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医女:背靠王爷好乘凉(103)

作者:白饭饭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这哪能啊,家里还有孩子呢。”小张氏第一个拒绝。

其他人也表示必须得回家伺候孩子了。

胡霁色也没法,只能一再表达歉意。

小张氏道:“现在老胡家的男人都来了,还有我爹和你几个叔都在,到时候等你四叔回来了,让他们去掰扯这事儿。你把先生弄出去了,任务就算完成了。现在就自家去吧。”

胡霁色点了点头。

和村长家的儿媳妇们分开以后,胡霁色叫住了王婶和朱婶。

“婶……城里又定了一千盒敷脸膏。”

王婶愣了一下:“啥?多少?”

“一千盒。”

朱婶顿时乐了,道:“好丫头,你这还真是在家呆着就把钱给挣了啊!”

“我也没想能卖得这么好,就是怕做不过来。”胡霁色道。

王婶扭头看了一眼还在激烈争吵的老胡家,道:“你别管家里的事了,安心挣钱。今儿就先回去。明儿一早,婶子就去你家,咱商量商量这东西怎么做。”

闻言胡霁色也松了口气。

看得出大家都有挣这钱的意思,她就知道这事儿不难办了。

“行。”

和这两人分开,胡霁色回了家。

那边已经上足了饭菜,江月白陪着两位先生热闹地推杯换盏,没什么可担心的。

明氏回去给自家人送饭,姜氏家里妯娌多,倒是没什么好担心的。

所以胡霁色回去的时候,就看见兰氏和姜氏在厨房的小板凳上聊天。

确切地说是姜氏在说,兰氏在听。

看见胡霁色进来,姜氏连忙站了起来。

“丫头,咋样啊?”

胡霁色道:“你们吃过了吗?”

“都吃过了,你娘给你留着烙饼,你快吃两口。”

胡霁色也确实是饿疯了,拿着香喷喷的烙饼狠狠咬了几口。

然后她才道:“老屋那边还在掰扯,没人做饭。娘,辛苦你一下,再捡些饼子,随便热些饭菜,我先送过去。”

姜氏笑道:“这丫头可真细心呢。”

她知道村长家也耽搁在老胡家。

这丫头年纪不大,做事也真是周全。

因为兰氏的烙饼很受欢迎,她准备了不少。今天送出去好些,却也还有不少存货。

胡霁色让她们俩坐着别动,自己把剩下的烙饼都捡了,约莫有二十多个,用篮子装了。

灶上也没有其他东西了,她寻思着就先这样吧。

然后她就提着篮子又去了一趟老胡家。

听着里头的动静,她也没去掺合,只在门口给胡秀秀使了个眼色。

胡秀秀一溜烟地出来了,看着她,委屈地道:“姐……”

这才多久功夫,这丫头被胡宝珠折磨得脾气就变了许多,再也没有以前那副不可一世的劲儿了。

胡霁色是那种别人不惹她,她也不会跟别人为难的人。

更何况她的心理年龄已经很大了,更不可能跟一个十岁的小女孩计较。

“吓着了吧?”她一边说,就一边把手里的篮子递给了胡秀秀,“我带了些烙饼过来,你去拿给你大伯。”

胡秀秀扭头看着那满屋子的乱相,原本属于孩童的一双还是很清澈的眸子,此时满是惶恐。

胡霁色把篮子塞到她手里,道:“去吧。”

她虽然同情,但也无奈,只能摸了摸胡秀秀的头,这就走了。

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破大立

当天晚上,老胡家直闹腾到半夜。

尤其是后来,厉竹山和江月泓把胡丰文给提了回来。

据说厉竹山还替他付了嫖资……短短的不到十天的功夫,他在春意楼流连忘返,几乎都是包了丽婉的场,花费高达六十七两。

当时厉竹山去拎他的时候,被老鸨拦住,要付清了钱才让走。

厉竹山那叫一个气啊,当场就逼他写了借条,然后才掏了钱把人给带了回来。

最搞笑的是,胡丰文认为是老鸨趁机敲诈,他明明和丽婉姑娘说好,是不要钱的。

可他怎么不带脑子想想,像他这样每天在青楼当少爷,流连温柔乡,每天还各种小茶小点供着,这些都不要钱?

丽婉是有多大的面子,作为一个风月商女,每天不用接客干活,还能在青楼免费养个小白脸?

等胡丰文回到家,才知道自己已经被书院给除名了,东西也都送回来了……

老胡头虽然是向着他的,但看他这副样子,一时之间还是怒从中来,举着烟杆子就冲过去一顿暴打。

结果这场闹剧就以老爷子在追打胡丰文时扭伤了腰而告终。

现在人是回来了,书是没得读了,债也是欠下了,姑娘也没了。

所有人都睡了以后,胡霁色和江月白在院子里捧着个一壶热茶,等着胡丰年回来。

“你说这事儿会闹腾成什么样?”胡霁色小声道。

江月白道:“别人不知道,你家老爷子心里肯定不好受。”

原本一心一意想要指望胡丰文,现在发现指望不上了。

他又已经把大儿子和三儿子给得罪了个光,这以后日子也不知道该咋过。

江月白觉得这老头也不是个蠢的,以后会消停一些的。

胡霁色听了他的分析,道:“你意思是我爷能老实了?”

江月白道:“只要不来找你们的麻烦,你就安心做你的事吧。”

胡霁色突然想了起来,问道:“你跟书院的先生咋这么熟?”

江月白笑道:“我不是说了,书院是我家开的。”

“鬼扯”,胡霁色笑道,“我早就听人说了,浔阳书院是一个大官在几十年前开的,听说那个大官曾经是太子的老师。”

正说着,胡丰年回来了。

见两个小辈还在等他,他倒是愣了愣。

胡霁色站了起来:“爹。”

胡丰年点点头,道:“先生呢?”

“安置在您屋里先睡了,明儿一早让小白趁早送回城去。”胡霁色道。

江月白道:“您就跟我们到山上凑合一晚上吧。”

胡丰年想了想,叹道:“也只能这样了。”

说着,又对江月白道:“你也跟着辛苦了一趟,还是早些回去睡吧。”

江月白伸了个懒腰,笑道:“那行,我这就先回去了,叔您待会儿收拾好了自己上来就行。”

他走了以后,胡霁色和胡丰年又聊了聊。

“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说到这个,胡丰年从怀里掏出荷包递给了胡霁色。

胡霁色掂量了一下,都是铜板,还挺沉……

“不知道咋的给好多人诊了脉”,胡丰问也有些哭笑不得,道,“也不知咋地就耽误到现在了。”

“那家老爷子怎么样?”

胡丰年道:“诊过脉了,倒是还好。”

他给胡霁色讲了一下医理,大概的意思和胡霁色想得差不多,就是肾损伤。

但老爷子的情况不算严重,长期吃药调理的话,渐渐的也可以不用再卧床静养了。

只不过这个调养会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老爷子以后可以出来走动,却也不能再干什么力气活了。

虽然如此,但胡霁色也觉得这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这些事说完,父女俩又都沉默了一会儿。

胡霁色率先开口,道:“爹,您心里怎么想?”

“我就是想着……当时你把钱死死地把在手里,果然是对的。”

胡霁色:“……难道您先前不觉得吗?”

“也觉得对”,胡丰年笑了笑,道,“不过那时候是觉得是为了咱这个小家,咱们也确实需要把日子先过来。”

但现在看来,对老屋那老两口,果然不能有半点心软。

自己的四弟虽说被书院除名,但胡丰年反而松了口气。

这事儿听起来虽然闹心,可实际上,他一早就知道胡丰文是注定考不出去的。

若是他在城里只是糟蹋点银子下馆子倒罢了,如今竟连书都不读了,成日流连在青楼。

那可是个无底洞,就他们这样的人家,根本不够赔。

胡丰年也是个豁达的人,自己想了想,倒也想通了。

“这样挺好”,胡丰年道,“已经被书院除名了,他也就找不到借口再狂妄了。以后你爷也没话说,家里其实也就太平了。”

胡家之所以闹成这样的根源,其实主要的分歧是对待胡丰文的态度。

老爷子是认为胡丰文一定能有所成,所以才这样理直气壮。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