迹,古老的庙宇,却也能充斥着蒸汽科技,新鲜事物。若抛却伊斯坦布尔这个名字带来的刻板印象,俞星城几乎要觉得这里是先进现代的海滨都市。

如果说伊斯坦布尔有这样的发展水平,那怪不得大明帝国也想要跟他们联姻合作,来得到技术了。

俞星城以前总觉得,这个世界的蒸汽文明的发展水平,不过是历史上十九世纪中期的模样。

看到橄榄山的时候,是第一次震撼。

看到伊斯坦布尔,就是第二次震撼了。

如果说橄榄山只是偶然,那伊斯坦布尔绝对是蒸汽文明的中心之一。

不过这城市中的人群,大多还包着头巾,穿着民族服饰,阔腿裤与短马甲,包头巾与弯刀是他们的时尚。而且明显能感觉到街上的妇女们,似乎在裹裙下穿着某些皮质高跟鞋,或佩戴孔雀羽毛制成的头带——他们自有一套别于欧美各国的审美。

马桶上的小孩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