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姀趁着慌乱藏起一张,顺带拿起一张直接看。
不看还好,一看伊姀才知道朝中出了事。
这小报字不多,全文通畅,言简意赅,内容大致便是当今皇帝赵铎并非先皇皇子,乃是太后王徵弄来的假皇子,皇位理应由安王赵铄继承。
至于打不打先皇赵炽的脸,毕竟当初是赵炽自己表明这是我的儿子。写书的人也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并作出了解释——是王徵威胁的病重的先皇。
这些小报自然是有人特意而为,但是基本排除赵铎与王徵的嫌疑,毕竟没人想给自己找麻烦。
其实这事处理起来说简单也简单说繁琐也繁琐,只要陛下否认,百官不理,加上先皇还有一个皇子,只要证明两人是亲兄弟便可令谣言不攻自破,难就难在如何揪出背后写这些小报的人。
如果无法妥善处理此事,只怕会给小人留下无数可乘之机。
看来,她不能再待在澄清坊等顾爽的消息了,必须回宫,以免宫中出事。
再抬头,身旁一帮气势汹汹的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骑马路过,可是不巧,伊姀偏偏看到了为首的凌千户凌大人,那人神情清冷,疏远冷漠,骑于马上,身姿挺直,不知有没有看见她。
不再逗留,伊姀匆匆回到澄清坊,换身衣服连忙往皇宫赶去。
☆、第 10 章
(九)
北镇抚司诏狱,一个极为阴森的地方,不过,一般人也不用担心,因为大多数人是没有资格进入这里的。
能进入这里的皆非等闲之辈,甚至有些顽固的言官以进入这里为荣,虽然无法活着出去,但是后世也有了谈资,可以高谈阔论我祖上谁谁曾经不畏奸佞,坚守节操等等。
锦衣卫这个机构虽然分为南、北两大镇抚司。但实际上南镇抚司管理锦衣卫的经常事务,北镇抚司“专理诏狱”,只管陛下钦定的案件,可以自行逮捕、侦讯、行刑、处决,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死于酷刑之下者不计其数。
一直以来,能进北镇抚司的绝不想进南镇抚司,如今谁掌管了锦衣卫不是看谁是锦衣卫都指挥使,而是看谁掌控了北镇抚司,毕竟实权乃在于北镇抚使手上,这已经成了公众的默认事实。
如今北镇抚使乃是都指挥使谢英吉兼任,但蜀朝武官大多数都只限于识字的水平,谢英吉便是其中之一。
凌濛身为千户,乃是此次锦衣卫里直接负责淑太妃案件的负责人,如今顾爽那边率先找到嫣儿,将原本北镇抚司发现的线索抢了过去,一干属下自然也不大快活,他身为领导,自然也不好过。
尽管如此,下属们无一人敢啃声抱怨,甚至有少数试探性的旁敲侧击的安慰他们的头头。倒不是出于凌濛的身份,而是他们真的敬佩这位老大。
不仅因为这位老大文武双全,身为高干子弟却不摆架子,低调谦虚,性格清冷,因为凌濛的武官不是随意被赏赐得来的,而是正儿八经,过五关斩六将考来的。
蜀朝科举分两种,文举是其中一种,全国数百万人争几百个名额,难度系数超高,然而还有一种考试难度系数比它还要高出几倍,那就是武举。
毕竟文考你做个弊还是有可能的,可这一套用在武考那边就行不通了,因为那是要抄真家伙干仗的,马战、步战、弓箭射击战,这几场您要是不会,还是别上场的好,至少还能保条命。
除此之外,对于武考的人来说,体能测试还不是最难的,最要命的是最后一关——策论。
您需要根据给的题目写感想,比如国家军事形势等。
这就比较难为人了,毕竟搞这一行的人大多数都是文盲,以大老粗居多,能把自己姓名写出来就已经很不错了,认识字会写字就算厉害的了。但凌濛不仅身手好,还极有文采。加上出身好,一举成功,成为了锦衣卫副千户。
一般人进了锦衣卫后,主要工作便是四处打探,打小报告,栽赃陷害,可是凌濛一上任便着手干的第一件事便令实下属们目瞪口呆——平反冤狱。
大名鼎鼎的“诏狱”,又称“锦衣狱”。诏狱,俗称人间地狱,一旦蹲进去,如果不从身上留下点纪念品,只怕是很难出来的,里面目前还只关达官显贵,平民百姓根本没那个机会到此一游。
管监狱的这帮人特别爱干些敲诈勒索的事,甭管有罪没罪,关进来就打,打完就要钱,没钱接着打,而且这帮人态度十分认真,冤案也能做得天衣无缝,文书一应俱全,一点都看不出破绽,想整治他们根本没门。
所以历代锦衣卫指挥都知道,都不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捞些油水就当做不知道。
可是凌濛上任后便突然召集办案人员开会,等到这帮搞冤案的兄弟到了地方,凌濛先招待客人,然后十分客气地点出几个案子,直接让他们讲案件情况。
这帮老油条自然不会说实话,东扯西扯,说来说去,啥也不说。
凌濛倒也不生气,只是叫来了一个下属,对他下达了这样一个命令:
“出去把门关上,没有我的命令,一个也不准放出去!”
然后他神情冷淡、安然自得地坐了下来,目光清冷地静静看着面如土色的属下们。
意思已经摆明了,今天不把问题说清楚,谁也别想走。
凌濛虽然言语少,但奈何天生的气势强大,这帮兄弟一见到这个架势,一个一个的很快就老老实实交待了。
这帮下属思来想去,想破脑袋仍然想不通,密不透风的案卷,欺上瞒下绰绰有余,怎么就被这个新来的副千户看破了呢?
后来他们才知道他们的老大只去了一趟诏狱。
一个连守卫都不愿意待的诏狱,犯人的待遇可想而知,见到凌濛自然都抢着说。
冤情就此大白。
加上无论何时,凌濛都不会让下属带头冲,自己在办公室净享赏赐,而是以身作则,率先出击,这等好品质自然很快赢得一干小弟的肝脑涂地誓死相随!
内城之中北镇抚司千户所办公房中,凌濛此刻坐在办公桌后的椅子上,骨节分明的双手正拿着新鲜出炉的口供,薄唇微抿,双眉拧着。
办公桌子前站立挺直的副千户杨蹇却因为这份口供而满脸洋溢着喜悦与得意。
这份口供的内容完全出自于明玉之口,这两日他们把能用的刑讯基本全部对这个奴才用了,可是他们没想到一个丫鬟脾性如此硬,完全得不到他们想要的内容。
原本他们已经基本打算暂时放弃这一条路,从丫鬟嫣儿和周康楠这边寻找突破口,没想到就在半个时辰前,他与几个弟兄刚刚因为御马监掌印太监顾爽顾公公率先得到消息找到嫣儿而被都指挥使冯大人骂了一通后,几人在牢狱中吐槽时,这丫头竟然主动开口招供了!
凌濛看过口供后将文书放置一旁,凝眉看向杨蹇,沉声道:“你们弟兄几个在明玉面前说了什么?”
闻言杨蹇一愣,下意识挠了挠后脑勺,对大哥的愁眉不展感到困惑不解,回忆道:“没说什么啊,我们弟兄能说什么?!哈哈,肯定不会将情报之类重要的消息透露的。”
“是吗?”凌濛直勾勾盯着杨蹇,并不多言,只是声音冷了三分,严肃的神情令杨蹇后背发冷汗。
尽管杨蹇早已熟悉他们这位老大的严苛,此刻依旧感到背后凉飕飕,哈哈尴尬笑着吞吞吐吐道:“就是谢大人将我们兄弟几人骂了一通后,兄弟几个也都辛苦几日了,每个人都累得不行不行的……然后……就吐槽了几句……”
看来是杨蹇他们在明玉面前提及了嫣儿被捕的消息。
凌濛听闻杨蹇的话后凝眉沉默不语,杨蹇见状疑惑道:“老大,咱们现在把它交上去不就行了吗?咱们抢在灵济宫那边先出了结果,皇上、太后肯定要大赏您啊!没准您就能升职为镇抚使呢!谢大人也不会找您的麻烦了不是吗?再说了,这又不是咱们屈打成招出的口供。”
如今谢英吉兼任锦衣卫都指挥使与北镇抚使二职必定不是长久之事,但是谢英吉也清楚如今锦衣卫谁当了北镇抚使基本就掌控了锦衣卫,故而迟迟不肯卸任北镇抚使一职。
如今千户之中最有实力胜任北镇抚使的自然当属凌濛,加之王太后又十分喜爱这个外甥,故而下属们早已私下练习如何将“凌镇抚使好”的称号喊得既响亮又有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