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饿郎:囤粮种田好悠闲(220)

作者:六年年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如果不给大棚装门帘,而天气都像今天这般万里无云、一片晴好的话,在里头干活勉强可以。

但是不装门帘,大棚里不够暖和,而天气自然不可能每日就是晴天。

江岁安寻思,有没有办法能让大棚又亮又暖和呢

灵书上倒是记载了一种材料,是半透明的,像冬天河面上结出来的那层冰,叫“塑料膜”。可是江岁安从未在生活中见过塑料膜,而灵书上关于塑料膜的制取,江岁安看也看不懂,所需要的那些个材料和工具,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自然也就不可能造出来。

江岁安也想过找东西代替塑料膜,为此她特意跑了好几次齐老先生那儿,然而,就连见识广泛、学识渊博的齐老先生,也想不出有什么东西能符合既透光、又保暖、还很轻便的要求。

因此,江岁安选择在大棚上盖油毡布,是无奈中的唯一办法。

既然没有办法改变油毡布,那就只能想办法,在大棚内部弄出光亮和热气了。

江岁安在大棚里走来走去,一边走,一边苦思冥想。

需要有光,那像药材房里烧火炕肯定不行。若是点油灯和蜡烛,那热气不够,大棚里头不够暖和。

到底该怎么办呢

就在江岁安思索的时候,钱小草嚷嚷着肚子饿,钱小花怕江岁安有事吩咐,便没有回灶房去给钱小草弄吃的,而是搬了个火盆过来,跟钱小草一边烤火,一边烤土豆吃。

江岁安的目光,落到了铜制的火盆上,她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对啊,可以在大棚里烧火盆啊,多摆放几个火盆,那么大棚里不是即热又亮了嘛!

难题终于有了解决方法,江岁安顿时高兴起来,走到火盆旁边,摸摸钱小花的头发,开心地说道:“小花真聪明”

钱小花嘴里含着土豆,茫然地抬头,不明白自己就烤个土豆,咋就得了江姐姐一句夸奖呢是夸她土豆烤的吗

“江姐姐,喏,给你土豆。”钱小花把刚烤好的土豆,递给江岁安。

江岁安并不饿,却还是接过土豆,和钱小花、钱小草一起,蹲在火盆旁边,美滋滋地吃完。

等两姐妹也吃完,江岁安招呼钱小花和钱小草,帮着她把火盆抬到了第一个大棚里。绝世唐门 fo

一开始,她想把火盆放在边上,这样的话,就不会影响人在大棚里的走动。

可万万没想到,火盆里的炭火“噼啪”了一下,溅出一粒火星,落到了油毡布上,把油毡布燎了洞。

洞不大,也就米粒大小,若是换成钱小草这样的粗心的孩子,说不定根本就注意不到。

但是江岁安注意到了,不仅注意到了,她还想到,若是火炭多溅出些火星子,或是突然冒出火舌,岂不是要把油毡布给烧起来,而大棚的框架是竹子,也是可以烧的,等到时候着火了再后悔,那可就晚了。

于是,江岁安赶紧把火盆从大棚边缘挪开,挪到大棚中间去,四面没有油毡布,顶上离得也最远,就算火盆倒了,也不会把大棚烧起来,她这才放心。

至于行走不便,没办法,只能人迁就一下了。

放好了第一个火盆,还有七个大棚需要火盆。

江岁安和钱小花、钱小草把家里所有地方都找了一遍,只找出三个火盆,一个铜的,两个铁的。铜的好像是于成买的,大些,也好看些,底下有铁架子。铁的那两个跟饭锅差不多大,很旧;额,是先前庙里留下来的,不知道是那个盖房子的工人给扔在了猪圈里,钱小草把小猪崽们都赶到角落里,才把它们拿出来。

钱小花有些嫌弃那两个铁火盆,尽管洗干净了,它们还是隐约地散发着猪屎的臭味。不过江岁安爱惜东西,又用醋兑了热水给洗了两遍,晾在太阳底下,打算晾干了放到大棚里用。

这样一来,加上已经搬到大棚里的那个火盆,家里有四个能用的火盆了,还缺四个。

江岁安揣好银两,带着钱小花和钱小草,打算去坊市上买四个。

之所以没像昨天一样,让钱小花和钱小草两人去买,不是不放心给她们钱,也不是不放心她们买火盆,在买东西、辨别东西的好坏这方面,两个孩子还是不错的。江岁安之所以陪着她们一起,是担心她们在坊市又遇到乞儿群,两个小姑娘会被为难。

而且,江岁安也很好奇,那帮乞儿到底有多厉害,也顺便出去走走,可谓一举多得。

初春的东风镇,因为倒春寒的影响,街道上有些地方还冻着冰,行走的行人不算多也不算少,大家都还穿着棉袄,有些年纪大的爷爷和婆婆们,脖子里套着一圈又一圈的厚厚围巾。

半年前修葺过的路平平直直,路两边偶尔会有人提着小篮子,里头装了鸡蛋在兜售,也有人在路边铺了块草席,上头摆着些泥人、木偶或是其他的小玩具。

江岁安问钱小草要不要玩具,钱小草骄傲地一挺胸膛。

“江姐姐,我是大孩子,我喜欢做事,喜欢干活,喜欢看大人演杂耍,已经不玩玩具啦。”

江岁安失笑,不由得想起正月里于成给她买玩具的事情。像她这么大了,还会玩下玩具呢,玩玩具又不是小孩子的特权。

再说了,于成买回来的玩具,一多半现在都在钱小草屋里呢,有时候家里喊吃饭的时候,钱小草在屋里玩玩具还不肯好好吃饭呢。

不过,江岁安没有戳破钱小草的小心思、小秘密,假装不知道,笑着点头说好。

走了两步,她忽然听到身后有动静。

第一百三十三章 因祸得福

江岁安回头看去,只见刚才还在街边卖鸡蛋的、卖玩具的、卖一些自家小物件的人,都飞快的将地上的东西捡起来,或者直接提着篮子就跑。

不消片刻的功夫,街两旁的小摊贩已经跑了干净。若不是地上凌乱的脚印还在,谁也想不到刚才街上有许多摊子。

这是怎么了江岁安满心疑惑。

不过下一瞬,答案就揭晓了。

只见街那头两个差役气喘吁吁跑过来,看到已经变空了的街道,两个年轻的差役无奈的摇头。

其中一人看到了江岁安,上前来打招呼。

“嫂子好。”

江岁安瞧了瞧他,似乎曾经参加过她和于成的婚礼,隐约有些印象,但实在想不起来他叫什么,便微笑着点头。

“出来办差事吗辛苦了。”她客气的道。

年轻差役苦笑着回答:“是出来办差事,不过这差事有点讨嫌,办不好。”

没等江岁安再问,年轻差役就噼里啪啦的说了起来。

“最近镇上生意不景气,两个坊市都有许多的摊位空着,没有人做生意,镇长便让我们出来看看怎么回事。”

“兄弟们查到了好多人在外头摆摊子,不去坊市,偷偷逃掉税钱和交给坊市的管理金。”

“所以镇长就给咱们派了个活,让咱们到街上整治这些摊子,叫他们回坊市摆摊,若是不回去就不准摆摊。”

“起初两天,咱们还能捉到人。可后来这些人都学精了,稍微看见点咱们的影子,就跟兔子似的瞬间溜没了。”

“咱们每天有任务在身,一天得至少抓十个,可现在是天天都完不成任务,天天挨镇长的训,心里难受不说,这月俸也受影响啊。”

“哎,嫂子,你能不能跟于大哥说说,让他去跟镇长求求情,这差事没法干啊。”

原来其中还有这么一段曲折,江岁安虽然十分同情眼前的年轻人,但她并没有贸贸然答应他的请求。

“我一个妇道人家,不懂这些个事儿,你于大哥平常不跟我说这些。”江岁安推诿道。

年轻差役倒也没有硬求,想来也知道这事儿不是江岁安说了算的。

寒暄了两句,他便拉着另一个同僚,赶紧去办差了。

等他们走远了,钱小花才开口道:“江姐姐,在家里于哥哥不是听你的话吗你为什么不帮那个差役哥哥,跟于哥哥说说好话呢”

江岁安领着钱小花和钱小草往坊市去,一边走一边告诉钱小草其中的理。

“我不是不愿意说,是这事儿不能说。”

“为什么不能说”这下子,连钱小花也好奇起来:“差役哥哥们不是说了,这活根本不可能完成,他们整天东奔西走的,还是管不住在外头乱摆摊子的人,那不如不干了呗,让大家自由摆摊子,不就好了吗”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