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清穿之皇长子(262)

作者:因果定律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比如江宁织造亏空这件事。他花的这种钱可以叫□□经费,”直郡王给了个定义:“曹寅可能把一笔笔的这种账目记到账本上吗?说自己给某某遗民为了某某事件,花了一笔钱?不能拿到台面上说,也就这样了。”

“有些事情要明白根底,才能做出正确判断。你至少要了解大致的流程,才能知道哪里可能出问题,哪里可能被人哄骗。”胤禔一锤定音:“等这次回京,阿玛会让你们参与些实务,多看看朝廷各项事务的记录。”

这玩意就像高考,最好的联系就是做高考题,虽然孩子们学习生涯尚未结束,但学无止境,他们也不是为了考科举。胤禔想好了自己的安排策略,正在高兴,就听弘晗举手发言。

“阿玛,儿子总在宫里,难道要在宫中读您给的功课吗?”

这倒也是,胤禔想想:“那就再过两年罢,估计那个时候你就得离宫了,到时候再说。”

四月末,直郡王带着皇孙们返回京城,然后入宫禀告太后说皇上五月归来,六月拟定要奉太后前往承德避暑。老太太很是高兴,还拉着胤禔问道“你汗阿玛说了没有,十三、十四他们的婚事什么时候办?”

“太后妈妈,这个事儿倒是没听汗阿玛提起,不过论理,今年秋天也该办了。”胤禔笑道:“等得寿他们也指婚,妈妈就要抱元孙了。”

曾孙之子当为玄孙,然而要避讳,通常避讳称元孙。

说道得寿,老太后也叹气:“可不是这个话,本来啊你汗阿玛打算跟着十三、十四一起,给得寿也指婚来着,可那孩子偏巧病着,就错过了。”听语气老太太着实是很遗憾。

胤禔陪着老太太可惜两句,然后就听老太太惊喜道:“苏日格和弘晗的婚事也该有个着落了!”

这句话好悬把胤禔给吓哭喽,他一边想着老太太您可千万别操心,一边笑道:“妈妈,咱们家的女孩子都是二十上下才出门子,苏日格才多大。再有弘晗,还小呢,拴婚也不急于一时啊。您记得,孙儿和五弟成婚都不算早,太子就更不用说了。”

可算把太后的这个念头给熄灭了,直郡王觉得自己口干舌燥,心中还累得慌。他回头瞧瞧宁寿宫,这还没完呢,他还得去延禧宫然后才能回府。然后还得带着骁骑营去山东预备着迎驾,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相隔千里,站在康熙跟前的噶礼也在心中长叹,怎么陈鹏年滚蛋了,这种日子还没完?皇上您还想问什么啊!

康熙在同噶礼聊了两江的工作安排之后,兜圈子一盏茶的功夫,终于开口道:“你就任两江,太子可是极力举荐,太子很赏识你啊。”

“回皇上话,奴才是……只是三十五年那会同太子殿下打过一个照面。”噶礼小心措辞:“那会太子听说奴才运粮有功,夸奴才对战事有利,为皇上分忧,许是因为这个太子才记得奴才。”

“另外就是,奴才家中,皇上您知道的,同承恩公府上有亲。”

正红旗董鄂氏的确与赫舍里氏有姻亲,这事康熙确实知道,他点点头,道:“你即为两江总督,便要勤于王事。噶礼,不生事也是勤于王事,你要切记。”

噶礼一凛,皇上这是在明示他不要再搞风搞雨,他马上道:“奴才谨记皇上教诲,奴才一定和同僚和衷共济,尽到本分。”

“嗯,下去吧。”

噶礼退下,室内静默片刻,康熙忽然问道:“京中有消息来吗?托合齐那边?”

魏珠回道:“禀主子话,步军统领那边并无密折送来。”

“哦。”康熙靠坐在太师椅上,怎么会没消息,曹寅明明跟朕说京中有人去了噶礼府上。曹寅不会撒谎,那么……康熙仰着头揉揉脖子,托合齐……看来宫中之前的消息也是真的,托合齐已经靠向太子了。

若是旁人靠向太子试图捞到什么好处,康熙说不定不会生气。可托合齐的一切都是康熙给的,是康熙把他从安王府包衣提拔到了今天这个地步,结果他居然吃里扒外!

朕将京都卫戍重任交给他,朕信任他听他的消息,这就是他给朕的回报?若是他早早投向了太子,那承德之时,刑部案子……怪不得。康熙现在才想明白,为什么步军统领那边的消息,比富尔祜伦传来的消息要么晚一些,要么避重就轻为太子开脱。

起先他以为这不是大事,呵呵,倒是朕想的太少了。

凌普是真没闲着啊,老八跑到朕这,偶尔提到凌普交游广阔,朕还以为他是为了内务府之权而明争暗斗,原来凌普是真没少做事。朕以为他给太子逾制逾礼、奢靡享受就是了不得了,合着他在外头真没歇着。

这都是朕给他们的,结果毫无感恩之心,这会朕还没死呢,倒是挑好了下一个主子,巴不得等着新主子登基了!

好啊,好奴才,好孝子!

室内无人敢啃声,魏珠和梁九功恨不能把脖子缩进胸腔里,皇上的眼神好像要杀人似的。康熙一时间气的眼前发黑,他马上强迫自己冷静,可不能把自己给气死。

“来人,草诏!”康熙叫来随驾翰林,“替朕草诏,快马回京叫直郡王马上起行,来鲁苏边界护驾回京!”

第200章 :废储:闲话

胤禔在五月中旬就来到了鲁苏边界, 率领骁骑营迎接圣驾,在无战事的时候,其实动用骁骑营是非常情况,纵然直郡王尽力低调, 也引来了许多关注。

譬如河督衙门, 戴梓叫人过来三次询问直郡王是否需要什么帮助, 胤禔只好婉拒, 并给予私信一封。倒也不为了别的, 只是给与自己渊源甚深的戴梓提个醒, 未来将要有大风波, 他们这样的地方大员, 尽量少掺和, 就算要掺和也要秉持公心。

戴梓翻来覆去看这封信,秉持公心,戴梓怎么也想不明白, 直郡王为什么要给他这个提醒。这并非戴总督见识少,毕竟此刻谁也想不到, 康熙皇帝未来居然会玩一出“储位归属之共议”。

胤禔在原地等了三天,总算等来了御驾, 大队人马中皇上和皇上身边的人脸色都不大好。太子冷冷淡淡, 老三、老四一脸郁卒, 老五似乎有无限的话想说却说不出口。而老八,好像就老八心态平稳, 还是一派从容自若。

不说别的, 老八的心理素质, 胤禔是赞许的。人不要脸天下无敌的道理,人家八贝勒是悟了。

康熙也没有多说什么, 简略的问了一下京中、宫中情形之后,他就下令继续向北回京。而直郡王带来的骁骑营主要任务就是,取代毓庆宫侍卫,康熙一个都不用他们了,剩下的路途中,都由骁骑营来宿卫东宫,直入京师。

而回京之后没多久,康熙就下令按照原定计划,他将与五月末带领诸子女以及宗室大臣侍奉太后一同前往承德避暑。

“我真不想去……”胤禔枕在道琴的腿上,来回摇头:“我是真的、真的不想去!”

“我知道你不想去。”福晋掩口而笑,用手摩挲丈夫的胡茬:“要不你和汗阿玛说说,干脆留在京里算了,和汗阿玛说,陪着媳妇孩子啊。”

媳妇调笑他,胤禔抓着道琴的手放在嘴边轻轻咬了一下:“你这是气我……”此刻正是关键时刻,谁知道一时不察会发生什么事,胤禔纵然有心也不敢真的不去。

硬着头皮上吧,这涉及到他直王府全家下半辈子的活法,怎么能因为自己发懒就逃开呢。

直郡王是硬着头皮上了,可有人躲了,三贝勒上折子,老三说自己修书到了关键阶段,不敢懈怠,担心跟着避暑误了修书的事儿,岂不是辜负了汗阿玛的期待。

康熙捏着奏折想笑,这个老三真是……罢了,他就一辈子安安生生的做学问倒也不错。皇上动笔在上头批了三个字“知道了。”

胤祉看见奏折批复松了口气,在上次承德事件之后,他就小心的装起了鹌鹑,不想介入皇上和太子之间。三贝勒想的很明白,就是退一万步,太子真的倒台了,那前头还有直郡王这位皇长子顶着,后头还有老八虎视眈眈。

想起老八,老三打了个哆嗦,他当年还不太看得上这个弟弟,觉得他不学无术,一笔烂字多少年改不了。如今看来倒是自己蠢笨了,人家老八也不在乎这些,他所图者大!

啧啧,想想老八那个劲儿,三贝勒就怂了,你们争吧,三爷我先躲了。胤祉自觉书没白读,他不能光看贼吃肉,不见贼挨打。老八这会嘚瑟,难道以为汗阿玛能筹功吗?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