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他是真的帮了皇上,并没有二心,可天子的尊严又怎能是随意触碰的?
所以卓阳青总觉得,顾大人说这些,并不是清高傲慢,也并不是故意藐视天子……
他不仅是决心要与皇上决裂。
感觉更像是……但求一死。
“皇上,臣觉得顾大人还是有很多秘密。”
小侯爷觑着皇上的脸色,见龙彦昭还是不说话,他说:“不过他这样走了也好,他这种智慧的人,已经不适合留在朝中了,如此离开也是甚妙,陛下不如就如此放他离开吧?”
“卓阳青。”睁着一双赤红眼眸的皇上目光凌厉地看他。
卓阳青:“……”
得,明明是关心兄弟,最后还没落得好,小侯爷决定闭嘴了。
谁想到皇上又面色无比痛苦地说:“朕不能放他走。”
“怎么?”小侯爷不理解了。
以为皇上还是过不去心里那道坎儿,不禁劝道:“就算顾大人真是来玩玩儿的,未曾有过真心,那他……也的确是帮了陛下,若这就处置了顾大人,恐怕会让其他老臣们寒心。皇上您就换个角度想,如果顾大人没来,说不定顾源进那个老贼现在还在朝中蹦跶呢,他这也算是帮了您吧……”
“再说,顾大人也从未要过您的真心……他这也不算是欺骗?退一万步说,您也不喜欢他啊,这不是两不相欠了么?正好,臣听说北戎镇南王来了,其实顾大人这时候走也正好……皇上?……臣……是臣多言了么?”
说到最后,卓阳青有些顶不住压力,险些要给站在那里吹冷风的皇上跪下了。
他不明白自己说错了什么?
两个人在寒冬的街头徘徊了大半宿。
正当小侯爷围着大氅,缩在角落里快要睡着了的时候,突然听见皇上开口询问:“什么时辰了?”
“快到寅、寅时了?”卓阳青看了看天色。
“快早朝了?”
不用上早朝的小侯爷:“是、是吧?”
龙彦昭说:“回宫。”
回宫的第一件事,龙彦昭先去了书房,将搁在他案上书信展开。
笔体是顾景愿常用的笔体。字体乍看起来圆滑圆润,但拐角处又苍劲有力,像他这个人,温润中带着几分固执……
龙彦昭捏了捏自己的眉心。
努力让自己不去想这些,强迫自己一点点、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了。
这封辞呈行文很规整,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文风很正式,内容很平淡。
总结说来,就是……一封内容很套路格式化的辞呈。
将上面的文字又仔仔细细地阅读了一遍,横看竖看也未看出任何其他的地方,龙彦昭越看越烦躁,突然有想就这样撕毁这封信的想法。
但最后他还是又看了一遍,什么都没做,只是将那封信又仔细折好,放回到信封之中。
书案上堆了许多奏折。
所有的上面都有顾景愿批画的重点。
……昨日他还开玩笑地说,顾大人最近太勤奋了,送上来的奏折都及时翻阅了……
如今想来,顾景愿只是在等着他离京这一天的到来罢了。
站好最后一班岗?
……顾景愿,不愧是你。
怒火升腾,皇上长袖一挥,一桌子的奏折都散落在地上。
洪公公等宫人统统埋头跪地,不知道陛下这又是抽了什么风。
回来衣服脏了,手也受伤了。不许人叫太医不说,连衣服竟也不换了……
还有顾大人呢?
陛下竟然没将他带回吗?
心中又惊又疑,正当洪公公在全衡到底要不要过去捡这些奏折的时候,又见皇上已经急匆匆地从案后步出,半跪在地上,去捡那些奏折……
…………
“陛下……”洪公公赶紧膝行上前,“这种事叫奴才们来做便是,陛下……”
“一边去。”龙彦昭喊了一声,动作更快,率先拦下了要去捡奏折的洪公公。
而有一瞬间,洪泰全觉得陛下的表情……看上去就快要崩溃了。
龙彦昭依旧虎着脸,不仅将所有奏折捡起,还细心地用袖子抹去了上面细微的尘土。
而后他坐回了位置上,拿起朱笔,翻开了其中一本。
某人勾画的痕迹瞬间跃入眼帘。
龙彦昭握笔的手颤抖了一下。
九五之尊深深吸了口气。
强迫自己将注意力绕过那些标划的痕迹,去专注地看奏折上的内容。
一盏明亮的宫灯将他的影子打在了屏风上面,那侧影看起来竟萎靡了许多,不似往昔一般高大、快意临风。
半个时辰后,比摄政王自缢更轰炸的消息在早朝开始前传进了文武百官的耳中。
——北戎镇南王连夜进京了。
而又过了半个时辰,早朝正式开始,比镇南王相关更让人震惊的事情,在朝野之中逐渐传开。
——礼部侍郎顾景愿顾大人,虽名义上是摄政王义子,但实则却是右丞相杨有为的门客。
他受丞相之托前来辅佐新帝,为的是驱除奸佞,整顿超纲。
后面跟着公布了摄政王极其党羽的罪名,共计二十余条。
其中便包括了一条“向皇上进献美人,逼迫良臣魅上惑主。”
二十余条罪名当众公布后,朝臣们个个都陷入了诡异的沉默。
主要是……他们虽然已经于年前小顾大人与摄政王的决裂中得知顾景愿与摄政王府再无瓜葛,但任谁都没有想到,原来顾大人……一早便是皇上的人。
……有官阶高的、与右相相熟之人,在听说是右丞相一手策划了此事之后,便都看向了他,以图求证。
杨有为当场表示却有此事。
“摄政王老谋深算狼子野心,若非顾大人这颗足智多谋的文曲星亲自出马,只恐今日咱们也都活在他的淫威之下。”
所以这件事情已经毋庸置疑。
而在杨丞相一番解释后,大家也都大致了解了具体情况——
小顾大人作为杨丞相的门客,被安插进了摄政王府做细作。
奈何顾源进看上了小顾大人的外貌,便将他推到了皇上面前……于是皇上便伙同小顾大人和杨丞相演了这么一出戏,顺水推舟。
期间,小顾大人收集了很多摄政王的罪证,也暗中助推,帮皇上除掉了摄政王的左膀右臂……
一件件叫人耸人听闻的证据都被公布在朝堂上,大家已经丝毫不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
但众臣仍旧觉得匪夷所思。
……小顾大人怎么藏得这样紧密这样深?
那先前他们对他的误解……岂不是……冤枉了人?
以及最重要的,若小顾大人真的是皇上这一边儿的,为何今日如此重要的时刻……他却没有来上早朝?
……若不是前些日子他已经独立于摄政王府,今日他们恐怕都要以为小顾大人被一起伏诛了!
当然,这种时候没有人敢发声询问。
在皇上一双猩红眼眸的盯视下,众臣只能互相对望。
“莫不是那道光来了,皇上直接抛弃了……”
“……可是皇上比昨日看来,竟然也憔悴了许多。”
“或许是后宫起火?联想到昨夜那位也来了。”
“顾大人跟皇上不是在演戏吗?很显然顾大人并不是那种媚上之人……”
“兴许演戏是真,顾大人对皇上的感情也是真。”
“嗨,以顾大人的才情,若不是喜欢又何至于那般低微?看顾大人的模样,也并不像是喜欢做官之人。”
在朝的普遍都是人精,彼此什么想法一个眼神便了解了。
直到朝堂上再次响起皇上的声音。
“继续读。”
龙彦昭操着沙哑的嗓音,示意旁边的太监继续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礼部侍郎顾景愿,怀瑾握瑜,克己奉公,德才兼备,锄奸有功,特敕封为向阳侯,为一介之辅,万户侯,位列三公。钦此。”
……
此诏一出,满朝哗然。
皆因如今的大宜朝,被削夺爵位的不少,可被封爵的……已经好些年不见了。
即便是封爵,所封的伯侯也多半被架空在朝廷之外,像南承伯那样既有爵位在身又有实权在握的已然不多。
可皇上的这道旨意,不仅封了顾大人爵位,而且意思已经很明确,位列三公,既地位与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比肩。
也就是说,顾大人如今不仅成了王侯,还可参与朝政,享有高位厚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