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有多少牵绊或不舍,南楚这一处安宁之地虽好,这些惦念也已让他们这一行人恍惚间要稍稍忘记那些沉重之事,可也只一时的。好在他们不仅重新聚在了一起,更有了新的朋友,往前的路,似乎多了许多光亮的企望。
离开素衣楼,那些软雨绵风的温柔之姿便遥遥远去,离开南楚,那些安宁平凡的生活百态更是再难见到,而他们要做的,便是直面风雨,殊途,同归。
经年
凌国京都岬城,在如今这尚算太平的三国分立的天下大势之下,仍是见证无数腥风血雨,历经数百年岁月洗礼,才有这一国之都的庄严之色。
——但城楼也只是城楼,再如何庄重难犯,都不过是先人所留,护得了一时一地的安宁,却不能护佑江山基业当真万年金瓯永固,治国理政,到底靠的是人。
同是当年百战血雨所立,重国有老而弥坚的英雄之帝,重家三子无论在那一方面,都是天下人有目共睹的经纬之才,沉国则有雄韬伟略的年轻君王,便是自先君手中接下陈腐朽木般的摊子,仍是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便治理得物阜民丰,这些,都是凌国没有的。
凌国君王,名唤凌君颂,掌帝位已十一年之久。
凌君颂并非无才之辈,少时随父到访重国,与当时已名扬四海的重家三子同立当下,也是言谈机辩,从无怯场,只是这位少年入主东宫的皇子,自成年后,便像是被下了降头似的,成了一个只会舞文弄墨雪月风花的风流之人,家国之事,竟是毫无兴致,若非凌国没有其他皇子,凌君颂又有众位老臣已嫡长国储为由力保,继承君位,怕也不会顺利。
君王既对国事漠不关心,朝政的安稳便就在那一朝臣子们的身上,如今凌国的朝堂,不得不提的人,是柴衡。
权且不论他如何出身低微,是个末流小官,如今的柴衡,说是朝堂内外全由他一人论断,都不为过。
这一路多数时候,都以缄默度过。
直到如云楼有弟子来迎,为首是曾在京畿给龙槿榆指明去路的郎永夜,花如云留他们护卫堂秉文和隐竹,沈川尧是无论如何也不愿耽搁的,于是也和他们三人同行疾驰,赶赴京都。
——说来也奇怪,当初被柴党围追,数次险象环生,不得不四处避祸躲藏,如今当有几分迎难而上的魄力时,倒不畏任何险阻了。
手下留情自是不必,更无任何受制于人的牵挂,一路之上,当真是栉风沐雨、披荆斩棘。
直到他们到了岬城城下——远看城门壮阔,城头大书“岬城”二字,笔风锐利劲挺,气势迫人——仍是从前的岬城一般无二,可又确是经年久隔了。
离开京城,原是踏在乐华宫一宫侍从的尸身之上,踏在不惜代价毁了母蛊所留的血海之上,踏在那个夏瑾怀舍命相护的雨夜生离死别之上,如今回来了,这桩桩件件,都是要算的。
“你说,”凌清漪静立马上,看着城头那两字,“柴衡真是矛盾得很,到底是想我生,还是想我死?”
花如云淡淡看了看她,若有所思。
“其实柴衡这个人,我真的看不透,冒着动摇他权势的风险让我回来,为了什么?太子妃?不,现在该叫皇后了。可派这么多人来拦我们,又有何意义,他有几分把握能劫了我?”见花如云仍不言,她轻轻摇了摇头,“或许,就算只能损了我们丝毫,便是多耗些草芥人命,他也不在乎吧。”
城门守卫个个都是生面孔,那份镇静也不知是真是假,见这一行四人临城门下并不下马,便有一人走上前,扬了声道:“你们是何人?不知道进城须得下马检查吗?”
凌清漪纹丝不动,瞟了瞟他:“检查什么?”
“放肆!京城城门,岂是随意进得的?劝你们莫要……你!”
凌清漪丢了块令牌过去,鬼使神差地,守卫趁手接了,举起一看,这令牌古朴贵重,竟是禁军统领的身份象征——禁军令。
守卫登时瞪大了眼,上下打量了凌清漪,道:“你是何人?我怎么从未听说,除了夏统领,还有人掌禁军令的?”他将那令牌捏在手中,不动声色地查验。
凌清漪并不看他,只冷冷道:“见禁军令如见统领,怎么,禁军已是如此松散,连这点规矩都不懂了?”
守卫恼羞成怒:“休得胡言!禁军令只有一枚,在我们夏统领手中,你是从哪里来的贼子,伪造军令,可是杀头的罪!来人!”
不等凌清漪动作,便有一道声音传了过来。
“慢着!”
来人下了马,先是斥道:“胡闹!禁军令是什么样子你不知道?也是能仿制的东西?”接着看向了凌清漪。
凌清漪却是完全不认识他了,也不曾认真看他一眼,只漫不经心道:“既认这令牌,就叫你们夏统领过来见我。”
那人神色微变,又看了看花如云——花如云目视前方,并不理睬——他垂了眼帘,躬身恭恭敬敬道:“请清漪公主恕罪,臣乃禁军统领,柴霆。”
凌清漪终于看向了他。
说来,凌清漪和这柴家大公子,还有些渊源。
但是眼下,她眯了双眼,眸色已是冷然如冰:“统领?柴霆?”
只在眨眼之间,凌清漪便收起了目光,沉沉道:“原来是柴统领,难为你还认得我,只是抱歉,我不知道这统领已换人了……柴统领可要盘查我?”
柴霆立刻躬身:“臣不敢,臣等恭迎公主回京!”
余下守卫,随他一齐跪下。
于是他们进了城。
——如今的凌清漪,仿佛再不用顾忌什么天家颜面,自城门至宫门这一路,她驱马而行,走得慢极了,大约是太想看看这京城风物还是不是当年的模样,大约是隔了太久,都要忘记这曾是她生活过的地方,那样的陌生之感,是任何言语都写不明了的至哀至伤。
该是这样么?这街上明明有一道长长的吃食摊子,光鲜亮丽的贵人与衣着简朴的平民一样串在当中,是京城最无拘无束无身份阶级的地方,这里,也不是这样的,这条街本该是一条从不见空着的胡同,那处高楼,为何以前没有?以前,以前分明是丝竹之声彻夜不断的,可是……
可是,变了。
世间本就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东西,就像人心会变,人也会老。
可是,可是,不应该的。
消息飞一般传了出去,那位离京十余年的清漪公主殿下,单人独骑,无车无銮,只有数位同伴相随,低调至极,又轰动至极地,回来了。
无恙
宫城近在咫尺了。
寻常人家的孩子,若也一样少小离家,如今总该有些悲情别绪,凌清漪则没有。
皇宫虽是她自小生活的地方,却从未有人用家这种字眼来形容过,便是当初先君在时将她视为掌上明珠万般宠爱,也不会说,这是家。她是皇室公主,自出生起便活在国人瞩目之下,她是美是丑是好是坏,都更像是一个身份上的雕饰与描绘,而非她自己的样子——所以她当初离开时,也可心安理得告诉自己,你是凌清漪,你可以只做凌清漪。
可是不是的。
人就是自出生起便有自己的责任和担当,稚子幼童并不例外,富贵与贫穷更与此无关。她既享尊荣,为天下所养,自然该想天下所想,如天下所愿。
再往前一些,她便见到了柴衡。
十一年不见,他的变化颇大,当年他是一副永远恭谨、永远妥帖可靠的模样,仿佛万事都可想在别人前头,再怎么棘手的局面难缠的官司都能处理得妥当无碍,不仅太子,就连父皇在最初的几年都对他另眼相看。可如今,他一身官袍,负手站立,永远微微躬着的身躯挺得笔直,面目上经久不散的三份笑意又成了深沉老谋而莫测的目光,柴霆朝他躬身,他只轻抬了抬手臂,就有人立刻小跑着上前猫着腰听从吩咐,万不敢怠慢。
凌清漪松了缰绳,下马。
柴衡早就看清了眼前四人的模样,他拱手欠身,分明并不恭敬,却好像已是莫大的礼数和面子似的,道:“臣恭迎公主回宫!”
“费心了。”
凌清漪抬起脸看着城楼,高大庄重,将午后的阳光遮挡得一丝都不曾透过来,看了一会儿,她轻轻闭上了眼,唇边扬起了一抹笑来,刚欲进去,身后一阵马蹄声,有人匆匆赶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