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山(54)

作者:刘宗凤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听那队长的话声,令杨凡感到眼前的这位队长还是挺生活化的,也有一定的人情味,心想,应借此机会尽量设法取得他的好感才是。杨凡心中暗暗打定主意后,顺着那队长刚才的话头说:“那队长您讲得很对,在房子的问题上,我也曾深有体会,刚去S市工作时,不到半年时间,我先后因住房房租问题搬了五次家,那时虽然工作上还是挺顺心,但由于没有固定住所,所以,那时在内心深处一直有一种飘泊在外的极不稳定感。”

“是啊,人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固定住所,就犹如飘浮在水面上的落叶一般,不知道何处会是自己的归宿,从而,自然就谈不上有安全感和稳定感了。”

“确是这样,自从单位分配我住房以后,我才真正感觉到自己已经是一名名符其实的S市的市民,也才真正有了家的感觉。噢,对了,那队长,以后到S市去,请一定到我家去坐坐。”

“你家的门牌号码我都不清楚,怎么去呀?”那队长半笑半认真地说。

“是哦,您看我光顾说话,竟把重要的事给忘了。” 杨凡说完,即把自己家中的门牌号码及通讯电话告诉给了那队长。过了一会儿,那队长对杨凡说:“去S市的机会还是比较多的,……到时我去了S市跟你家人联系,不会嫌烦吧?”

杨凡知道,这是那队长在试探自己说的话是否诚心说的,所以,他赶紧答道:“那队长真是说笑话了,我那会是口是心非之人呢?到时那队长能到我家去坐,那是瞧得起我,给了我面子,我同我家人高兴还来不及哩。”

“行,以后有机会再说吧,快到中队了,不谈这些了,等下你把带回来的物品交由中队大厅监督岗再检查一下就行了。”

“是,我知道做的。”

杨凡进到中队大厅,主动把拜山带回来的物品交由守东巷铁门的监督岗检查,然后,提着袋子进仓去了。

【第十章】禁闭巷:狱中之狱!

1

十天年假很快就过去了。杨凡同其他犯人一样,重新踏上了往日那条按时整队出工又按时报数收工的服刑改造的漫长人生。由于是年后的第一天开工,教育科照例要召集建新学校的服刑人员开会,进行开工动员,目的自然是希望出现一个新年新气象来。

今天的动员会,由分管教员组的陈干事主持,高科长亲自作动员讲话,听说原本监狱分管改造的欧阳副监狱长也要来出席会议的,后来只因临时有事耽搁了,才决定不出席会议。会上,高科长宣布:今后由新来教育科的钱干事分管图书组,同时,还宣布由杨凡正式担任《建新报》主编。

动员会结束之后,杨凡根据高科长在会上的讲话精神赶写了一篇新闻报道稿,准备放在下一期的《建新报》上作头版头条新闻刊登,与此同时,他还重抄一份寄到了监狱管理局主办的《新人报》去。

在今天的会议上,高科长反复强调建新学校的犯人要积极写文章,踊跃向《建新报》和《新人报》投稿。还说,局教育处在今年可能要实行一项新的奖励规定,即根据每名犯人每年向《新人报》和本监狱报纸投稿所采用篇数,给予不同的奖励,而且最高可获得立功一次的奖励。杨凡现在是《建新报》主编和编辑,除了选用来自监狱各中队犯人的稿件外,对一些全监性的活动以及教育科和建新学校所开展的工作,往往要自己亲手执笔,以便能及时报道出来。对其中一些比较重大的活动,在写成稿件后,还必须及时交由教育科干事寄发到《新人报》去,目的自然是为了能让局领导了解本监狱的工作状况。这件事,在过去即使写稿没有任何奖励时,魏华等人也是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的。

年后的《建新报》编辑部,暂时仍由杨凡和李春林二人所组成。监狱文艺队已解散了,黄新华和王义桥仍回到图书组开工。

近些日子来,杨凡更明显地感到自己与黄新华很难有话说到一处去,许多话常常是南辕北辙,很难找点共同点。有几回,杨凡甚至感到黄新华在有意地与自己对着干。面对这种情况,杨凡首先想到的是忍,心想,都是在这里被迫接受劳动改造,彼此间并无根本的利害冲突。所以,他一直想找机会去化解自己与黄新华之间不知何而存在的误解。然而,许久之后,他发现自己完全想错了,原来与黄新华之间的矛盾,已决非是一支香烟或一两句道歉话所能化解的。

有一天,由于当晚是文化课时间,晚饭后,杨凡与陈有祥一道环绕学校大门外的露天会场散步,陈有祥告诉杨凡说:“老杨,你怎么把黄新华给得罪了?”

杨凡一听,觉得对方的问话并不是无事生非,他原本就感到自己与黄新华的关系有些不对劲,但一直苦于找不到原因何在,如今既然身为教员组组的陈有祥主动向自己谈到此事,看事情已远非自己所想象的那样简单。想到自己这些日子来与陈有祥的私交不错,他说这话,显然也是出于对自己的关心。杨凡越是如此想,就越觉得有必要了解清楚黄新华到底对自己有何意见,想到这,他耍了个以退为进的手段,说:“没有啊,今天白天我们还在一起聊过天的。”

“老杨呀,你太忠厚了,人家已恨不得想找茬整死你,可你倒好,竟然仍蒙在鼓里。”

“不会吧?我同他并没有任何利害冲突呀?他为何要整我呢?”

“你呀,还说没有利害关系,你都把人家的饭碗给砸烂了,难怪人家要恨你呐。”

“老陈,你的话快要把我给弄糊涂了,我怎么砸碎了他的饭碗?我只是一名在这里接受劳动改造的犯人,那有权力和资格砸他的饭碗呢?”

“那我问你,你为什么不让他继续当《建新报》的编辑?”

“老陈,你这话问有点怪呀,他当不当编辑是高科长决定的,这事由不得我啊?”

“可人家硬说是你出的馊主意,让《建新报》只由你跟李春林二人去搞,高科长是因为接受了你的意见,才对《建新报》的编辑人数做出调整的,难道不是这样子么?”

这时,杨凡才发现事态确实有些严重,但又想,那天与高科长谈话时,只有自己与高科长二人在场,并没有第三者知道这件事呀?难道是高科长有意这样做的?不像,高科长应该不是这种人。

可事实上,既然黄新华知道,王义桥也该会知道,而陈有祥知道这件事,那说明整个建新学校的人都已知道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自己那天只是就事论事地说了点改革《建新报》的意见,当时由于一时心直口快,说话时并没有想到会闹得如此复杂。这事,让杨凡首次深刻地感到在监狱里尤其是在图书组改造有一种如履薄冰的紧张。杨凡知道,如今显然不能当着陈有祥的面承认自己确实曾向高科长提过这类建议,否则人言可畏,后果将更加不堪设想。所以,他不答反问道:“老陈,你相信我会做出这种事么?”

“我当然不会相信,说实话,我们认识这些日子以来,我一直觉得你是一位可以令人放心当作朋友来交的人,也正因为这样,我们之间才会无话不说,今天我也才会提醒于你。可是黄新华的话也不像是胡乱说的,叫人听起来同样是蛮令人可信的。”

“老陈,亏你与我还是朋友,竟然也会相信他人胡说八道。试想,如果我真向高科长提了什么意见,其他人又怎会得知呢?”

“对,问题就在这里,听说黄新华曾对人说,他也是听人相告才晓得这回事的。”

“噢,看来此事还挺复杂的,谁又会从中唯恐天下不乱呢?”

“老杨,既然我们已是朋友了,我也不想再瞒你,实话告诉你,昨晚学习时间过后,黄新华当着教员组许多人的面,说你是表面厚道,其实是一个老奸巨猾之人,还说你野心可大了,不仅想当图书组组长,而且还想当中队的积委会主任哩。他告诉大家,说张伟国讲的,你曾向高科长建议将《建新报》的编辑由当时的四人缩减为两人。”

杨凡终于弄明白了,原来是张伟国在从中挑拨离间,有意挑起自己与黄新华之间的矛盾。可是,自己并没有做过任何对不起张伟国的事情,他为何也想整自己呢?杨凡一时还想不明白个中缘由,不过,他觉得暂时并没有必要急于去追究此事,至少,到今天为止,终于知道了自己为何会与黄新华结怨的真正原因了。任何事情,只要找出其发生原因,就不担心会找不出化解它的办法来,想到此,杨凡有些心宽了,他对陈有祥说:“我老杨是一个怎样的人,在这里,我不想做任何解说。我相信一句老话叫做: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一切让时间去检验吧!不过,经过这件事,我对图书组的复杂性倒是实实在在地领教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