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见魏华如此热情相邀,很明显,他是有意想与自己交往,想到此,杨凡爽快地端起饭碗笑呵呵地走了过去:“啊,有好久没有吃鱼了,见到这么大的一条鱼,真快要把我的口水都给馋出来了。”
与魏华一道伙吃的还有李星和刘天明,此二人都属图书组的犯人成员,李星是建新学校的仓管员,学校日常教学所有的教材、作业本、粉笔等教学用品以及为全监狱搞宣传和筹办各项活动所需各项物品,全都交由李星保管,此外李星还负责监狱教育科在学校值班干事的茶水。刘天明是学校图书室的资料管理员,学校所拥有的各种书籍的借阅管理和《建新报》的分发管理,均由刘天明负责完成。虽然,在图书编辑室里都设有二人的坐位,但是,他们一般都不出来坐,而是坐在各自的小房间里,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二人加上电工张涛共三人,与其他犯人相比,其开工环境和人身自由度都相对宽松许多。如李星,由于他本身就有为教育科干事和一切来学校办事的队长以及监狱各项重大活动提供茶水的任务,所以,他专门拥有一个小厨房,这为他暗自改善自己生活,提供了较大便利。
据杨凡所知,这三个人几乎都在各自的小房间里设有小茶几,没有任务时,常能喝上几杯热功夫茶,这是其他犯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享受哩。实际上,李星、刘天明和张涛三人也早已成了学校里做特殊工种的特殊犯人了。
因此,杨凡觉得多与这样一些特殊人物亲近对自己日后改造生活是利远大于弊的,同时,出于礼尚往来的考虑,也必须与这类人搞好关系。所以,下午开始,杨凡特意花了十元钱向小炒房预订了两道菜,待吃晚饭时,早早地将这两道菜端到了魏华等人吃饭的摊位上并热情邀请他们品尝。事实上,从这天起,杨凡就与魏华等人自然而然地一道伙吃了。
自从杨凡与魏华等伙吃之后,魏华对杨凡的关心照顾也变得愈来愈明显起来了,例如,每次去各中队收集《建新报》用的稿件时,魏华总是不会忘了把杨凡带上。短短几天时间,杨凡跟随魏华把整个监狱全给跑遍了,而且,还两次去过建新女分校,看得出,魏华同建新女分校的女教员们都挺熟,每次魏华一出现在建新女分校时,几乎所有在场的女教员们都会一一向前同打他招呼,犹如老朋友相见一般。
建新女分校的女教员,其年龄有大有小,大者有五十多岁,小者也有二十多岁,其中,有一名叫李毅玲的女教员,长得清秀可人,据说还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因挪用公款被判了五年有期徒刑,她的言谈举止给杨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魏华与杨凡和刘天明还在教育科李干事的带领下以向女犯中队分发《建新报》的名义去过几次位于监狱北面的女犯中队。由于,自失去自由一年多来,杨凡还从来没有到如此大的空间中走动过,所以,几天下来,杨凡进一步感受到监狱与看守所的真正不同,从而再一次为自己当初选择来监狱服刑没有选错而暗暗深感庆幸。不过,杨凡也明白,不是任何犯人都可以在监狱内随便走动的。
随着在监狱服刑时间一长,杨凡更进一步了解到,在监狱服刑改造的犯人,除了设有如积委会主任、副主任以及组长和监督岗等职位名称外,监狱还根据服刑犯人投牢时间及改造表现等,分成若干等级,如刚投牢不长的犯人一般都佩戴写有“考察级”字样的蓝色标志牌,投牢时间在一年以上的犯人,则根据其平日改造表现和队长对其印象如何,分别可佩戴写有“一般级(一)、一般级(二)和一般级(三)”字样的绿色标志牌,而投牢时间在两年以上且改造表现突出的犯人,才有可能被评为宽管级,并佩戴写有“宽管级”字样的红色标志牌。
按规定,每个中队享有佩戴宽管级红色标志牌的犯人数量,有着极其严格的指标限制,而且必须经过严格的逐级审批程序才行。但是,即使是佩戴有宽管级的犯人,如要到其他中队去办事,也必须事先征得所在中队值班队长的同意,并在严格限定返队时间后才能被允许跨出中队劳动现场的铁门。因此,杨凡确实为自己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享受到如此多的自由,感到了少有的开心,同时,对魏华也充满着好感和谢意。
然而,开心之余,杨凡也感受到了苦恼,由于图书组的犯人个个都有一技甚至数技之长,所以,平日在劳动中尽管表面上保持着一团和气,其实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是谁也不服谁,以致暗中较劲和相互拆台的事时有发生。一天傍晚,杨凡吃过晚饭后,主动邀吴忠在中队围墙内散步,据吴忠告诉他,以前,图书组内斗争得最厉害的是魏华和黄新华二人,那时,为了争表现和图书组组长之职,二人之间明争暗斗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然而,自从王义桥调进图书组之后,矛盾焦点似乎有意无意间开始转移到王义桥身上。
吴忠说:“也怪王义桥刚到图书组时太自以为是,太招风。据说,他曾私下对人说,教育科领导同他说了,调他来学校是要他担任图书组组长和编辑部主编两个职位,可那人很快就将他的话到处传得沸沸扬扬。你想魏华和黄新华是何等人物,怎么可能会坐以待毙,等王义桥来轻易夺了自己千辛万苦争来的职位呢?所以,共同的利益,促使魏华和黄新华这两个死对头很快结成了战略盟友,一致对付王义桥。魏华毕竟是中队的积委会主任,黄新华也是积委会的宣传组组长,属积委会的重要成员之一,一旦下定决心要整垮王义桥,那王义桥还会有好日子过?但是,王义桥也很不争气,起初积委会成员集体检查全中队犯人的个人内务时,发现王义桥的枕头底放着一本境外出版的违□□刊《藏春阁》,结果王义桥被立即送进禁闭巷关了整整一个月的禁闭。解除禁闭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又接二连三地因其个人内务乱摆乱放以及未经允许擅离互监小组等被积委会一次扣改造分2分就达十次之多。到此时,王义桥在中队队长和教育科干事的心目中,早已是声名狼藉,不要说去与魏华和黄新华竞争组长及主编之职,就是想做一名监督岗都难了。”
杨凡一直在静静地倾听吴忠的分析介绍,他觉得这是个从侧面了解图书组成员的一个好机会。他想了一下后转头问吴忠:“魏华在外面时是做什么工作的?”
“听说沿海某武警部队的一名支队副政委,是一名副团级的干部,因参与走私而判刑到这个监狱来的。”
“那黄新华呢?从他的言谈举止看,不大像做过领导工作的人。”
“你猜的一点不假,他原是一名小学体育老师,懂得好几门乐器,听说是利用教女学生拉手风琴的机会,糟蹋了多名女生,被判死缓。这个人给我的印象是:奸诈。非常不好相处。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在他嘴中没有好人,喜欢在人背后揭他人的短处。但由于他能写得一笔好字,画也画得不错,加上又擅长打篮球,所以,不少干部很欣赏他。”
“听说王义桥是美国哈佛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是认真的么?”
“嗨,这里面有许多人的话都是当不得真的,他是因盗窃罪而判无期徒刑的。另外,你们组的那个刘天明,虽说是因间谍罪被判无期徒刑,这个人平时话不多,但为人还可以,也深得高科长的信任,所以,我倒觉得,对此人可密切留意,或可作些交往也行。”
“据说魏华正在搞保外就医,能搞成么?”
“噢,这个就很难说了,不过,听说是武警总队有一位他的老领导在帮他,如果这是真的,那他以保外就医的名义出去就不难了。”
“搞保外就医的条件是不是很严格?”
“详细情况我也不甚清楚,但据我所知,搞保外就医的条件之一,必须要所服刑期(含减刑在内)过三分之一;其次,必须要有县团级以上医院的病历证明;第三,离开监狱后不会对社会再造成危害。不过,我个人觉得,最关键的还是看上面有没有人帮忙?因为保外就医不同于假释,无须经过当地法院裁定,它是直接由监狱上报监狱管理局审批通过就可获得自由的,因此,上面是否有人从中帮忙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