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因为他们是二叔的儿子,而二叔是太子?弘晗也明白太子就是储君,就是国本,礼仪地位上比其他皇子叔叔们更高,也比自己阿玛高。
但这和得寿、弘晰有什么关系呢?好奇怪,弘晗决定只有自己和阿玛的时候,要问一问阿玛。
“好,就要这样读书,修身治国而后平天下。”康熙高兴于两个孙子读书的进度,说道:“为什么要背书呢,并非令你们只是背书。死记硬背并无用处,而是让你们记住圣人所言,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等到你们长大的时候,就明白办差该怎么办,待人处事又该如何。”
“早年朕以为将天下书籍都背诵,就能垂拱治天下,等到登基日久,见过的经过的多了,才明白什么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康熙继续道:“你们的阿玛、叔叔都曾随朕巡视四方、要学着办差,读书也要历练。等你们长大了,也要如此。”
这是很正经的训示告诫,三位皇子赶紧带着儿子郑重行礼:“儿臣/孙儿恭领圣训!”
“太子、大哥,弟弟先带着弘晴回府了。”上书房附近,胤祉带着弘晴行礼告退,背着小书包的弘晴也和堂兄们告别,给二位伯父行礼。
等老三一走,太子就道:“大哥也是直接回府?”
胤禔摇头:“苏日格还在宁寿宫太后妈妈那里,我去将她带上一起回去,太子回毓庆宫,先请罢。”说着拉着儿子让到一边,请皇太子先行。
胤礽却没动,好像有话想说可又说不出来,迟疑一下,他也带着得寿、弘晰从日精门回毓庆宫。等那父子三人离开,胤禔才揽着儿子:“跟阿玛接你姐姐去,还有,今儿在你汗玛法跟前,弘晗表现的很好!”
“阿玛,”弘晗显得有点委屈:“阿玛不用哄我,儿子今天表现的其实不好。”
哟,怎么还委屈上了,胤禔停下脚步将儿子抱在怀里。身边都是王府的太监,秦吉了和全都也在,胤禔就抱着弘晗绕路月华门,走景运门去宁寿宫。这已经是前朝地界,衙门休沐,人也少,正好让他们父子说点私房话。
弘晗委委屈屈的将自己的想法问了出来:“阿玛,儿子不觉得自己读书比弘晰差,为什么玛法只问他和得寿哥哥读书,问的那么多。可儿子和弘晴弟弟,弘晴弟弟也就启蒙,可儿子也开始读四书了……怎么不问我呢。”
胤禔这会才发现,那种“为什么长辈没有更疼我”的问题,自己没遇上,可儿子遇上了!更要命的是,直郡王压根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作为一个“借尸还魂”的现代人,他一直带着点反权威的想法,在他看来,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而且胤禔原本已经成年了,他有自己的一套思路,并且在这二十年里,他的理念和思路逐渐成熟。
面对康熙这个“父亲”,尽管这位父亲很尽职尽责,也常有温情脉脉的时候,但在胤禔这里,康熙在情感上对他没有太大影响力。所以哪怕康熙从来更重视太子、更关注太子,更关注太子一系,在胤禔看来也没什么,他从未在感情上受到什么伤害。
因此,虽然胤禔重视康熙的看法和意见,也乐于琢磨一下,偶尔表现一下父慈子孝,还得注意自己不要太过。但这是因为康熙是皇帝,他的权力让胤禔不得不重视,而真正能在感情上牵动胤禔的是道琴,更是道琴和他的孩子们……
苏日格是他们的长女,是这一代头一个皇孙辈,可因为是女儿、是大姐姐,所以苏日格在成长过程中反而没有直面过这种情况,胤禔也就从来没想过。
但对于弘晗来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至少在这个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他会比姐姐更多的听到关于祖父的介绍,而那些说法都是恭谨的、是崇拜的,是小心翼翼,甚至是摆上神坛的。
当弘晗直面这种“汗玛法更关注堂兄,但我不知道自己哪里没做好,为什么会这样”的迷茫时刻,他的情绪反应和胤禔也不相同,所有人都说了不起的祖父更喜欢另外一个孩子,对弘晗来说有情感上的打击。
作为一个父母疼爱,上有爱他的姐姐,下有可爱弟妹的孩子,其实这种打击并不强烈,但弘晗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他很难处理的好。
胤禔快速捋清了思路,并庆幸自家一直鼓励孩子有什么话都能对阿玛讲,否则这孩子将这种心情藏在心里。往好了说,能促进他努力上进;往坏了说,谁知道哪天会不会默默变态,仇视比自己强的人。
谁愿意拿自家孩子赌这个!
“弘晗啊,你知道你二叔,就是太子,是太子吧?”胤禔轻声问道。
这个问题让弘晗点点头,可看着他阿玛的表情,弘晗又摇摇头:“您这么问,儿子好像又不明白了……”
第159章 :整顿思想
很久之后, 久到弘晗已经成为紫禁城主人的时候,每逢冬日,他依然会想起记忆中的那一年,父亲带着他在宫中长道漫步雪中的情景。
那天的雪下的不大, 弘晗被阿玛搂在怀里, 他已经六岁了, 按理来说不该再被抱着。可他的阿玛从来不像别人家的阿玛, 动辄对儿子吹胡子瞪眼睛, 阿玛对孩子们永远都是温言细语, 关怀备至。
那天阿玛说的话, 弘晗已经有些记不清了, 他只记得, 阿玛在他耳边告诉他,弘晗永远是他心中最好的儿子。外人或许不会像父母姐弟一样那么爱他,但这无关紧要。
“人有亲疏, 弘晗觉得,你的小叔叔们和你的姐姐、弟妹比起来, 哪边才是你的家里人?”
面对胤禔的问题,六岁的弘晗回答的毫不犹豫:“当然是姐姐和弟弟妹妹啦!”小孩子的脸上都是怀疑, 这个问题也太奇怪了, 这还用问么?
“那你讨厌你的小叔叔们吗?”
弘晗摇头, 他不明白阿玛为什么这么问,虽然小叔叔们不常和他们一起玩, 可这并不是讨厌人家的理由。再说, 不太熟悉, 谈什么喜欢讨厌的。
诶,弘晗愣住了, 他回头看着阿玛含笑的眼睛。这么说,是不是玛法对我也是一样的,并不是不喜欢,只是没有那么喜欢……
“这就是亲疏远近,并不是不喜欢,只是相比之下,你玛法对毓庆宫要更关注。”胤禔松了口气,看来小孩子不至于钻牛角尖了,也明白以己度人,那么他的心理疏导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
下一个阶段就是转移注意力,不过不是现在,胤禔道:“等咱们回家的时候,阿玛再给你讲,为什么你汗玛法更注意得寿和弘晰,现在咱们先去接你姐姐。”
要说弘晗真是个好孩子,男孩子这个年纪没有讨狗嫌就不错了,他家这个反而很乖、很贴心,胤禔就更不想对他多严厉。像他这样性格的孩子,慢慢引导就好,没的把好好的孩子唬怕了。
苏日格正被姑姑九格格拉着,俩人一起在皇太后跟前,听老太太对纯禧公主和恪靖公主讲那过去的故事。
因为额驸敦多布多尔济成为了土谢图汗,新婚不久,一直留在京中的恪靖公主今日入宫给皇太后问安。正好赶上苏日格跟着姑姑纯禧公主来给太后请安,而九格格一直养在宁寿宫里,这不就碰上了。
如今恪靖也嫁了,同她年纪相仿的九格格也会在明年被册封为公主,只是还没听说康熙相中了哪家的子弟。
恪靖看向一姐一妹的目光有些复杂,大姐姐毕竟是五叔常宁之女,被接入宫中,又是太皇太后、太后照拂长大,她也不想比较。但这个九妹妹,就因为当时五阿哥开始读书,汗阿玛为了不令太后觉着晚年寂寞,就将九格格交给太后抚养,汗阿玛也难免多垂问一二。
而且恪靖知道,不管是科尔沁博尔济吉特,还是喀尔喀三部,亦或是厄鲁特蒙古,都没有身份可堪尚主的适龄子弟了。所以这个妹妹要么如大姐姐一般,将来的额驸或许身份不够显赫,不会像她和荣宪、端静二位姐姐一样下降蒙古郡王亲王,但会留京做官;
要么就是下嫁旗下大族子弟,这也不奇怪,毕竟高皇帝、太宗皇帝都有女儿嫁入旗下大族,只是本朝还未有过。
额娘主位、有兄有弟,又被太后照拂长大,将来还有极大可能留在京城……恪靖有些微微的妒忌和羡慕,自己额娘就生了自己一个,虽然与宜妃同属郭罗多氏,但别人有到底不如自己有,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