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清穿之皇长子(178)

作者:因果定律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王爷,侄少爷不是您说他身体不好,怕下雨,让他留在了驿馆。”

胤禔这次出京带上了富格和鄂尔泰,富格一直跟着顾贞观读书,据说对水利也很感兴趣。而鄂尔泰同富格交好,又是正经的直郡王门下,干脆一起带着。

富格长的既不像父亲、也不像母亲,他长的像明珠,打小又被祖父母养大,聪明伶俐就是身体不好。不过虽然看上去是个娇养公子,但富格本人还是很坚韧的,只不过容若曾经私下对胤禔说过,总觉得这个儿子心思有些重。

胤禔回到驿馆也没让人通报,直接去了富格那边,走到门口就听见里面有人聊天。

“沈先生遍历名山大川,难道也觉得海运不如漕运么?可学生认为,元代都能采用海运,未必我朝不行,这样也免了每年疏通内河航道了。”

沈瞭的声音慢悠悠的,如今听起来还真有几分高人逸士的范儿:“毅庵这话错了……”话说到这里,胤禔已经推门进来。

“王爷!”

三个人都起身行礼,直郡王摆摆手,笑问沈瞭:“中正怎么来了?”

沈瞭起身道:“福晋想您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再有还得给王爷送些东西。”

富格同鄂尔泰很知机的退下,只剩俩人的时候,沈瞭将康熙对毓庆宫太监的处理、和对索额图等冷处理告诉了胤禔。

“怪不得福晋让你过来,换个人还未必将事说的这么清楚。”胤禔揉揉眉心,“皇上的心思,你看呢?”

“我临走之前,倒是从明府那边听说,皇上似乎对长泰很不满意。”沈瞭斟酌着说道:“似乎皇上还是盯着赫舍里氏,只要皇上的目光还盯在赫舍里氏一族,那么太子就稳如泰山。”

起码康熙追责的态度不是朝着太子来的,倒霉的是赫舍里氏,太子看上去依然是备受皇父爱重的储君。胤禔如今也看明白了,康熙对太子轻易是不会撒手的,不到迫不得已,皇帝绝不会放弃权力布局。

“你先留下,咱们把永定河这边好好看看,堤坝该修的还是要修。”

胤禔说话的时候,沈瞭肉眼可见的松了口气,照他来看,直郡王现在要做的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积累人脉和人才,不断的拓展皇帝对他的认识,让大家都看到直郡王不止能打仗,他能做的多了,但是,不能早早的暴露目的。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到了这个地步,就是半真心、半假意,真真假假,分不了那么清楚的。

第135章 :糟心

漕运总督同河道总督通常关系不错, 因为漕运的效果同河道情况有直接关系,能将关系处理到当年靳辅和慕天颜那个地步的,也实在是少见。

如今的漕督桑额是汉军镶蓝旗,不巧, 也是胤禔门下。桑额的阿玛是三等懋烈侯李国翰, 这一支原本都是郑亲王—也就是简王大宗门下, 康熙削简王佐领的时候, 把这一支拨给了胤禔。

正因于此, 直郡王莅临河督衙门, 隔壁的漕督也赶着找借口来拜见旗主, 漕督桑额是李国翰的第三子, 说实话, 搁京城里,三等候也就长子能落个实惠,桑额还是靠出生入死赚军功爬了上来。

“这位桑漕督有个好处, 他是旗人,不太通漕运河务的……”戴梓对胤禔道:“所以他从来不多嘴, 都是靠老吏师爷和臣,还有江南河台帮他维持。”

公事靠师爷、同僚, 大家一起好, 这个做官思路也挺牛。自秦汉以来, 做官的人都容易面对突然变换工作,一时半刻与工作内容搭不上的问题, 所以有家底的官员都会配备完整的工作团队, 包括不限于银粮师爷、刑名师爷等等。

桑额身边也少不了这种人, 但他本人也是蛮会做人,还明白闹的不亦乐乎, 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的道理。

“相处的好就成,河督这个职务,就怕同僚怄气耽误正事,皇上很忌讳这个。”胤禔看着河督衙门的院子,对戴梓说道:“等桑额过来,见一面我就回去了,之前已经给皇上上了折子,若是要修堤,还是要从永定河开始。”

“永定河流域尽是京畿重地。”戴梓默默赞同,而后却道:“之前听富格同那位沈先生说起漕运、海运,如今的年轻人愈发有见地了。”

“阿瞭是梁汾先生的学生,富格嘛,也算家学渊源了。”直郡王看着远处,问道:“文开,你看那船,是不是漕督衙门的?”

漕督桑额就在这艘船上。

桑额大抵是某种旗下官员的缩影,他一下船就提着袍角一路小跑冲到了胤禔跟前:“郡王爷!奴才给您请安了!”

太热情了,作为二品官、勋戚子弟来说,桑额这个态度热情的让胤禔有些不适应。但桑额的热情还没完,在简单的寒暄之后,桑额赶着问道:“敢问大千岁,府上小格格还好么?去年听说福晋同小格格略有小厄,奴才赶紧派人回京命人为福晋与格格祈福。”

“奴才想着,这可是正经本主福晋和小主子,奴才岂敢轻忽。”

这话说的……胤禔仔细看着面前的河督,许是多年不打仗,改做文官之后养的不错,桑额如今黑胖黑胖的,气色倒是很好。

“王爷,奴才忝为漕运总督,但您也知道,奴才是武将出身,长久以来,还是多亏已故的靳督和如今的戴督帮忙维持,总算没有辜负皇上的栽培之恩,也算没有给大千岁您脸上抹黑。”

胤禔终于绷不住笑容了,他似笑非笑道:“大千岁,桑额你这是叫谁呢?这里有人头衔是大千岁吗?你倒是很会给人发明爵位啊。”

桑额一愣,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回怎么还拍马腿上了!

他当然不知道,胤禔一贯忌讳什么“大爷”“大千岁”之类的称呼,但桑额毕竟艺高人胆大,此刻尽然还是凑过来:“奴才不懂这些,只、只是心中推崇王爷,一时激动,有失大臣体面。”

人家这样说,胤禔也没法发作,只是难免对他有些看法。戴梓站在一旁,心中暗笑桑额自作聪明,桑额平素总怕有人在京城说他不务正业,不懂河务。

李家在皇上跟前说不上话,好不容易旗主变成了直郡王,可直郡王似乎对门下不那么出众的人家感兴趣。像他们这种有爵位的,直郡王反而不太热络,似乎在刻意疏远他们。

戴梓觉得这位直郡王真是越来越老道,提拔一些出身平平的人,可以选出一些死党,可那些世侯们油滑的很,有需要的时候攀过来,没必要的时候闪开身子又是一条好“忠臣”。

既然如此不如一开始就不搭理,反正堂堂皇子也不需要非得和他们搞好关系,又不是要拉帮结派。这么一想,十数年前明珠的倒台,给了这位郡王不去重蹈覆辙的警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其实最稳固的所谓“党”并非那些高门显宦,而是一直能作为生力军的中下层骨干。这位王爷如此的稳扎稳打……戴梓在旁看着已经恢复正常的郡王同桑额,越琢磨越有滋味。

而河堤上的直郡王同桑额已经谈到了内河漕运不能轻变的难处,桑额一边擦汗一边后悔,自己这马屁不仅没给少主子拍好喽,反而被问的哗哗流汗。

“桑额,你好歹是漕督,难道将来到皇上跟前,也来个一问三不知?”

直郡王的语气不太满意,桑额赶紧解释:“王爷,奴才是武改文,不过什么都懂那是几年前了,奴才现在还是懂的。”

胤禔给了个不信任的眼神,就听桑漕督急切道:“譬如这漕运与海运,还有这些年漕运每年运送货量,增加减少都会有什么后果,漕运对于两岸的影响,这奴才都是知道的。”

“哦?”胤禔瞧着桑额,饶有兴致的问道:“那么,桑督对漕运和海运怎么看的?说说嘛。”

这桑额虽然有些惫懒,平时也的确靠着南北两位河督帮忙,但他自己的确也是下了功夫,这几年下来看多了情况,可说的也就多了。

“王爷有所不知,其实从成本来看,海运省事省钱。”桑额讲的很细致:“前朝就有人说干脆效法元朝,都来海运,可彼时前朝大臣都不乐意,提起海运就说成本更高,最后就搁置不谈了。”

“依你看,问题究竟出在,本朝难道就可以改么?”

桑额道:“奴才浅见,不值得。”

漕运涉及的不只是海上的不稳定,这是小问题,大风大雨漕运一样抓瞎。这里头主要是百年来什么漕帮、包括漕运衙门各方的利益,何况不说这些虚的,一旦改成海运,内河漕运两岸原本出工的百姓怎么说?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