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林清浅在身边,赵景云就会睡得很沉,和林清浅不同,他一夜好梦。天色微亮的时候,他才遵照生物钟按时醒来。
一睁开眼睛,他就看到侧身躺在他手臂上睡熟的林清浅。
熟睡中的林清浅,睡得不并不安稳,她微皱眉头,一副忧心的神色,似乎心中藏了千万的忧伤。赵景云忽然后悔,昨夜他就不该对林清浅说那么多。
他微叹,睁大眼睛盯着怀中的人,心里第一次感到难受。对于那个位置,他起初真的无心谋取。可是随着当今登记,国库逐年减少,百姓的赋税却越来越重。加上藩王日夜壮大的势力,以及世家饱胀的野心勃勃,无一不逼着他往前冲。
以前他或许还可以任性些,自私些。因为他只有一个人,就算大乾换了国君,哪怕是藩王,只要他保持不动,想要彻底谋杀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的存在对于在位者来说,就是一把利刃,赵景云不怕当利刃,并不是人人都能让皇上忌惮,别人怕他,从侧面证明,他是个厉害的人物不是?
如今不同,他有媳妇,不久还有儿子,他在乎的多,所以他必须为媳妇子女挡在前面,他要为亲人遮风挡雨,真正去冲锋陷阵。
如此一来,也算是从侧面圆了先帝的遗嘱。想到先帝,赵景云心里没有半点儿怜惜,只有几分埋怨。
先帝给他留下的人手,的确保证了他的性命无忧。可他从小也因此备受煎熬,小小年纪,身上背负的太多。当年不过是老和尚几乎戏言而已,先帝居然就当了真。果然,身居高位者,想到的永远都是自身的利益……
赵景云在床上躺了一会儿,瞧着马上就要到每日练武的时辰,他只好轻轻托起林清浅的脑袋,将她放平,然后悄然起身。
莫心几个在门外听到屋子里有响声,也不敢推门,几个丫头笔直站在门外,等着主子召唤。
片刻之后,赵景云从屋内走出来,他冷然看了几个丫头一眼,然后轻声叮嘱,“别打扰王妃。”
几个丫头压低声音答应,又站着等候着。
林清浅一觉睡得比较沉,一直等赵景云练武回来,她才迷迷糊糊睁开眼睛。
“本王让厨房为你准备了爱吃的咸粥,做了灌汤包。”赵景云练武后,就去别处洗漱并且换上一身干净的衣裳过来。他坐在床边宠溺地看着林清浅,笑着邀功。
林清浅盯着他认真看了好一会儿,赵景云见她情绪不对,叹口气扶着她倚在靠背上,“怎么就不信本王呢?本王在王妃眼中,就那么差吗?”
林清浅忽然抱着他的胳膊,将脸贴上去。
赵景云有些受宠若惊,他小心将人抱在怀中,温柔地说,“本王说过的话,永远都会算数……”
“我决定了。”林清浅知道他肯定又要老生常谈,说什么万一发生意外,会给她留后路什么的。以前赵景云说起这个话题,她还颇为得意,可现在不同了,她嗔怪地瞪了赵景云一眼,故意板着脸说,“在王爷心目中,我就这么差劲吗?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临各自飞?”
赵景云……
孕妇的心理难以捉摸,以前媳妇不是很喜欢他做出保证的吗?这会儿怎么反而又生气呢?
“本王……”
“王爷手里有没有能工巧匠?善于打铁的能工巧匠?我需要绝对信得过的人。”林清浅低声问,没有给他继续表忠心的机会。
“有。”赵景云十分干脆,“天下最厉害的暗器,出自本王手下的人。”
“我需要一批能工巧匠,会做暗器的工匠,还有铁匠。”林清浅正色说。
赵景云见她情绪不对,刚要劝解她几句,就听到林清浅有些不高兴地说,“为了王爷,我牺牲太大了,王爷可千万别让我失望呀。”
在林清浅看来,即使是夫妻,该表功的时候一定要表功,否则做了那么多,对方不领情白搭。
第429章 竭尽全力
林清浅很少用这样的语气和他说话,赵景云暗暗惊讶。
林清浅不愿意说明白,他也不追问。
赵景云用实际行动表达他对林清浅无条件的相信。
早上林清浅和他提起,三日之后,他就给林清浅送来了百十人。
百十人是以医学院天字号学生的名义进入了书院。接着赵景云就发现,林清浅不归家了。
医学院天字号院子,是整个学院最特别,最神秘的地方,书院之中守卫森严,说是学院的一部分,在学院中读书的学生却没有机会进入这一处院子,连靠近的机会都没有。
和林清浅交好的霍青岚、谢珊几个,想和林清浅多见几次面的机会都没有,林清浅直接赖在天字号院子里不出来了。
林渊和林景行担心林清浅身体,她是个孕妇,该在府中静养才是,怎么刚回到平阳城就成天为医学院的事情而忙碌呢?
兄弟二人担心之下,直接去找了赵景云,可是赵景云这几日也忙得不露面,他们只好忧心忡忡地回去了。
林清浅要的材料很多,赵景云每每都能提供得十分及时。村子里的铁匠也被征用了,众人就听到天字号院子里不是传来叮叮当当的打铁的声音,听得一群学医的小姑娘心烦意燥,谁也摸不清天字号院子在干什么?
难不成书院之中还教人打铁不成?
在众人猜测中,平阳城迎来了土地大规模变革。此事,连书院中读书的学子多少都受到了牵连。
“百姓如果大面积开荒,三年之后,他们只会忙着耕种自己的田地,那世家和商贾之家购买的田地,没有佃农怎么办?”受家族影响,有的学生忍不住在课下和好友交流抱怨。
“农,乃是国之立足根本,百姓手中有了土地,赋税如何收取。”
“三年不收取赋税,国库如何充盈?”
……
书院和林渊举办的私塾不同,来书院读书的大多数是勋贵之家子弟,寒门弟子占了少数。特别是女医中,几乎没有寒门姑娘。
学医和别的不同,首先得识字,这样才能辨认草药,写医嘱。他们的立场,导致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
所以,发出愤恨不平声音的也是勋贵之家的子嗣。
而且不仅如此,勋贵子弟和寒门学子在书院中,可谓是泾渭分明,大家各自有自己的圈子,彼此之间很少聚集在一起玩耍学习。
勋贵子弟们因为心里愤恨,抱怨声并不小,坐在不远处的寒门子弟闻言,个个脸上全都露出了不以为然的神色。
靖越王颁发的土地变革发令,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老天爷对他们的恩宠,毫无疑问,寒门学子一面倒地支持靖越王举措。
“王爷一意孤行,难道就不怕皇上发怒?”
“赋税和土地封田,乃是大乾的律法明确规定。开荒举措或许想法很好,可是平阳城的人口摆在这儿,不足以支持大范围开荒。土地变革岂是儿戏?”
“难不成王爷还要越过皇上?”
最后这位说得更加过分。
寒门学子闻言,实在听不下去了。靖越王为百姓着想,而不是一味偏向勋贵和世家,他们也得维护王爷的名声。
一个寒门学子嗖地站起来,大声反驳,“尔等也知道农田乃是一国立足之本,那为何还对百姓开荒种地如此抵触?百姓开荒,前期或许收益较少,但等两三年土地养熟了,每年不知可以多收多少粮食?难道百姓种田收获,最后就不为大乾缴纳赋税?王爷付出那么多心血,为的是平阳城所有的百姓,而不是为了几个国家蛀虫,你们在背后诋毁王爷,是何用意?”
“说得好。”有人开头,就有人呼应。其他寒门学子纷纷站出来。
“百姓兴,国之幸。百姓缴纳赋税之后,能吃饱肚子,才会更珍惜眼前的生活,才会更用心为国效力。”
几个贵族子弟,在背后非议靖越王,本身就不好。没想到,埋怨靖越王的时候,居然还被人直接指出来,说话的几个公子哥就觉得脸面发热,心里像燃烧了一团火。
“你们说得好听,一个个还不是为了自己。平阳城人口少,如果全去开荒,最后只会导致更多费力开出的农田荒芜。你们一个个认为开荒好,怎么不见你们回去种田?”
“道貌岸然说得就是你们这种小人。”
“对,既然你们觉得开荒好,不如现在就回去开荒种田,当个泥腿子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