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三月前,太子性命无忧,三月后老夫不敢保证,除此之外能确定太子熬不过明年六月。”张平肃叹口气,如实道。
连昭廷心中亦焦急,可他不会乱了阵脚,“来得及,我会尽快处理掉盯梢六小姐的人,并且处理掉郭家。”
连昭廷眸光微凉,修长的手指骨节分明,缓缓地摩挲茶盏,王府多少年不过问北地事物,所有人都以为王府是纸老虎
祝妤君看一眼连昭廷,自从鹿鸣书院回来,连昭廷在她面前几乎都是一本正经。
一副严肃模样似乎能顶天立地。
连昭廷要出手将郭家连根拔起当然好,蔡震元信任郭应韦,郭家是郭应韦在北地的根基。
根基没了,郭应韦手伸不了那么长,再加上军队眼线被郡主除去,单蔡震元与北地的牵连,差不多就算斩断干净了。
连昭廷说道:“为以防万一,在他们未留意张老太医前,我先安排送老太医入京,六小姐则再等上一等……有老太医在太子身边,大家也更放心。”
“此举稳妥。”周斯昀认同。
张老太医巴不得早点去陪太子,四人中唯祝妤君在心里叫声苦,她昨儿才以有外祖父照顾为由说服母亲让她出门,现在外祖父先去京城了,她到时候还得费脑子让母亲同意。
自连昭廷与周大人接下来的谈话里,祝妤君听到一些关于谢家的消息。
之前祝妤君在斗茶会上,有发现谢家不是二皇子一派,她还挺纳闷的,听了才知晓原来谢家上一辈在京城做生意时被邓家暗地里算计过,不得已全部撤回北地。
邓家不知他们的勾当被谢家察觉,而谢家忌惮邓家在京城势力,一直忍气吞声。
邓家是二皇子的外祖家,谢家厌恶二皇子一派的品行,不愿成为二皇子的棋子,故哪怕谢家老太太是郭家人,他们也明确与郭家表示,只赚钱不谈朝政。
郭家看在两家是姻亲份上,没说什么。
“连公子打算用谢家对付郭家吗?”祝妤君问道。
连昭廷温柔一笑,“六小姐为何这般想,我没有提如何对付郭家啊。”
连昭廷坐的位置正好面窗,窗外阳光照进来,连昭廷漂亮的笑容格外晃眼睛,祝妤君不动声色地转过眼。
“六小姐这次猜错了。”
连昭廷想开口调戏六小姐几句,随着与祝妤君接触渐多,他开始排斥在其她小姐面前装轻佻、说甜言蜜语,终归王府下决心不任人宰割,蔡震元也进京了,他没必要再‘风流’,算算他有段日子没去贵家‘祸害’小姐。
其她小姐没兴趣,可身旁坐着祝妤君,他却蠢蠢欲动,无奈此刻在知府府邸,旁边有长辈,连昭廷还不期然地想起好友崔元靖,心头不经意泛起一丝酸,也转开了视线。
“我有往来的是谢家大老爷和二老爷,二人很默契地没有告诉谢家老太太,但是谢家与郭家毕竟沾亲带故,还需试一试,过段时间,郭家生意上会出点问题,而谢家正好能借此尝到甜头。”连昭廷解释道。
祝妤君明白连昭廷的意思,谢家虽是以利益为重的商人,但从他们不肯依附二皇子可看出谢家多多少少存留了一些骨气,待郭老太太百年后,谢家或许不会与郭家往来。
祝妤君想起前世谢子琛与祝妤婷定亲,现在东府跟了郭家,定亲也是不会有了。
下午祖孙两回到西府,小张氏得知父亲有急事明日要回京城,而爱女暂且不出游,是又喜又悲,多番挽留父亲住到年后无果,依依不舍地去准备父亲带回京的礼物了。
……
郭家接到京城消息,除了盯梢祝妤君,还要试探其医术,查明祝妤君背后有没有医术高明的大夫,若有,一并除去。
延仁药铺在安阳城口碑越来越好,尤其是穷人堆里,药便宜得像白送,穷人当然喜欢。
抛去几家恩怨不论,他们经商的最看不惯延仁药铺这种开门卖东西又成天装大善人的。
口碑不能全信,郭家又没开过医馆,医术好赖、背后有没有人,他们分辨不出。
郭家将此事交给了祝家东府。
东府人坐在正堂里谈论。
祝老太爷在主位上,因精神不济打着瞌睡。
“郭家怀疑六丫头背后有其他大夫?”祝老太太摇头,冷冷一笑,“不用怀疑,医术是她的,虽然我们也觉得不可思议,但她确实是在看了张家医书后开了窍,张家医书分明普通,宝庆堂大夫看完皆无收获,也不知六丫头是不是中了邪。”
“母亲,那孩儿就回复大舅哥了?”祝祥茂脸笑开了花,祝家知道二皇子最忌讳名医、神医,太子必须病死在床榻上。
一言不发的郭氏冷眼看祝祥茂提及郭家时谄媚的模样,一脸鄙夷。
自从祝祥茂纳妾,她不管不顾地闹一场又病一场,整个人犹如娇媚的鲜花被北风吹过,几日便萎下来。祝祥茂再没拿正眼看她,更不肯进她屋,她最气愤的是新纳的小贱人也姓郭,于是郭家闭嘴没说话,祝家只每月多给桂兰院些银钱当安抚。
“实话实说而已,”祝老太太令下人替老太爷换一个暖手笼,面上神情阴郁,“茂郎,你记得在郭二老爷跟前多夸夸六丫头,她外祖父不是在西府打秋风吗,定然又传给她不少医术,凭她学医上的天赋,如今大约没有她治不好的病了。”
“儿定然将母亲说的每一个字都带到。”
刀在别人手里握着,他们仅需指一个方向,刀就会插在敌人身上,真是轻松。
大房祝祥济没有说话,董氏则有些烦躁地朝内堂遮挡的棉帘子看了看。
第179章 森然
祝妤君救了她的媳妇和尚未出生的孙子,而后说的几句话,她深以为然。
但她不敢明着与西府往来,否则被发现,这么多年的辛苦便全没了。
老太爷和老太太还在,活儿她做,话却不由她说。
董氏寻机会悄悄出东府告知祝妤君她的无奈,祝妤君坦言只想自保,问若不需要她出面,肯不肯帮她。
不需出面,董氏自是肯的。
答应下来,董氏回到府里渐渐发现端倪,她略琢磨,将一个丫鬟调到合寿堂当差。
东府生意上的事,她夫君皆是前往老太爷休息的厢房商量,至于老太太和小叔子在合寿堂的那些算计,棉帘子外丫鬟能听见。
……
“没有她治不好的病?能起死回生?”一位年纪约四十出头、身材壮硕的男子坐在太师椅上,其腰间佩剑,一看就知是练家子。
郭二老爷坐在另一边,往男子方向侧过身子,态度非常恭敬,“是啊,延仁药铺的女医自出生起就住在祝家东府,因为生母早死,是东府老太太照顾她长大,老太太比她生父、继母都要了解她,这女医在医术上极有天赋,自学成材,现下她那落魄潦倒的外祖父住进西府,专门教她医术,凭她过人的天赋,医术定突飞猛进,绝对胜过她外祖父了。祝家东府自己是开医馆的,若非确有其事,东府何必长他人志气,给女医那般高评价。”
郭二老爷顿了顿又道:“大人,其实依草民看,宁可错杀,不可放过。虽然二皇子的大事绝对稳妥,但是出现小变故,总会给二皇子添麻烦。”
男子知道女医的外祖父,八年前治不好太子的老太医嘛,男子粗浓的眉毛拧起,“老少都除掉便是,听说女医身边有高手,也统统除掉。”
男子乃蔡震元在福建抗倭时的护卫,颇得蔡震元信任。
后来蔡震元罕见地从武将转为文官,府里开始收幕僚,护卫则被他有目的地安排出去。
该男子被安排到句州知府身边,屏州百姓不知道他,但句州百姓全知道知府下面有一位专门清理军籍的陈通判。
蔡震元离开北地,他暗中培养的杀手,一半随他入京,一半留在北地交给陈通判。
郭家和祝家东府曾想用小山贼除掉祝妤君,未成,之后知其请了高手。
此次为确保万无一失,蔡震元特意递消息让陈通判带人来安阳城。
“大人英明啊。”郭二老爷夸赞。
……
陈通判未动手先发现张平肃不见了,告诉郭家人,郭家立即想方设法地向西府出来采买的下人打听,接连问了不同的人,确定张平肃已没住在西府,据说祝家五太太给了张平肃不少钱,张平肃高兴地回那穷苦潦倒的张家过好年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