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山(86)

作者:刘宗凤 阅读记录 TXT下载

高科长的一席话令杨凡深受感动,想到自投牢以来,他对自己所给予的关怀照顾,杨凡此刻真有千言万语想对他述说,但又一想来日方长,还怕没有报恩的机会?倒是眼下他所提到的这个实际问题,确实已到了该认真对待的时候,否则,到时自己一走,找谁来担当管理图书组和《建新报》的任务?他作为教育科科长,这是个不得考虑也不得不重视解决的问题。想到这,杨凡连忙说:“就目前图书组现有的几个人来看,实事求是地说,确实还没有一个可以胜任的合适人

选。教员组中杨智如今已是组长,而且他也只能担任教员组组长之职,对图书组仍有些不合适。”

“为什么呢?”高科长插问道。

“我个人觉得,作为图书组组长或《建新报》主编,要求其能力最好尽可能全面一些,如既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又要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还要有一定写美术字的功底。尤其是有关组织管理能力方面,由于图书组和《建新报》经常要与监狱各中队犯人打交道,经常要负责筹划一些全监性的重大活动,如果没有一定的协调管理能力,是很难胜任的。此外,还要求此人为人要正直,现在我总算明白了,过去《建新报》为何与中队印刷厂的关系一直会那么紧张,其实这里边主要是少数犯人在其中起了一些不恰当的作用,致使一件本来很简单的事情,却越搞越复杂起来,最后不得不陷入了一种僵局状态。”

“你这话说得很对。”

“你想,为何自从我接管《建新报》以后,其矛盾就越来越淡化了?直到如今更是彼此合作无间?”

“这是为何呢?”高科长饶有兴趣地问。

“原因很简单,由于我是以诚待人,工作中凡出现过错,我首先承担下来,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总推给他人。这样久而久之,他们感到与我合作,再不用担心会挨骂,因而也就慢慢地对我没有戒心了。您是知道的,在配合完成某一任务的过程中,相互之间是否有诚意是十分重要的。只要彼此不存戒备之心,互不提防对方,那么,彼此合作做事也就没有任何障碍可言了,从而也就没有合作不了的事。对吧?”

“你讲得很在理。”

“所以,无论是《建新报》,还是图书组,将来不管谁来做头,为人是否正直这一条是很重要的。”

“那么,在S监狱里,在你所认识的犯人中,有没有比较理想的人选呢?”

“由于这件来得有些突然,平常也没有多想这个事,所以,暂时还没有比较理想的合适人选。”

“这也是一件重要事情呀。”

“我知道,从今天开始我会留意的。”杨凡明白,既然高科长如此信任自己,无论如何不应令他失望的。

“好,我们一道来重视这件事吧。”

“没有问题。”

“你出监后有何打算呢?”高科长关切地问。

“目前还很难说,我想待出监后观察一下外面的环境和形势再定。”

“这样也好,走任何路都务求走稳才好啊。”

“我非常明白您的意思,我会加倍注意的。”

“不过,以你的条件,要想找一份工做应不会太难,但若要自己干一番事业,则就要认真权衡一下方方面面的条件才行啊。”

“自己日后要干什么事,我也不是没有想过,最大的困难应当是资金方面。投入资金太小则起步就会太低,但要拿出太多的资金来发展自己的事业,实际上又不可能,所以,我的初步想法是,出监后还是先设法找一份工作干干再说,然后看具体情况再定下一步该如何走,这样可能会更稳妥一些。”

“这样好。”

“噢,对了,高科长,这次的减刑大会将定哪一天召开呀?”

“定在后天上午八点半钟,不过,明天就应开始着手准备了。”

“会议所用的标题是什么内容呢?”

“就用‘一九九七年度S监狱服刑人员首次减刑宣告大会’这个标语吧,不过,这次会议的规模不会大,会场就设在舞台上就行了,所以,会议标语用八开白纸书写就得了。”

“行。”

“对了,你觉得李春林这个人怎样?”

“还行,他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多事,不像有些犯人那样,整日不是搞名堂,就是在他人背后瞎议论人。”

“劳动态度方面呢?”

“也还行,如果论组织管理能力,这显然是他的弱项,但若要他去完成某一项具体的劳动任务,则是完全可以让人放心的。”

“作为一名普通犯人,能做到这一点,就很不错了。今后还是继续让他做《建新报》的编辑吧。”

“好的。”

高科长离开后,杨凡就立即布置有关的筹备工作。

终于等到了召开减刑大会的这一天了。

今天来参加减刑大会的犯人不算太多,全监只有三百多人,而且全都是这次有机会获得减刑奖励的犯人。当地法院只派了一名叶法官来出席会议,他在会上宣读完所有获得法院减刑犯人名单后,就匆匆离去了。接着,就像往常一样,由欧阳副监狱长作长篇讲话。

这次减刑会议虽然规模小,但会议的全过程已通过闭路电视向全监同步播放,所以,全监的服刑人员在各中队队长组织下,都能完整地收看到整个减刑会议的全部内容。

杨凡一直待在会议现场,不过,这次他没有拿上小凳子同那些参加会议的犯人坐在一起,而是自始至终在协助欧阳干事做录像工作。但他听的很明白,他确实获得减刑一年三个月的奖励。会议一结束,欧阳干事就笑对杨凡说:“杨凡,你真厉害呀!”

“怎么说?”杨凡故装糊涂。

“投牢三年,减刑三次,这不算厉害算什么?”

“欧阳干事您说的这个呀,我能减这么多刑,还不是托了您的福啊。”

“你这话,我有些不明白,你减刑与我有什么关系呀?”

“感谢您的关照,没有您的关怀,我能有如此顺利么?”

“嗳,这个我可不敢贪功呀。”

“我说的是大实话,我是真心感谢您哩。”

“不,不,你减刑,我确实没有帮上任何忙。”

“欧阳干事,我指的不是这个。”

“那是什么?”

“我是说,如果没有您及时帮我把文章朝《新人报》发过去,我能立到功么?没有立功又能减到这么多刑期么?”

“杨凡,这笔账也被你记上了?”

“当然,这就叫饮水思源嘛。”

“好,醒目。”

“欧阳干事,您夫人的工作调动办得差不多了吧?”杨凡突然转换话题问道。

“快了,很快就可望结束单身生活了。”

“祝贺您呀。”

“谢谢。”

“单身生活很清苦,这我是曾有亲身体验的。想当年,我刚从内地调往S市工作时,有大半年时间,也是独自一人生活。虽说单身生活有时也挺逍遥自在的,但日子一久了,其实还是很不方便,很清苦的。”

“是啊。我爱人现仍在内地,监狱这边接受是没有问题的,最难的就是办理户口迁移问题,要等指标下来才行。”

“这个户籍制度也该改革一下了,同是一国之内,到哪里生活工作都应该不受限制,特别是不应受到有关户籍方面的限制,因为,从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角度看,没有人的自由流动,又怎能去创建一个统一的全国大市场呢?”

“你说的很对,但这是国家政策上的事,我们是无能为力的呀?”

“欧阳干事,那今年之内完成你家庭的统一,该不会有问题吧?”

“但愿如此吧,不过,从目前的进度看,希望还是蛮大的。”

“若如此,那我还是要再一次地恭喜您啊。”

“谢谢。对了,这次减刑之后,你的余刑还有多长?”

“还有两个月。”

“哎呀,那不是很快就能重获自由了。”

“是的。”

“对你来说,这意味着你的第二次生命旅程就要开始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确实如此。”

“人呀,真是一生难料啊。我想,在未出事之前,你恐怕连想都未想过会在监狱里度过好几年的囚徒生涯吧?”

“没有。”

“正所谓天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人这一生,有许多事真是十分难料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