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山(71)

作者:刘宗凤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由于杨凡是一九九四年底来S监狱投牢的,到一九九五年底,其投牢时间还不足一年半时间,为了能获得尽可能大的减刑幅度,杨凡采纳了一些老犯人所提出的建议,决定等到投牢时间满一年半以上,再向中队提出为自己减刑的申请。

投牢时间长了,杨凡已经明白,要想能成功地获得当地法院为自己减刑其实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虽说自己已获得了监狱给予的立功奖励,但据吴忠告诉杨凡,凡在狱中服刑改造的犯人,如要想获得及时减刑或理想的减刑幅度,一般说来,应尽可能努力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有关硬件方面的,即要努力在日常改造行活中争取好的表现,最好能争取获得省级改造积极分子或立功奖励,但即使如此,充其量也只能达到法院及监狱为犯人减刑所设定的硬件条件,不能仅此就以为减刑已成了囊中之物了。实际上,要想确保能真正减到刑还必须有赖于另一项工作的开展,即作好软件方面的准备。

吴忠说:“论改造,我是失败者,投牢这么多年还没有减过一次刑。”

“老吴,你的刑期该坐满了吧?”杨凡说。

“还有半年多一点。”

“那要是今年第一季度能有份减刑的话,应该很快就能出监了?”

“这还很难说,每次中队报减刑,我都盼能有自己的份,结果是次次都失望,如今连想都不敢想了,怕的是再次令自己失望啊。”

“你为什么不想一点办法呢?”

“有什么办法好想的?父母都远在北方,平常都难得来探监一次,而未婚妻也早已跟我拜拜了,我又能指望谁来帮我暗中做他们的工作呢?”

“你去年不是已获得了监狱级改造积极分子的奖励么?”

“是啊,所以,我才盼望能有机会赶上今年初的第一批减刑。”

“不过,我觉得,即使外面没有人帮助活动一下,自己也应该做点工作的,比如主动找中队领导谈一次,至少公事公办地以汇报自己的改造思想动态为名找他们谈谈也行啊。”

“你说得对,实际上,前几天我已找郝指导员谈过了。”

“他怎么说呢?”

“他问我还有多少余刑,我说,还有半年多,他告诉我说,这事中队会考虑的。不过,说实话,目前为止,到底有没有得减,看来只有天知道了。”

“老吴,你不要灰心,依我看希望蛮大的。毕竟你已经坐了这么多年牢仍未减过刑,照理说,该惩罚也惩罚得差不多了,如今余刑又仅剩下一点点,加上去年还获得了改造积极分子的奖励,所以,无论如何考量,你都应该满怀希望才是。”

“但愿如此吧。”

“我想这一次一定不会再让你失望的。”

“对了,你的事呢?准备打算在什么时候减它一次呢?”

“老吴,你也真会说笑,监狱什么时候减我的刑,能由得我么?”

“真人面前不说假话,老杨,你也不要对我隐瞒什么,不要说在中队,就是在整个监狱里,有谁不知道你老杨如今是四通八达的人了,不过,你尽管放心好了,对此,我除了在一旁羡慕你外,决不会有嫉妒之心的。其实,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谁有关系能通天,这是他的本事,别人就是想嫉妒也是枉然的,更何况现在我只剩下几个月的余刑,几年都熬过去了,难道几个月还熬不过去?”

“老吴,你误会我了,说别人我信不过还行,至于你老吴难道我还信不过?其实,我说的也大实话,毕竟法院不是我家开的私家店,只要一天没有拿到法院的减刑裁定书,就一天当不得真的,更何况如今中队连我的减刑材料都还没有呈报,即是说,八字都没有一撇,岂能随便用一字‘行’了得?”

“为人实在,不说大话,这正是你老杨的一个突出特点。其实,刚才我也不过是一句玩笑话罢了,还望你不要当真才是。”

“不会的,你也不用特意解释了。” 杨凡当然是完全相信吴忠的一番话是发自肺腑的大实话。

2

其实,在狱中服刑的犯人之间,像杨凡与吴忠这样,议论减刑的事是常有的。平日里犯人们谈论最多的自然是某某有法院的人相助,某某是监狱长的关系户,当然,能攀上法制科科长或中队指导员,同样也会令人羡慕不已。

因此,在日常改造生活中,家中亲人来监狱拜山,除了来探监看望自己外,还有一个额外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乘拜山之机,竭尽攻关之所能,晚上或到监狱领导家或到监狱有关科室领导家或到中队领导家中串门,企图打通关节,让其对自己在狱中服刑的亲人给予关照,特别是在监狱正准备讨论下一批减刑犯人名单的前夕,这种登门做工作的事,就显得越发迫切和重要。否则的话,一旦发生被队长扣发如3分以上的大分,或被关进禁闭仓里,此时,即使你已获得省级改造积极分子或立功奖励,如果没有一位有身份的人物出面为你解围,那么,你再想减刑就会变得完全不可能了。实际上,许多犯人投牢以后,借助自己多年的改造经历,以及监狱中其他犯人成功减刑经验,犯人们把在媒体上经常提到的“两手都要硬”句子,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改造生活中来,也搞了一个监狱版的“两手都要硬”的加速改造步伐方略,即一方面在日常改造生活中处处小心翼翼,避免犯错误,凡监狱为服刑犯人所设置的各项奖励,他们都尽力去争取获得,一手提升自己的改造表现,力争获得减刑所必备的硬件条件;另一方面通过每一次拜山机会,全力以赴努力做好关节的打通工作,做到“软件不软”,“硬件更硬”,从而真正达到“两手都要硬”的要求。

不过,在监狱里,也不是所有狱警都是看钱办事的,其中怀有正义之心的人也是有的,至少对其所管的个别犯人是如此,这就要看你自己的运气了。例如,教育科高科长对待杨凡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自从杨凡投牢后被调到建新学校开工以来,高科长对杨凡的关照是所有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的。但是,杨凡心里最清楚,高科长对自己的关照纯粹出于金钱之外的考虑的,也许由于彼此间能谈得来,也许是一种缘分,当然也很可能是出于一种爱才之心的缘故,至少杨凡心里比谁都明白,他从未送过高科长一分钱礼物。

总之,高科长对杨凡的信任和帮助,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一直延续到杨凡刑期结束为止。这期间,尽管也有不少人在高科长面前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甚至几个人一道合起来整杨凡,但未影响到他对杨凡的信任,以致,几次甚至连杨凡自己都把这归之为“逆境遇贵人”了。然而,纵观建新学校其余近三十名犯人,却没有一个有如此的幸运。

高科长平日在学校待的时间不多,但只要来到学校而又有空的话,他总会选择来到杨凡的资料室坐坐,他钟意与杨凡聊天,其主题可以不受限制,大到对当今国家时事的看法,小到有关建新学校犯人的思想动态等,可以说是无所不谈。有一次,他与杨凡谈到了有关图书组犯人的改造态度问题,他说:“犯人之间有什么好斗的呢?都是坐牢,谁的处境也不比谁好多少,为何非要整日斗得难解难分不可呢?”

杨凡一时弄不清高科长说这话的真正意图是什么,于是,就打了一个比吁,说:“从前太监们在宫里,听说也斗得很厉害,其实,现在想来,他们之间有什么可斗的呢?首先,他们都不可能有自己的儿女,不可能像正常人那样希望自己作了大官好让自己的儿女来继承。其次,他们的日常活动全都局限在宫殿里面,吃喝穿用全由皇宫里负责,所以,也不需要有太多的钱财。然而,即使是这些最应该不贪官也不恋财的人,据有关史书记载,历朝历代发生在他们中间你死我活的争斗,却从未中止过,而且,有时其所使用的斗争手段之残忍,竟然是骇人听闻的,为何会这样呢?”

“这还用问,显然是为了官位和钱财。不要以为身为太监就不会追慕官位和钱财,实际上太监也是人,是人就都有贪恋官位和钱财的本性的。”

“您说得很对,大凡天下皆俗人占多数,所以,才会受追求个人利益的驱使,天天争得你死我活。犯人也是人,同样是为了个人利益而你争我斗。”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