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阿哥一声长叹,当初收到诏书,让自己随太子去军前,自己还满怀骄傲。大阿哥那份军事才能一般人学不来,而太子一向被康熙夸读书好,又对小阿哥说太子是榜样表率。
小阿哥们耳薰目染,除了老五、老七之外,胤祉、胤禛、胤禩都努力读书,而且对太子都是尊敬。可如今看来……太子离汗阿玛太近了,有道是近则不逊、远则怨。
难怪额娘早早告诉过他,和姐姐们走得近倒也没什么。对大阿哥就寻常兄弟相处,对太子就好好敬着!这是让他敬而远之嘛,胤祉使劲捏了一把自己的脸,我怎么现在才明白呢!
唉,当时自己跟着太子去行宫,看老四假装不在乎、实则羡慕,还觉得我真是幸运,早生了一年。可现在胤禛、胤祺他们肯定早就睡了,而我,还在犯愁。真是福兮祸兮,无人能够预料啊。
小夫妻甜甜蜜蜜,小阿哥们独守空床,而老父亲康熙的凄风苦雨也要结束了。他思来想去,觉得太子或许是太担心了,吓得僵硬了,又或者太想让自己放心,于是显得有点“木”。
肯定不是儿子不关心自己……一定不是!太子还小,需要朕的爱护、包容、引导,所以不能把太子想的多么冷血无情,这对儿子不公平。我的太子必然是个孝子。
康熙觉得自己的家庭生活依然是温暖而美好的,然后他就叫来梁九功,让他带人布置一下,预备笔墨纸砚。皇帝靠在炕上,随意写出几个名字:佟国维、索额图、简王雅布……
另外一列写的是:保清、班第、纯王、裕王、恭王……后面还有几个大臣的名字。
前一列是定好了要给处分,而后一列是要褒奖的,褒奖最重要的就是前两位。班第就加爵,他如今是三等台吉,康熙打算给他个辅国公,然后宣布大格格会下降班第。
而保清,康熙的毛笔在纸上划拉,正经封郡王,得给他儿子选个响亮的封号。康熙先是找出了自己这一辈和太宗皇帝膝下诸子的封号,比如裕亲王的“裕”,满语是丰富、宽裕的意思;恭王的“恭”是恭敬,纯王的纯是“朴实、纯正”。
而太宗诸子、世祖的同辈封王,如承泽亲王是“有恩”、显亲王是“显赫”—这是太宗长子豪格的封号。
那么自己的长子封爵,康熙揉揉太阳穴,将吉利好听、适合做封号的字看了一遍又一遍。又想到了胤禔平素为人,康熙想到长子如此正直无私、真诚直率,“直”就很好。
这也是自己对儿子的期许,要一如既往的正直坦率,做父皇的栋梁。那就这么定了,康熙满意的将封号填上,然后看着其余几个人。
富尔祜伦还小,这次也是跟着见世面居多,但好歹跟着胤禔一起抓到了人,还是要有赏赐的。康熙决定照例赐银,然后明年就给他挑个好福晋。
至于裕王,不功不过,也是赐银。而恭王和信郡王压根没赶上打仗,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就不做处理,也不赏赐。
康熙操心战后封赏之事,宫外大臣们也在各自念叨这些,有如裕王“反正该做的都做了,随便罢”,还有如恭王“黄花菜都凉了,皇上就是存心让二哥捧着他自己儿子立功,我们就是陪衬!”
还有如索额图“有点担心”,和明珠“虽然我也用精锐做卫队,但是我没往战场上凑呀!”
明府,明珠和夫人抱着自己新鲜出炉的孙子,如此笑道。这是容若和沈宛的第一个儿子,明珠虽然不缺孙子,但他们家这一脉也不是什么人丁繁茂的人家。
反正明珠找了一大堆理由,最后还是觉罗氏夫人表示“这孩子是咱们家的血脉,既然沈氏姑娘跟了成德,你扯什么多废话干什么,你还要不认孙子?”
明相没词儿了……于是又是明府其乐融融的一天,夫人看着他抱孙子的样子,忽然道:“对了,你不是说皇上这回要惩处那些扣着精锐,不好好打仗的人,那你……”自己丈夫什么样,夫人是知道的,明珠是最惜命的一个人,这肯定少不了他。
“无妨,我只是预先准备,又没有跑到战场上显摆自己那点小聪明。”明相对小孙子做了个鬼脸,被夫人嗔怪为老不尊之后,又道:“这回要倒霉的是索额图,还有佟国维,别看佟国纲死了。”
人死为大,康熙不会追究甚至会褒扬大舅舅,但是佟国维战后种种行径,康熙必定会知道,知道了就会有所惩处。皇帝的舅舅,在不耽误正事的时候才是好舅舅。
果然,就在大阿哥和大福晋沉迷床笫之欢的时候,康熙下令让左都御史小于成龙、和郭琇一起召集诸将问话,务必要将这次左路军出现的种种问题揭发出来。
“郭琇那个搅……那是个臭石头。”索额图在毓庆宫对胤礽抱怨:“叫他和小于来问话,军中上下那点事,还不得被扒层皮。”
胤礽正在写字,此刻放下笔道:“乌兰布通,倘若不是大哥说动了王伯,这场仗还不一定打成什么样。汗阿玛要查也是正理,索相你没干亏心事,不必担心罢。”
“这次长泰舅舅虽然没得着什么机会,不过汗阿玛前日召见,还对我夸他实心用事。”胤礽因为康熙的召见,也是心情不错。“多做些实事,少惹汗阿玛生气,又有什么可担心的。”
索额图神色郁郁离开毓庆宫,胤礽看着手里的字,满意的笑了。这次宗室里参战的铁帽子,康王无功无过,简王要挨处分,其他宗室子弟在乌兰布通不肯乖乖听从将领的,也是要完蛋。
而受到褒奖的,受到赏赐的都是近枝,自己这个太子又地位稳固,他们立功才是正该庆贺。胤礽就道:“来人,替孤寻些合适的礼物,等过些日子汗阿玛下诏为大阿哥封爵的时候,送到头所。”
泗水亭中,顾贞观却对胤禔说道:“大阿哥,您保持这样就很好,千万千万,若是皇上对您有额外的封赏,千万要力辞。”
“现在说这些太早了罢。”几个人都在室内,容若裹着皮袍皱眉道:“皇上现在不会有那种心思,先生想太多了。”
“所以只是提前让阿哥心里有数。”顾贞观笑道:“我最近一年多都在读史书,遍历诸史,其中如唐太宗之爱子,结果承乾与魏王泰不得立者有之。如汉武帝爱戾太子,可以遭遇小人挑拨,父子终不能相安者有之。”
“也有唐高宗的章怀太子为王的时候,与弟李显不睦。甚至有孙和、孙霸兄弟,因为孙权的偏爱而最后相残。”顾贞观叹道:“说这些无非提醒阿哥,您即将封郡王,是诸皇子中头一个,要小心小人作祟。”
“先生是说,如果有人想在太子身边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就可以撺掇太子,将我视为假想敌?”胤禔笑道:“或者,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在皇上耳边说,皇长子谋求储位?”
“正是。”顾贞观肃然道:“但我还要另外告诉阿哥一句话,如果您真的想做事,有想法,还不能怕旁人怎么想。皇上心里爱重您,虽然不希望您与储君争锋,但也绝不希望您做个畏首畏尾的人。”
“顾先生,那您总得说说,该怎么办啊?”容若听的都两眼冒金星,他表弟既不能这样,也不能那样,那要怎么办?
第84章 :前兆
“孝顺父亲、友爱弟弟。大阿哥是长兄, 只要掐住这一条,您永远吃不了大亏。”
“阿哥甚至不用考虑亲疏远近,寻常关心即可,因为这么多年, 您都是那个性格疏阔的大阿哥。皇上习惯了、太子习惯了, 宫中所有认得您、了解您的都习惯了。”
顾贞观说着, 自己都感到了热血沸腾, 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 要么出仕为官, 匡扶家国。除此之外, 还有什么比作为谋主, 立下从龙之功更让人满足。
或者, 当年那么多复社子弟沉沙折戟,但自己能另辟蹊径呢?
但如今说这些为时尚早,顾贞观并不明说, 似乎只是告诉胤禔:阿哥现在已经踏入朝堂,风险是一定存在的, 有些事情必须注意。但前途是光明的,别踩死线可保无虞。
“顾先生觉得, 将来有一天, 汗阿玛会扶持我来对付太子?”胤禔直白的甩出这个问题, 容若在旁边叹了口气,他觉得这个问题很难说。
顾贞观并未思考太久就给出了回答:“那要取决于皇上的寿数、您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 和您与太子的关系。我思考良久, 本朝的情况, 皇上必是乐见太子有人辅佐顺利继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