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收拾了一下,乔温带着相机和录音笔,周琼秦政威带着摄影机、卫星传送设备、话筒录音笔等等工具,五个人又重新出发上路。
就算是前线的战火,也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战区普通民众的生活,也不乏新闻报道的切入点。几个人出发前就商量好了,先去巴德拉城区,最大的巴扎。
巴德拉是利国境内第二大城市,战前人口就不少,内战爆发,更是涌入了大批难民。
几个人一下车,就看见一位抱着小朋友的阿拉伯妇女,裹着素色头巾,穿着绝对算不上好,却很干净。掌心里握着三支颜色各异的铅笔,正朝着路人客气兜售。
乔温只怔了一瞬,便摁下了快门。
身侧的阿迪勒,忍不住低声对她说:“那应该是近郊难民营的孩子。那铅笔……是我们之前带去过的。”他们给每个孩子,发了三支。
大约是并不需要,妇女手中的铅笔,无人问津。转身想再试试别的机会的时候,便瞧见了乔温一行人。女人有些害怕又窘迫地,想上前,又有些犹豫。
许是因为有乔温的存在,又有阿迪勒这个当地的年轻人,妇女最终走了过来,想碰碰运气。开口第一句话,是友好但微窘的“你好”,接着用英文问他们,“请问需要铅笔吗?”
乔温没把心里的疑问和怔愣摆在面上,笑着问她多少钱,又说她正巧背包里没有,有这个需要。
妇女大约是也没料到,能如此顺利,乔温要了三支,付了当地货币。阿迪勒并没有多话,价格和当地贩售的所差无几。
收了钱,妇女微笑道:“谢谢你,可爱的姑娘。”
被母亲抱在怀里,一直未说话的小朋友,终于开了口,“谢谢姐姐。妈妈说,要给我买两颗糖。其实我小时候是吃过的,只是我已经不记得是什么味道了。谢谢姐姐。”
小男孩儿三四岁的年纪,棕色的短发带着些微卷,清理得极干净,瞳仁粹亮,透着懂事的天真。莫名让乔温想到了乔渡,心里难免微涩。
又见小朋友咬着唇,视线落在她手中的铅笔上,有些舍不得挪开,乔温忍不住笑着问他妈妈,“我可以,送他一支吗?”
母子俩皆是一怔,母亲不好意思地颔首想离开,小朋友却抿着唇角,有些害羞地看着她。他也很想,能留一支铅笔画画的,就是不晓得这样,会不会贪心了一些。
乔温迅速塞了一支橙黄色的铅笔给他。像是这个季节,当地盛产的应季柑橘一般颜色。
“谢谢姐姐!”小男孩笑意漾开来,溜圆的瞳仁,笑得只剩了黑翘的长睫。
-
历了这一段小插曲,阿迪勒带着四个人进了巴扎。周琼手上,一直开着个小型摄像机,专录些后期可以剪辑用的视频素材。
古老的大巴扎里,穹顶上绘着繁复精巧的彩色壁画。刻着精美图案的铜雕盘子、油画般色彩浓郁的布料,挂在林立商铺门前。甚至还有当地特有甜点的坚果香气,飘在空气里。
人们脸上神情平静,该说笑的说笑,该砍价的砍价。
乔温微怔,不知道这是天性乐观,还是历经三年内战绝望之后的无奈麻木。
如果没瞧见老建筑上的那些弹孔,如果不是他们入住旅店附近被炸.弹轰塌的半截民房,如果没有巴扎外头,那位抱着儿子兜售彩色铅笔的难民妇女,乔温想,她一定会以为是前者的吧。
“你好,点心。”商贩见乔温举着相机在拍,不仅没有不高兴,还配合着笑得眼睛夸张地睁大,指了指他家售卖的当地独有的甜点,又翘了翘大拇指,用口音浓重又独特,带着断字的中文说,“甜、好吃。”
乔温迅速摁下快门,放下相机的时候,似是被感染,忍不住笑着用当地话问他,“多少钱?”
点心有三种样式,有一种带着金黄酥皮的,里面像是嵌合的腰果,还有一种类似国内“切糕”的样子,里面夹的是开心果。
老板正要给她介绍,整个巴扎的地面,连带着彩绘壁画的穹顶,都像是被地底苏醒的凶兽,把他们往整个空气里顶开了一般,剧烈地震动起伏起来。
倒是巴扎外原本震破天际,传进来,又似沉得发闷的爆破声,像是要比这震动,还来得慢一些。
半秒消音似的沉寂后,巴扎里瞬间充斥满惶恐的喧嚣。接着,有人用破了音的阿拉伯语大声喊道:“别出去!是汽车炸.弹!!”
作者有话要说:PS:巴扎是集市的意思,文中99.99%地名国名均为虚构。
第45章 正文完
而这一声喊, 对乔温几个人来说,仿佛是起跑线上的一声发令枪。
“政威小乔,走!”周琼边往外跑,边整理起随身携带的设备。秦政威扛着摄像机, 一脸沉色, 跟在他身后。
震动和轰响到来的第一刻, 霍燃的本能, 就让他护着乔温把人抱在了怀里。而这一刻, 又不得不紧着牙关强迫自己放手。
他来, 是做帮手的, 不是做拖累的。
这一切都来得突然, 包括巴扎外的爆炸, 包括霍燃又一次下意识地把她护住, 也包括听见周琼那声喊后,霍燃沉默地放手。
一切都在一瞬间, 没有多余的心思考虑其他,乔温压住缓神过后的心跳, 咬了咬牙, 端着相机,迅速跟在周琼秦政威身后,朝着巴扎外的街道跑。
巴扎长长的通道,抖落了一地的布料香料,包括那些原本会被她带走的甜点。一路的嘈杂混乱,飞速在眼前耳中闪过,乔温只知道,跟着前面两个朝着通道口白光跑去的男人。
而无暇顾及的霍燃,紧跟着的脚步声, 又让她知道,他就在身后。
几个人重新站回天光里,却因为就在附近发生的爆炸,空气里笼了一层屏障似的尘土泥灰。
巴扎外头的当地人脸上,融合着慌乱又平静的矛盾神情。他们进入巴扎之前,就坐在街边贩卖柑橘的一位老人,此刻依然坐在路边。一脸漠然地盯着地面,抽着支烟。
利国在阿拉伯国家中,是为数不多水果产出丰沃的国家。五六月的车厘子和一年收获三季的柑橘,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供给出口。
每年九十月份,成片的柑橘林丰收,或许以往有不少人都会像这位老人一样,在街边摆摊。
而此刻,箩筐里的柑橘连同这位老人,都被尘土盖住了本来的颜色和神情。那筐覆了一层泥灰的柑橘,依稀可见一点橙黄。
乔温端着相机的手,比胸腔里跳动的地方稳。职业反射,让她对着街边老人,摁下快门。
-
几人赶到爆炸现场的时候,和他们一样留在这个国家这个城市的各国记着,也同样奔赴过来。
现场已初步被离此地最近的巡逻政府军控制,外围拉起了警戒线。不少记者上前和当地政府军交涉,出示了记者证,却被告之,只能在警戒线以外拍摄。周琼和秦政威俩人,迅速调整好卫星通讯设备,和国内连线。
“利国当地时间8月25日中午十一时三十分,首都巴德拉发生一起自.杀式恐怖袭击,爆炸地点位于……”
爆炸地点,是一条小吃饭馆聚集的餐饮街,正值就餐时间,人口密集。
此刻,各国记者操着不同国家的语言,播报着同一件新闻。而被汽车炸.弹轰塌炸毁的砖墙堆里,幸存者——或者说是,尚有生命迹象的民众,惨叫哀嚎不断。
那辆自毁的汽车,只剩了一副燃着火的框架,形如骷髅。而它附近的餐馆,已然分辨不出本来面目,只剩下坍塌的焦黑砖石。
有士兵在救火,有士兵在救人,医护人员穿梭其间。空气里弥漫着混杂着血腥味、让人作呕的诡异焦味。随处可见仍在燃烧的、连着残肢的衣物。
所有的声音和画面混沌嘈杂,泄洪潮水般涌进乔温的耳里、眼里。这比任何一段有关战争的影像,都来得冲击震撼。
直面这样的场景,胸腔里克制不住地涌起悲愤、无措、迷茫……
乔温沉沉地吸了一口气,翻搅的情绪,让她端着相机,一刻都不敢放下。仿佛只有这样,她才能告诉自己:此刻的她,只是一个记录者。
出门的时候,乔温脖子上就挂着两架相机,此刻,他们只能和别国记者一样,远距离拍摄。乔温调节着手中的长焦镜头,拍摄她认为的、有必要展示给世人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