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义听清楚了师傅的意思,“好,那我这边也盯着一下祖屋的事情,师傅这边也好准备一下,将来好打申请呢。”
“好嘞,我这边好好准备。”张大夫这是能回来的孩子都回来了,也敢打这个申请了。
这个事情说完我,成义又把自己要去省城的事情说了,“先去看看省城的屋子,回来的时候,就一起接了阿公阿婆和哥哥嫂嫂侄儿们回来了。”
“原来你阿公他们过几天就要回来了,这可好,这快一年没见你阿公呢。”张大夫跟朱立勤的交情还是不错的,他当初在楚南也是有名号的大夫,自然不会不认识明大掌柜。
成义也很高兴,“可不是快一年没见了么?很想呢,我领着成智明天就得出发,师傅您这边有什么事情,只管跟我爹爹姆妈说一声就是了。”
“好,有事情师傅就跟你爹爹姆妈说。”张大夫跟小徒弟说了,“你放心,我不会跟你爹爹姆妈讲什么客套话的。”
成义就欢欢喜喜陪着张大夫说话,直到上工预备铃声响了,才跟张大夫一群人告辞去上工了。
张青黛来老门山住了快有十来天了,神色好了不少,“爹爹这个小徒弟,还算是挺照顾您和娘,算是收对了。”她指了指了隔壁,“那个叫陈纾婉的姑娘,我看她也有跟爹爹学医呢,她只是挂名的么?”
“嗯,纾婉只是挂名的,咱们家里跟孙师傅他们是邻居,她也经常过来帮手的,我就教她认了认普通的草药,没有正式拜师的。”张大夫指了指叶有华家里,“成义才是正式拜过师的,成义阿公讲究,特意让成义行了拜师礼。”
张京墨几个都点头,“师傅是正正经经收徒弟的,原就应该要行拜师礼的。”他们算是旧式人,就是有些讲究这些个东西,心意一定要有,行式也要有。
“那些年,可不敢讲究这些个的,是成义阿公讲究呢。”陈许多说了一句,“我跟你们爹,说是来老门山安家落户,其实,就是逃过来的,队里大家都照顾咱们,都没有哪个举报咱们的。”
当年,刘支书跟叶有华被举报,张大夫他们还是提着心过了一段日子的。毕竟,那会已经是各种各样的不协调了。
这些事情,张京墨他们能不知道么?他们才是真正受了苦难的,这边大家都感叹了一场。
成义跟着一群社员去果园上工,检查一下果树的状况,一般天色转冷之后,就要给所有的果树根部,包裹一层稻草,以防止它们被冻坏了。
包裹好之后也就不会就这样不管了,还要经常检查一下,有没有哪个有什么不妥当的,明年还等着这些果树结果呢。
下午下了工,成义先骑车去了石棉小学一趟,找了素璎一趟,“阿公他们是大后天回来,我跟成智先去省城,能先给你看看屋子,聂同志帮忙挑好了。”
“我这边还有几天才能放假,阅卷呢,去不了省城。”素璎就把钱给了成义,“那就麻烦二弟帮忙我看一看屋子吧,只要你看中了的,就直接买下来。”
成义把钱接过来,“可以,我看好了就直接下手,二姐,到时候,你别嫌弃啊。”
“嫌弃什么啊?你的眼光我还不相信么?”素璎笑着瞪了二弟一眼,“再说了,又不是要住一辈子的屋子,真的要是不喜欢,到时候毕业的时候我再卖掉就成了。”
成义得了准话就放心了,“好啊,那就凭着我眼光来了。”
“对,你就凭着你的眼光来。”素璎指了指那叠钱,“这里是一千五百块钱,到时候,多退少补。”
成义点点头,“好。我就是过来跟你说一声,不留了,我回去吃饭去了啊。”
“二弟,你留下一起吃饭吧。”刘光宇在外间做饭呢,听着动静就说要留成义吃饭。
成义没肯留,“我骑着自行车来的,回去很快的,我走了。”成义觉得,二姐二姐夫的日子,怕不是怎么地好呢,就说这个买屋给的钱吧,他手里都不止这个数了。
素璎夫妻两个到底是没有留住成义,只得送着成义骑着车子出了学校。
回到家里,成义把钱的事情给说了,“二姐只给这个钱,家里的日子是不是过得不怎么好啊?哥哥在京都买的院子,都是两千来块钱呢。”
“你哥哥买的那是京都的四合院,就算是同样的四合院,京都的房价能跟省城一样么?一个是国家的首府,一个是省府,差着份儿呢。”叶有华跟二儿子解释这其中的事情,“在省城买屋,你二姐给一千五百块,就已经是挺多的了。”
朱娇娇也说,“别的不说,石棉也是回回跟着老门山做买卖的,你二姐夫家里的屋子又是结婚之前就砌好的,这些年都没有大开支,哪里会只攒下来这么一千五百块钱?”
“也对哦。”成义这才知道自己想岔了,老门山的买卖做得不差的呢。
第二天早上,很早成义就骑着自行车载着成智去了县城,自行车也不怕不方便回来,队里的卡车年底的时候会勤快进城的,到时候一起载回来就成了。
队里社员们看到成义没来上工,一开始还以为又是去帮着张大夫家里的事情,之前不也歇了两天工么,后来听孩子们说成智是跟着成义去省城接人了,这才知道,原来今年成忠回来这么早。
至于成智提前去省城玩几天的事情,孩子们羡慕,大人们是忽略的。
但是,要是从放寒假的时间来算,“这个时间点,也正好是放寒假的时候,成忠回来的时间也是正常的呢。”
“好有一年没看到立勤叔了呢,这一回应该会回来吧?”也有想念朱立勤的。
也有人想念于敏乔的,“还有敏乔阿婆呢,没她在老门山,说话都不得劲。”
大家还挺期盼这一回成忠他们回来的事情,“也不知道,成忠知道不知道录取通知书的事情?”
“对啊,大家的成绩都出来这么久了,这录取通知书还没一个影子。”这是上心家里孩子上学的事情的,队里有一些参加高考的社员看自己考得好,那是直接就申请辞职了的,这要是上学无望,工作又辞掉了,这可就叫人糟心了。
倒是于夏青的娘跟朱娇娇说了一件事情,“夏青之前也说过一回,好像这一回她能领着姑爷跟外孙们回来过年呢。”
“我怎么听说,夏青忙着升职的事情?”朱娇娇记得前不久丈夫才说了这个事情。
于夏青娘说起女儿就挺高兴的,“对,还在忙着升职的事情呢,不过,我听她说了,这回算是稳妥的,她跟姑爷说好了回来过年的,这都好多年没见了。”
“你们家姑爷,确实是挺好的。”朱娇娇也夸了于夏青的女婿一句。
于夏青娘听了就越发高兴了,“不是么?夏禾亏得有他姐夫,才能去省城上班呢。”
“这也是你的福气呢。”朱娇娇也知道这件事情,这是之前于夏青就跟家里说了的,至少会带着一个弟弟在省城上班,后来就真的就带了于夏禾去了省城上班。
老门山条件不差,基本上个个都是高中毕业生,以高中生毕业这个身份,在省城也不会混得太差的,至少于夏禾是真的吃了公家饭了。
不过,老门山在省城工作的人还真的是少的,像邓美姝、朱荣泉等就是在省城上班的,还有六十五年,孙工那边参加高考的孩子们,毕业之后不然就是跟素珊一个单位的,不然就是留在省城的。
当然,孙工那边的孩子们情况特殊,他们毕竟本身家庭条件就是知识分子,跟老门山不一样的。普通的老门山人家,要是毕业没有留在省城,那就很难想了。
所以,像于夏禾这种,不是因为自己是大学生,而是以高中生的身份去了省城,还是挺不错的。
听了于夏青娘说的于夏青要回来过年的事情,朱娇娇不免就会想起素珊来,当初,六十四的高考生,队里也就只有三个人在同一个校区,素珊、于夏青、邓良弼。于夏青留在了省建,而素珊跟邓良弼却是去了秘密单位。
听说,这些年来,邓良弼的消息也是从来没有送回来过的,素珊的消息虽然基本上是没有,好在,还有荣军带过来的消息。
朱立勤要回来的消息在队里流传,就是天冷经常在家里歇着的刘支书也听说了,他特意叫了一个孙子扶来了家里问这个事情,“立勤老弟是真的要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