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女帝传+番外(110)

也许是这些人明白这批银两的重要性,这批银子到达汴州的时候,还能剩下近十五万。

汴州府尹没有格外的拖拉,立刻派手下就近征集粮食,押往何南道救灾。

而这十天里,黄河之水在鲁南持续泛滥,几乎在经过的地方形成新的一条新的河道。

鲁南水灾造成的影响持续扩散变大,大量受灾的平民百姓没有得到妥善的安置,没有吃喝住房的情况之下,开始集中前往周边府城。

魏州在和北道,亦是有大量灾民在城外和其他县城集中。

将近六月底,朝廷开始在各州府开展赈灾活动。

受灾面积太大,灾民太多,赈灾银两完全不够,灾民本来怀有期望,之后变得绝望,饿死病死越来越多。

没有物力财力,黄河决堤并没有修缮,河水持续冲刷鲁南。

经过一个月,黄河本来由历史上的东汉故道入海,如今是在水灾泛滥的鲁南形成了新的河道。

河水从汴州改道,流经曹州、充州、沂州等地,最后由海州入海。

鲁南、豫南一个六月未见滴雨,又因黄河水改道经至鲁南。

这造成了魏州、澶州、德州等黄河旧道周边各地旱情初显。鲁北等地田地皆尽干涸,粟黍麦苗全部枯死。

此时,百姓尚且有些余粮。而一旦入秋没有粮食收获,那时,鲁北和豫地都会发生严重饥荒。

魏州城各种粮食蔬菜的价格也是疯狂上涨,酒楼之类的餐饮行业物价也是上涨不少。

穆清阁和仙亭居都不例外。

而煤场生意已是大大缩水。

这日,秦箐眼瞧着魏州城外灾民越来越多,饿死堆积的尸体也越来越多,终于是决定做些什么。

秦箐心里到底还是受不了这么多百姓因赈灾不及时死于饥饿。

清晨,秦箐的房间。

两道黄色的光柱从窗外斜直照射在书桌上的账本。还有另外两道则是照射在秦箐胸前衣襟。

黄白色的书纸上,方形的光斑明亮刺眼。

秦府的女管家墨澜端手伫立在书桌旁,眼光一动不动看着书桌账本,静静等待秦箐清点完毕。

良久,秦箐长吁一口气,将账本合上,揉了揉疲劳的眼球,转头看向墨澜。

“墨澜,如今我们府上也是有了不少钱财积攒了,你觉得我拿出一部分用来赈灾如何”

墨澜父亲是个家境还算殷实的读书人,从小她便识了诗书。

那年遭灾,墨家受到恶官欺压敲诈,家破人亡,墨澜独自一人流浪,沦落至奴隶贩子手里。

再后来,她被秦箐买回府中,到如今,已是两年。

这些天里,墨澜一看见外面那些面黄肌瘦的灾民,仿佛就看见了当年落魄的自己。

同情又是无奈,只恨自己没有任何多余的力量帮忙。

墨澜一听自家小姐要赈灾,心中是一喜,连忙带着兴奋的语气赞同,“小姐心善,若是小姐愿意去救济外面受苦的灾民,那些灾民心里永远记住小姐的好的。”

秦箐望着窗外的艳阳,摇头叹息,“可惜朝廷救灾不够力度,秦府财力终是有限,再怎么努力,在这些灾民面前,也只是杯水车薪罢了。”

起身,她紧接着命令,“既然如此,墨澜你下去准备钱财,想法子收购一些粮食,等足够后便开设粥铺救济城外的灾民。”

“小姐,我明白了,这事情一定会很快办好。”墨澜屈身行礼应下,声音激动无比。

转身再抬头时,她眼圈微红。

过了一日,墨澜终于是将足够的粮食买来,米粥亦是在府中煮了半熟,与此同时还备有一些面馍馍。

一切物资顺利筹备,第三日一早,秦箐安排十名家丁带上去城外开设粥棚赈灾。

等墨澜一行先了府,秦箐很快亦是随后出了城去。

她也想看看城外边灾民遍地的情况如何。

灾民并不被允许进城来,如今魏州街道上除了人们脸上有些许愁容,并看不出来外面是遭了灾的样子。

路上,一队官兵用马拉着板车从城外回来,经过了秦箐身边。

秦箐忍不住好奇看了一眼,那板车上是一袋米以及小半桶米粥,说是米粥,米汤却是清澈如水。

这些官兵,看样子该是刚从外面赈灾回来的。

秦箐又抬头看了看天色,该是巳时过半了。

巳时过半……

她低头喟叹一声,默默出了城门。

城外,墨澜一行人推着车带着食物已经是在一处空地。

城外还有一些商人自发开设的救灾棚,秦箐一眼望去,虽不多,也是有五六家的。秦箐心里有些欣慰。

果真任何时候都不会缺少心善的人。

那粥棚外面,围了一层又一层蓬头丐面的饥民。后面的灾民,望着前边得到米粥的人,眼睛里全是期待与奢望。

秦府棚子还未搭建,秦箐突然是见一个粥棚外围,有个二十来岁汉子,急着想要挤进去弄州饱肚子,却是在犹豫不决。

这时,汉子是瞧见不远处又多了一个粥摊,顿时忍不住冲一堆人群兴奋大喊,“乡亲们,快点这边来,这边有新粥摊了。”

说完拿着手里的泥碗就往秦箐前边的粥摊这边跑来。

秦箐瞧见那汉子老实巴交的样子,本来是愁眉不展的心情,瞬间是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这种饿肚子情况下,居然是先还想到其他乡亲,这汉子的确让人称赞又颇为无奈。

那些还饿着肚子却没能得到食物的灾民,仿佛是瞧见了无尽的希望,无精打采的神色瞬间变得激动无比,眨眼间就拼命的往秦府粥铺围了过来。

而已经是喝了米粥,却没有填饱肚子的那些灾民,见此,也是从地上爬起来蜂拥而至。

沧海一粒粟。——可叹。

第139章 城门所见

那汉子只在一刹那间,就被蜂拥而来的人群挤到了最后边。

汉子本来兴奋的神色,看着前面一群又一群的人,瞬间变得不可思议,愣愣低头看着自己手里的碗。

秦箐只觉得十分滑稽,心底想开怀大笑一场,不过周围这种情况却是让她强忍着了。

在这么多人面前,她毕竟是一介女流,这一笑怕是要出尽洋相。

秦箐捂着满是笑意的嘴,从自家粥摊边上拿了一个凳子坐了下来。

家丁的动作很迅速,粥棚瞬间被搭建好了,墨澜从旁边拿出秦府以及穆清阁的招牌挂上。

围着的灾民大多是外州来的,对秦府不可能熟悉,却是也听那些县里的老爷员外提起过魏州城第一楼之一的穆清阁,名声是传遍何南几州。

里面有几个魏州本地的灾民,恰好是周县来的,见到秦府和穆清阁的招牌,瞬间激动起来。

那秦家可是两年前从周县发家的大老板!

此时还没开粥,有人内心感动,怀着无比兴奋与感动的心情,他们开始和周边一些人交谈起秦箐来。

秦箐默默听见他们对自己的议论,心里依旧是想笑。她还是没有从刚才那汉子精彩的一幕中镇静下来。

秦府粥铺米粥还是半熟,是需要加热煮一会儿。

家丁带有大型煤炉和蜂窝煤,很快就架好大锅开始煮粥。

不过粥铺还有很多的馍馍可以发放灾民填肚子的,这东西要比米粥更饱肚子,但是秦箐老早规定了这些馍馍是要和米粥一起发放,免得施粥造成区别对待。

又过了一刻钟,粥铺开始施粥了,本来还有些躁动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都在挤挤攘攘朝最前边来,想要最快地吃到食物。

家丁在施粥,墨澜站在旁边,见场面有些失控,上前安抚急躁的灾民,“各位不要急,一个一个慢慢来,已经吃了粥的先让让还饿着的,秦家粥摊除了米粥,秦小姐还给大家准备了馍馍的,足够大家吃一顿了。”

饿急了的灾民依旧是在前边哄抢,那些还能等的人,听这话心里一松,不过自己已是被后面的灾民挤得透不过气了。

有人开始转头大喊,“各位不要挤了,听那位姑娘的,慢慢来,每个人都有面馍拿的。”

安慰声中,有人踮起脚朝前边望去。但见已有人手中拿着冒着热气的馍馍,这些人终于是安静下来,满怀期待。

还有少部分人是饿急了,想要早些得到吃的,见到前边有人已经是吃着馍馍,只让他们更加的心急如焚。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