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精小地主的致富路(212)

作者:壹木之南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周庆说着还盛了一碗瞟着香菜末的羊肉汤到自己碗里享受的喝着。

“哈哈……”钱东来也甚是开心,他是做酒楼生意的,对这个自是敏感,笑着跟周庆又干了一杯才对宁弯弯道:“行,那就按你这个小丫头说的办!”

价钱的事他没提,这是饭桌上,这么些人,说这个实在是不方便。

宁弯弯又道:“钱伯伯,虽然香菜是少了点,不过我们家地里头可还有些稀罕东西呢,这东西可是多的很,等我回去就让人刨了给你送来,顺便写几个食谱让你家厨子做了你也尝尝。”

“哦?还有什么?”钱东来眼睛又亮了。

“这个东西叫胡萝卜,是打胡人那边传来的,说是萝卜,跟咱这的大白萝卜可一点也不一样,尤其是营养十分的丰富,有小人参之称呢,而且还有食疗的作用,可以健脾化滞,下气补中,总之是个顶顶好的东西!蒸着吃,煮着吃,炒着吃,煲汤吃,怎么吃都好!”

“叫你说的我这心都痒痒了,我都恨不得你现在就回去,让人给我送来一大车才好!”

钱东来半是认真半是开玩笑的说着。

他可是为着年底的生意牟足了劲的,最是听不得什么稀罕吃食,知道了就想马上弄来。

“那可也不用着急,等这三五日瞧瞧县城里有名气的书院我们就回去了,这里可冷,我家有壁炉,暖和和的,我要走了你让我来我都不来呢!”

宁弯弯得意的说着。

“壁炉?你这小丫头竟整些稀罕东西来馋我,这又是什么?”钱东来一脸嗔怪的问。

“就是我们自己做的一个大炉子,在屋子里烧的,可暖和了。”宁弯弯是逮着什么推销什么。

钱东来这人做生意眼里那真是只有钱,但他也特别疼家人,尤其是老娘和媳妇,那真是用了心的。

立刻就追问这东西做起来容易不容易,安全不安全。

大邙朝的建筑讲究台基以上,屋宇以下,全是木头,因为在五行之中木寓意生长,有长生的吉祥寓意。

但也不是所有人家都能用得起的,所以低一档次的就是砖墙,在低就是石头,再低就是茅草屋了。

越是大户人家家里建筑就越是全木头的多,可木头有太高的安全隐患,这要是烧起来,可不得了。

钱家在清平县绝对算是大户,等宁弯弯说了钱东来顿时就有些失望了。

“合着这享受还得另盖一间砖瓦房才行!”

酒席上聊完了正事,就是胡侃一些闲话。

这事揭过,钱东来又问宁怀运:“令公子不是在县学读书,怎么还要看别的书院?这是预备上完县学,以后就在县城里里找个书院读书了?那怎么不在县学继续上呢?兄弟你现在这财力按说也供得起吧?要说这清平县那肯定还是那里的大儒最是有名!”

他这么想可不奇怪,县学马上这一月的听学之期就结束了,他觉得这样打算是最好。

“供得起是供得起……”

宁怀运就一副有难言之隐的样子。

自己的儿子让人这样欺负总是不好启齿,怕丢儿子的面子。

事情虽然让宁弯弯在清平县闹的沸沸扬扬,但钱东来却是只知道发生了这么一桩事,不知道具体是谁。

宁弯弯就替自己老爹开口。

“县学那地方我们家可看不上,钱伯伯你久在县城想来也知道,那书院里的大儒唯利是图,早就不把传道授业为己任了!我哥可不能让那样的人给耽误了!”

钱东来点点头,他家里虽说没有读书的,但他这样的人物也不可能不了解这事。

宁弯弯又问:“钱伯伯可知道哪家书院的先生比较博学的?最好是见识广一些的,可比那些满脑子只知道圣贤书的好多了!”

“你问我?”钱东来哭笑不得:“你叔叔在这,他不该是门清吗?你问我可是打我老钱的脸了啊!我可就是一个大字勉强只认了一箩筐的大老粗!”

钱东来这话当然说的夸张,不过意思还是表达的很准确。

要问他哪里的饭菜好吃他一准门清。

文化圈子里的事自然是文化圈子里的人最清楚。

宁弯弯还真没把这事往宁怀槡的身上想过,真的是灯下黑了。

让钱东来一说一桌子人顿时都望向了宁怀槡。

宁怀槡就道:“这几日我倒是盘算了,把县城里书院的大儒都过了一遍,觉得还是城南学而思书院的刘老先生最为合适,刘老年轻时中过举人,也曾赴京考过进士,但不知为何放弃了科考,云游四海去了,一直到老了才落叶归根回了家乡,窝在书院里教书。”

第239章 怀孕了

宁弯弯其实很想去见识一下这个先生长什么样的,但是由于昨晚送走了钱东来悄悄溜出去跟余九斤一起打黑棍去了,等第二天早上她爬起来的时候宁怀运、宁怀槡带着宁匪月早就上学而思书院里拜访那位老先生去了。

宁弯弯披着被子坐到床上一边生闷气一边等马大娘给她把衣服烤热。

“老爷走的时候交代我一会带舅太太上回春堂去看郎中,要不姑娘你跟着一起去?”

马大娘哄她。

“好呀,好呀!”

宁弯弯顿时就高兴了。

回春堂是清平县最有名气的一家医馆,一是因为草药货真价实,不会弄虚作假,更大的原因是里边坐堂的郎中医术高明。

清平县有钱人家看病请的都是回春堂的郎中。

自然也是整个县城里病患最多的地方。

这年头小病小灾的普通老百姓是不会去看郎中的,祖祖辈辈都传下来很多的法子,自己就在家里解决了。

病的十分严重的时候才会来看郎中。

所以是宁弯弯到了后就有些后悔了。

这一排等待看病的病人,这个咳咳咳,那个喘喘喘,这要有个什么肺炎、乙肝,艾滋病什么的,把她给传染了,她不就是倒了血霉了吗?

她的小命可脆弱的很!

这年头也没个口罩啥的,宁弯弯拿袖子捂着口鼻,拉余九斤的衣角。

“咱出去等吧!”

这好些人呢,都不知道啥时候才能排上。

这正合马大娘的意,她正寻思怎么把宁弯弯支开呢,这样的事一个小姑娘跟边上听到底不妥当。

一听宁弯弯这么说立刻就道:“对对对,你们两个出去玩吧,这旁边不是正有庙会吗?你们两个去逛,一会我们完事了就去寻你们,不过是要记住可别跟人家吵架,知道吗?”

这回春堂离金顶寺不是太远,腊八前后有三天的庙会。

庙会是由寺庙的宗教活动演变而来的,比着集市场面更大,卖的东西更多,更全。

日子也是跟老百姓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的。

比如乡下就是春秋,播种收获前,方便采买农具牲口。

俗语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这会都开始置办过年的东西了,腊八的庙会就是这个原因流传下来的。

庙会那也真是小孩子的盛会,一年到头就眼巴巴的数着日子盼着这一天的热闹。

宁弯弯以前没啥钱,逛庙会也是看得多买的少,现在有钱了,那是大开杀戒,见啥买啥。

只要是看着喜欢的,或者觉得身边的人会喜欢的,就一个字,买!

“这玉簪真好看,我哥肯定喜欢,买!”

“这木马做的真精致,我弟肯定喜欢,买!”

“这头花也太漂亮了吧,买三个,绿青一个,月月一个,我一个!”

“咦,这个千层底不错耶,给你爹你娘买几对,回家做了鞋特别禁穿,省的他们整天的做小买卖坏鞋!”

一会的功夫余九斤手里就拎满了东西,好些人都以为他是走街串巷卖东西的小贩了。

这年头没有塑料袋,卖东西的都备有自己搓的麻绳,也有着一手好的打结功夫,不会给你打了死结解不开,也能给你绑的结结实实,不会半路掉了。

余九斤生无可恋的跟在宁弯弯后面,真是财大气粗,这庙会上的东西宁弯弯都快从头买到尾了。

还没完,走到了一家布庄门口,又停下了脚步。

“这料子居然是棉的诶!我还是头回见呢!”

布庄为了拉拢生意,趁着庙会在门口也支起了摊子。

伙计热情的招呼:“呦,小姑娘好眼光,还认识这是棉的呢?这可是从北边来的最新的料子,头一批,就是这清平县的大户多着都没用上呢!”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