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清穿之皇长子(161)

作者:因果定律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直郡王赶回京城的时候,北边已经是寒冬腊月了,他带人直接入宫交接。而已经得到消息的郡王府上,道琴抱着才满月的小儿子,笑着对女儿说道:“你阿玛回来了,一会带着弟弟在门口接阿玛,知道了吗?”

苏日格很高兴,不过还是提醒额娘:“您还是操心操心弟弟罢,刚才我告诉他,等阿玛回来要大声喊阿玛,结果他居然告诉我,他不记得阿玛长什么样了!怎么能忘了阿玛的长相呢。”

已经满六岁的苏日格绝对理解不了三岁小孩的想法,道琴失笑:“因为你弟弟还小啊,他那么小没记性的。你听额娘的,一会一定要告诉弟弟哪个是阿玛,好不好?额娘最放心苏日格了。”

小格格被额娘哄得一愣一愣的,马上自信的点头:“额娘您放心,都交给我!”

女儿长大了,道琴满心都是喜悦,而且很能撑得起事,到哪都不怯场。上能在太后曾祖母膝下承欢,下能在家管教弟弟,苏日格简直是全能小姐姐。

而府里如今有了两个阿哥,道琴的心情也放松很多,这样比较保靠。就是不知道,有没有人告诉胤禔,他又多了个儿子。

康熙见到胤禔的时候吓了一跳,前段时间都在草原上还看不出来,如今康熙一打量,这才发现大儿子已经黑的看不出本色了。

“好了,差事交给内务府安排,朕会让塞布腾和车凌去看他们。”康熙道:“朕给你放假,赶紧回府歇歇,这一趟你也辛苦了。”

中年皇帝慈爱的看着自己的儿子,但青年的直郡王却敏锐的发觉,皇帝有心事。康熙虽然对待子女很多时候挺感性的,但这个态度不像是看见阔别数月的儿子,似乎有点感慨。

胤禔马上想到,是不是毓庆宫又出什么事儿?他想着,离开了乾清宫,而康熙坐在西暖阁,独自叹息。他想到了太子来迎候他,自己高兴啊,儿子孝顺啊,可刚刚回京,皇帝就听说了一些非常不好的传言。

有时候在皇帝耳中吹风并不是需要某一个人,贴在皇帝耳边说小话,只需要一点小手段就够了。特别是在这个皇帝是个非常、极为关注儿子的父亲。

比如对于皇帝来说,他回京、回宫不止会看太子监国的成绩,他也会很自然的关心一下太子的生活:谁去了毓庆宫、太子时常召见谁、毓庆宫几个小阿哥身体好不好、太子和太子妃相处的怎么样等等。

这么一关心,就关心出问题来了,太子的哈哈珠子德柱长期在毓庆宫停留……

皇子们亲近哈哈珠子,这很正常,从小一起长大嘛。可毓庆宫是什么地方,德柱又是什么人?举例子的话,胤禔的哈哈珠子如今该从军从军,做侍卫的做侍卫,总有个名目。

可德柱既无品级,也无具体差事,长时间停留。康熙盯着毓庆宫的记录,不管太子究竟在和德柱干嘛,康熙都不打算追究,小孩子可能一时好奇什么的,这不奇怪。

但不能什么都不做,康熙用指甲按了一下这个记录,然后决定让长泰来做领侍卫内大臣,让他去督导一下太子。

第120章 :生变

“阿玛!”

“哎哟, 我大姑娘!”胤禔把飞奔而来的宝贝闺女抱起来转了一圈,然后就听小格格表示:我已经是大孩子了,阿玛你快看看弟弟。

他们家大阿哥眼神很清澈,也很懵。胤禔一看就知道, 儿子这是认不出自己来了……本来嘛, 小孩子没啥记性, 这会看见黑煤球似的胤禔, 认不出来很正常。

“还记得我是谁吗?”胤禔低头看着儿子, 语气很温油。

小阿哥的奶娘小心翼翼的站在后头, 玩命的给小主子使眼色, 然后小阿哥不负众望、奶声奶气的喊道:“阿玛!”

“哦, 咱们家大哥儿也会叫阿玛了!”胤禔拉着强烈要求行走的苏日格, 抱着叫了阿玛之后抓着阿玛不放手的儿子,向门口的妻子走去。

“这就是咱们家老三?瞧瞧,咱们二阿哥长的也好。”白白净净的小婴儿, 乖乖的被胤禔抱在怀里,黑亮的眼睛点漆似的看着他。

两个大孩子被放在炕上, 道琴微笑着看胤禔抱起小儿子,哦哦的哄着他。连屋里的太监、丫鬟脸上都带着笑, 福晋就叫过自己的丫鬟沁林:王爷平安回来, 又要过年了, 往年恩赏之外,再多加三个月的赏钱。

这几个月, 直郡王府上下都安安分分, 特别是福晋身边的人, 并没有趁着郡王爷不在家、福晋有了身子,小主子年幼而作怪。既然如此, 道琴也不会亏待他们。

“这一年家里劳累你了。”

晚些时候,孩子们都被抱了下去,胤禔和道琴腻在炕上拉着手说话。道琴看着胤禔乱七八糟的头发笑道:“这有什么劳累,只要你平安回来,我和孩子们就不担心了。你不知道,咱们苏日格……”

在道琴说女儿给自己祈福,盼着阿玛早点回家等等话中,胤禔慢慢睡着了,和塞外风沙比起来,府里暖烘烘的热炕就是天堂。

“王爷累极了,明儿吩咐膳房送王爷喜欢的饺子,还有早吩咐他们预备的卤牛肉,都送过来。”

赵顽听命退下,他先去膳房,而后他们还得给全都接风。陪着王爷千里迢迢去漠西,这一趟几个陪着去的太监也是辛苦不小。可是侍卫能正大光明的有个前程,有赏赐,他们这群太监就私下吃个饭罢。

其实赵顽还是挺知足,当初在宫里,太监是被作践的最多的。前朝也作践太监,但宫女也死得多,洪武、永乐两朝皇帝都大规模因为宫廷隐私而大量杀过宫女。

换成本朝可好,民间女子不用提心吊胆被选拔入宫了,而入选包衣是良籍,人家是入宫服役,到时间是要出宫的。如果太监和宫女一起摊上事,宫女还有很大机会逃出生天,太监基本必死无疑。

再摊上个对太监格外苛刻的皇帝,他们真是夹着尾巴过日子,赵顽当年在内务府就看过被活活打死的小太监,就在他们眼前。至于罪名,据说是传话传错了……

赵顽是很久之后才想明白,那个小太监许是得罪了谁,被推出来送死。

他小心翼翼的当奴才,好不容易才熬到了离开内务府被送到阿哥所,而新主子夫妇都不是爱作践人的性格。每次想到这些,赵顽都要念声佛,老天保佑,他这条贱命好歹还在。

“石头!”秦吉了疯狂给他招手:“赶紧过来!”

秦吉了的徒弟殷勤的将赵顽迎进来:“赵爷爷,我师父和全爷爷都等着您呢!”

胤禔腊月归京,转眼就到了新年大宴的时候,直郡王府从大到小都要入宫。随着宫廷中礼仪规矩逐渐完备,如今也不像胤禔小时候那样,一起在宁寿宫陪着太皇太后与皇太后了。

今年胤禔得参加三场正经大宴:元旦皇帝在太和殿赐宴宗室王公与大臣,元旦次日的乾清宫亲藩宴,另外康熙还让他参加保和殿大宴—这个是招待外藩的。

除夕当夜,是康熙率领后妃孝敬太后,未成婚的公主们倒是可以留下,皇子们不分年纪都是行礼之后就退出去。

而道琴带着孩子们在除夕和元旦都是先去宁寿宫给太后问安,然后又带着孩子们去延禧宫,这就可以歇一会了。每年过年都和打仗似的,来回的跑。

等下午的时候,道琴就带着孩子们回家,然后就是各府互相拜年。直到正月十五宫中再次开宴,然后宫外各府再进宫。

胤禔觉得参加宴会比打仗都累,而且现在这么看着,才明白为什么说“帝王家感情疏远”。如今从老三到老五,明年会陆续出宫开府。以后再说“团圆饭”就是自家几口人的团圆饭,而不是和宫中的团圆饭了。

随着年纪增长,虽然不必说分家,但实际上诸皇子、公主成婚开府,就和民间分家差不多。很自然的,逐渐就会疏远起来,这也是必经的道路。

胤禔站在乾清宫廊下,今天不算很冷,因为下雪了。小孩巴掌大的雪花飘飘落下,很快地面就积了一层,小太监正搬了盐过来洒在地面上。

外头两个人结伴走进来,灯笼昏黄的光一照,胤禔仔细一看,发现是堂弟富尔祜伦和姐夫班第。

“大哥!”富尔祜伦高兴的跑过来,“大哥来的这么早!”

胤禔笑道:“还没恭喜你呢,我那小侄儿好不好?”

“好,满月之后汗阿玛在大营还写信回来,说让好好养着,等孩子再大些他给赐名。”富尔祜伦笑着说。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