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等平阳城的风波平静下来,余归晚干脆询问了林潘氏等长辈的意见。
林潘氏也觉得棘手,觉得此事不能绕过林景行本人和林清浅。
“我无心成亲。”林景行听说家里要给他找媳妇,他立刻摆手拒绝,“这两年我都没打算娶亲。”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的年纪不小了,也该成亲了。”林潘氏劝他。
林景行笑着回答,“再等三两年后再说,我想将铺子里的生意做起来。”
“都说成家立业。男儿当先成家,然后再立业。”徐氏也跟着劝说。
“叔祖母、伯母、婶子、嫂子,你们就饶了我吧。”林景行拱手央求,“当年,我在爹娘和母亲坟前发过誓,害我们林家的狗贼一日不除,我一日不会成亲。”
众人面面相觑,古人重誓言,而且还是在父母的坟前发的誓言,是绝对不能违背的。大家听了直叹气。
林潘氏流着眼泪埋怨他,“你这孩子,誓言是随意立下的吗?如果狗贼一辈子不除,你打算一辈子不娶吗?”
“嗯。”林景行认真地点头,“就算一辈子不成亲又何妨。反正,两个侄子以后也不会抛下我不管。”
他倒是光棍,听得余归晚心中酸溜溜的,眼泪噗噗不住往下掉。
林清浅心里也有些发酸,不过她并不悲观。按照事态发展,也许几年之后,他们林家大仇就得以报了。林景行还不到二十岁,晚几年成亲并不妨碍。
林潘氏等人不知该如何劝林景行,一个个都眼巴巴看着林清浅,希望她能多劝劝林景行。
林清浅轻笑安慰众人,“男儿志在四方,不过,成家立业并不妨碍你建功立业。二哥,既然你心中有成算,我也不好多说什么。只是,我希望你如果遇上合适的姑娘,一定不要错过,不要因为任何原因而错过。或许冥冥中,那个姑娘即使爹娘给你安排的最好的姻缘。至于报仇,我们兄妹是三人,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责任,你不必一个人全扛了。否则,你将我和大哥置于何地?”
“对呀,二弟,还有相公和王妃了。”余归晚连忙附和。
林景行见嫂子和妹妹全为他一个人担心,他用力点头回答,“好,我答应你们。如果能遇上合适的姑娘,我会珍惜的。”
要的就是他这句话,林清浅笑着点头。
晚上的时候,林清浅和赵景云说起白天的事情。
本着爱屋及乌的原则,赵景云看到林清浅担心的模样,暗自琢磨了一回儿后,终于发话,“王妃想为他找个什么样的媳妇?”
“首先得二哥看上才行,其次,只要人贤惠能干讲理就行。至于门第什么的,我们林家并不在意。”林清浅毫不犹豫回答。
条件简单,赵景云给出几个人选让林清浅挑,“谢家的姑娘,沈家的姑娘和霍家的姑娘,你觉得哪个合适?”
林清浅……
行呀,她故意挑眉盯着赵景云看。她没想到,赵景云居然还有做媒的潜力呀,她刚报出条件,他倒好,直接就给出好几个人选出来。
这几个姑娘,林清浅都很熟。几个姑娘性子各有不同,但人品都不错。林清浅为难地问,“都说高嫁低娶。王爷报出的三家姑娘,人品都合适,相貌更是没得挑的。可三家的家世似乎都不怎么合适。”
“本王的舅子哥,就算娶个公主也合适。她们算什么,难不成还委屈了她们?”赵景云不讲理的时候,很让人头疼。
虽然说,他一心为林家筹谋,但林清浅觉得他说话的方式还是不对。上位者考虑问题果然不是她这种普通人能比的,林清浅深深觉得自己要学的东西多的去了。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外力的干扰,大多会造成不幸。”林清浅担心赵景云为了林景行而主动出面,从而让那几家产生误会,认为林家是仗势欺人。
“不用担心。”赵景云摸着她的大肚子安慰她,“他们还不值得本王亲自出手。”
林清浅想了想说,“如果有合适的人试探一下也好,那几个姑娘都不错。我就是担心她们嫌林家家世差。”
“如果他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亲事不成倒也罢了。鼠目寸光配不上王妃的哥哥。”赵景云护短得厉害。
林清浅叹口气,说媒什么的,她真不在行呀。
“王妃费心了。”她笑嘻嘻抱着赵景云撒娇。
赵景云嘚瑟……
南陵侯伤势好了之后,就开始盘账。为了回到京城好向皇上交差,他查得还十分认真。用别人不放心,他还亲自参与了,可惜他一连忙活了八九天,查出的结果却不尽如意。
一切都像赵景云所言,世家查封的银子,全被赵景云挪用了。要说赵景云自己用了,他还可以祸水东引,可实际上,赵景云是将银子大部分用在了民生上。
说来说去,一切围绕的还是开荒令。平阳城内,只要不是贱民或者奴隶,就可以开荒。开垦出的荒地三年不收赋税,后期不能随意将荒地荒掉,可以买卖,不过最后所有权归官府。为了鼓励百姓开荒,赵景云吧抄没的银子,购买了大量的耕牛,家禽、牲畜还有农具,百姓买不起,他又投放了一部分银子在钱庄之中,放贷给百姓,收取少量的利息。
他也没有贪墨利息,少数的利息建立了官学,招收适龄孩童入学,同时还办了民生堂,将无家可归的孤儿和老人免费养着。
南陵侯看得目瞪口呆,在他看来,靖越王简直是吃饱了撑的,尽做些表面文章。
第453章 冤家合作
银子全掌握在靖越王手中,一大部分已经被赵景云花出去了。一部分即使没有被用掉,但也躺在钱庄里,南陵侯自觉自己没有那个本事,能将银子从赵景云手里挖出来。
呵呵,估计皇上在,也没有这份能力。
要不到银子,只能退而求次了。
他再看铺子和田地,以及古董字画等等,重新核对账本,“疯了。”等他看完,气得直接将账本扔到了一旁去。
抄没的铺子和田地居然全都被卖了,即使有些没卖的,也被靖越王标注上“赔款”两字,也就是说,铺子和土地完全是赵景云的私产。
皇上来的时候就说过,抄没世家,愿意给赵景云三成补偿。靖越王留下部分的确只有三成。
敢情,靖越王花出去的银子全是皇上那部分。他说,赵景云为什么那么大方,拼命扔银子给百姓,原因在此。换成是他,只要花的不是自己的银子,他也不会心疼。
南陵侯来的时候,不知有多少人羡慕他得了一份肥差。他心里有数,在靖越王手里或许讨不到多少好处,不过他私心里觉得靖越王吃肉,多多少少也会给他喝口汤。这也是官场上无需说出口的惯例啊!
如今好了,别说喝汤,他就是看一眼汤的机会都没有。
南陵侯看着做得清清楚楚账目的账本上只剩下古董和字画,想哭的心都有了。就剩下这么点华而不实的东西,他回去要如何向皇上复命?
不知不觉中,南陵侯到平阳城已经接近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来,他除去养伤就是在查账、清点中度过。是的,蚊子再小也是肉。
靖越王将世家查封后还没有来得及处理掉的字画和古董全都给了他,此外,还有一些绫罗绸缎。凌乱绸缎也是好的,更更好的,账目上并没有。不用说,那些也被赵景云私下里贪墨了。
账目上没有,他们又不是平阳城人,没有亲眼看到查封的现场。因为,赵景云给出的账目是什么,南陵侯也只能说是什么。算了,有比没有好,绸缎也要了。
至于女眷的首饰,赵景云给出的账目倒是很清楚,有一小部分被他用来赏人了,还有一些被他送人了。他给出的理由也很清晰:当初船上并非只有他们夫妻二人,还有林家人,也就是靖王妃娘家人,林家人是为了照顾大肚子靖王妃才兴师动众去了平阳城,他不能寒了王妃娘家人的心,所以绫罗绸缎、首饰什么的,总得给点出去安抚人心吧。
南陵侯认真查点了一下,发现赵景云送礼赏赐这放慢倒还没有做的过分,毕竟铺子、田地什么的,他并没有拿出来分给别人,而是用田地铺子换回了真金白银。
再剩下的就是院子和家具,南陵侯心里总算美了些。
“简直岂有此理。”等他看到最后,竟然发现,就连院子,也不全是他们的,因为赵景云要占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