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清穿之皇长子(374)

作者:因果定律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畅春园里,胤禔也正在和亲信们道:“大公主要在盛京把事情做好,你们也要出力,等大阿哥回来,他也要过去,如今只是第一步,千万不要太急切。”

“皇上,奴才们自然唯公主马首前瞻,然而,待万事俱备之后,是否让额驸出面总揽更为合宜?”博敦有些担心,“名正而言顺,公主若是总揽关外开垦等事宜,没有一个合适的名份,那……”

“先让公主处置,等到合适的时候,朕自然会给苏日格办事的名份,你们不必担心这个。”皇帝也笑道:“朕让你们先去也就是这个道理,先做出些事情,朕才好开先河。”

从内务转到台面上,胤禔如此想到,希望这样安排,苏日格的前途事业能平顺些。

大公主夫妇离宫之前,苏德小阿哥就搬到了皇后身边,同皇后住在集凤轩中,道琴拉着女儿的手,看着外孙道:“苏德在我这自然无恙,可你在外头……”皇后这一次没有说让苏日格小心身体,反而说了别的。

“你在外头遥办好你阿玛交待你的事,”皇后拉着女儿的手嘱咐道:“你一定要办好,这是最难得的机会。你也长大了,旁的事情额娘都不多说,只有这件事……你做的好,足够你受用一辈子。”

道琴从担忧儿女平安长成,变为了希望他们前途顺遂,特别是对苏日格。皇后隐隐约约的感到一件事,若是长女能走好这条路,她将来必然会取得极大的名声和成就,会和过往的公主们不一样,不止会有父母的偏爱,也有了真正立身的底气与能力。

为儿女计之长远啊,皇后期待的看着女儿:“京中的事情,额娘都会替你周全,好好做事。”

把儿子扔给父母,苏日格也没什么不放心的,整个大清国,哪里还有比她父母身边更安全的地儿。而且苏日格思考的也不是眼前一时的“陪伴儿子”实际上她生了孩子之后,也只是“玩孩子”居多。

苏德的身份最大的依仗就是皇上的外孙,大公主的长子,他出生就能有宗室公爵的爵位,甚至越过了自己的父亲阿古达木,不就是因为这个吗?

如果苏日格自己的地位更高,自然她的孩子也就跟着水涨船高,男人的封妻荫子无非就是这么回事。只是搁在大公主身上,变成了封夫荫子。

与平素对大公主的宠爱不同,这次公主夫妇离京相当的低调,皇上皇后也没有过度表示。这倒是一时之间让很多人坚信,皇帝只是派公主夫妇过去处理些皇室内务,无碍大局。

几乎就在苏日格夫妇带着几个堂弟离京的同时,李朝的二王子、延礽君李昑带着妻子,与教皇国的使节一南一北,同时进了京城。

延礽君已过弱冠之龄,却毫无年轻人的那种快活劲儿,情绪似乎有些低落。平素在王宫中,父王自然重视世子,又疼爱幼弟延龄君,而自己就经常遭到训斥。

这次也是一样,明明清国君主要求自己和弟弟一起来京城,可父王却以弟弟年幼体弱为由,只打发自己入京。临走之前,只是严词训诫自己要听从辅佐老臣的指引,不许肆意妄为,更不能为王室带来灾祸!

什么父子别情,压根没有这一出,反而是兄长王世子邸下将他叫过去,温言抚慰,给自己送别。唉,前路漫漫,自己这个质子生涯,恐怕不会很好过,甚至……

“前面的可是二王子吗?”

前方一个介于青年和少年之间的男人,面带笑容,身边带着一群人,还有太监。看服色,少年似乎是宗室,李昑翻身下马,就听那少年说道:“奉旨,接李朝二王子入宫!”

少年举止得体,李昑更是小心谨慎,很快他就知道了,这少年居然是皇侄,上国皇帝派了自己的侄子,一个国公来接待他。而不是让鸿胪寺或礼部派官吏来招待……

这是不是意味着,自己在这京城的日子,并不会很难过?

“我们是教皇国的使节,我们来见皇帝陛下,让我们进去!”

几个红毛洋人在西华门,操着一般人听不懂的鸟语疯狂大叫,弘晋歉意的看着李昑:“西洋人有时如外藩野人一般,倒叫二王子看笑话了。”

李昑客气的一点头,也不多话,就跟着这个宗室国公进入了西华门。他只是奇怪,为什么这个年轻的国公不称呼自己的封号,而非得叫他二王子呢?

这是胡人做主之后,上国什么奇怪的风俗么?

“皇上温和宽容,二王子不必如此担忧。”弘晋叫太监去报名之后,对李昑笑道,“二王子只要稳重些,必定不会出岔子。”

“多谢指点……昑既来到上国,尊驾也不必称呼在下二王子,称呼爵号就好。”

弘晋脸色就有点尴尬:“二王子有所不知,你的爵号正好是我父名讳,故而不敢直呼。”

李昑楞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既然是皇帝的侄子,又冒犯他父亲的名讳……天呐,这个人居然是废太子的儿子!

作为王子,李昑对汉学与官话都颇有了解,他和弘晋之间的交流伴随着通译,略有磕绊但也称得上是无缝交流。结果弘晋这话一出口,李昑的脸色也尴尬起来,不过他马上就道:“是昑无礼了,还请国公见谅。”

虽然两个人都还一副笑脸,可多少气氛尴尬起来,尤其是跟随李昑的李朝大臣,其中最年老那个,仿佛眼神抽筋一般使劲的给王子使眼色,唯恐王子犯糊涂和这个国公走的太近。

“皇上,西华门外,教皇的使节到了。乾清门外,弘晋阿哥带着李朝王子也到了。”秦吉了禀告道。

胤禔正在书写什么,闻言就道:“让那帮教皇使节滚回驿馆,朕先不见他们。弘晋和李朝王子,让他们现在就来罢。”

第291章 :继承者们的烦恼(1)

虽然上国皇帝最初说的是“想见见李朝王子”, 但谁都知道,李昑这个延礽君恐怕很难回国了。

跟随李昑过来的李朝大臣经常有唉声叹气的,还有盼着赶紧把自己调回去,换人过来的。这种情况下, 他们对李昑的态度自然不会多好, 也不会把他放在眼里。

本来嘛, 一个注定失去继承权的王子, 要两班贵族尊重他?他也配!

然而出乎李昑自己的预料, 他在京城的日子居然过得不错, 根源原因, 当然是因为皇帝陛下。皇上叫他入宫跟着皇子皇侄们读书, 李朝侍臣还要随从, 结果被皇帝身边的太监打发守大门去了……

皇帝又派人过来照顾他,李昑倒是不担心自己被监视,他一个落魄王子又有甚么重要价值。何况, 这样让他和妻子的日子好过许多,倒是意外之喜。

李昑每日出入宫中, 倒觉得这胡人的宫廷并没有自己……主要是自己父王他们想的那么糟糕,过去每次使节从这里回到王京, 王京中总会流传关于这个朝廷的种种奇葩流言。

诸如, “康熙皇帝在景山让妃子们披着床单或者虎皮爬行”, 又或者“先帝和他近侍、太监不能不说的二三事”等等,作为从小接受李朝特色儒家教育的王子, 李昑难免受到些影响。

但身处其中, 李昑反而觉得, 这京城的空气,可比王京中让人自在多了。虽然李昑嘴上和李朝官员说, 这里的宗室亲贵未免有些散漫,但看着那些年轻的皇室子弟可以自由的研究自己喜欢的学问,他心中自然有羡慕。

来京数月,出入宫禁,李昑认识了不少人。当日和那位弘晋阿哥弄得有点尴尬,加之弘晋身份敏感,李昑就躲着他,最近他和皇帝的三阿哥弘昸处的不错。

这位三阿哥很好学,在学问上进境很深,而且与时人一样,三阿哥在学问上,也有崇古倾向。比之探讨现在的问题,三阿哥言必谈三代,热衷训诂考据,夸人的时候最喜欢“古君子之风”。

皇帝本人却不是特别关注儒学,当然了,这只是李昑作为局外人的一些看法。虽然也有经筵日讲,但皇帝总是听着,或者是让宗室子弟和翰林学士们辩论,以促进学问进益,他本人并不经常发表看法。

似乎这位皇帝的关注点经常放在那些奇技淫巧上,就像……就像是当年同样来到京城,喜欢地球仪,喜欢和那些西洋人打交道的昭显世子。

李昑想起自己到京之后不久,和南越、琉球等地的使臣一起,并列在宗室之后,参与了皇帝召见教皇使节的那件事。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