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情也就这么给说好了,大队部里多留一些钱。
到分钱的时候, 大家一个个地都是很兴奋,这一回, 虽然出的都是粮食,但是, 队里积累下来的粗粮多呀,又是去年前年加上今年的,所以, 这一回卖的钱还挺不少的。
一个个分了钱,老早想好了要怎么用了,大多数都是要砌屋子的, 今年因着队里有活,排不开, 所以, 砌屋的人不是很多, 除了叶有华家里砌了,其他也是只有三四家而已。
明年,综合管道的工程也差不多了,那会大家怕是都要忙起来了。
叶有华看着家里分的这一笔钱,跟妻子商量,“不然这钱到年底的时候还是给到京都去,让成忠给买屋或者买商铺吧?”
“可以。”朱娇娇想着家里也不缺钱用,“或者也不用等到年底,咱们去县城直接汇款,慢慢地一笔一笔地汇出去?”
叶有华想着,这个也成,“到时候我抽时间去县城汇款也成。”
“京都,大领导的纪念堂已经对外开放了。”朱娇娇把这个事情说完,就说起了京都那边的消息。家里也就是她对听广播很是积极了。
叶有华也猜这个差不多了,前些天就是大领导一周年的忌日,他们老门山这边忙碌着,倒是没有太过于上心这件事情了。
叶有华也问了问招生会议的事情,“这个还没有具体的消息传出来吗?”
“这个还没有,正开着会议讨论吧。”朱娇娇也关注这个消息,但是,这个确切的消息,还真的是没有出来。
叶有华想了想,“大概还得等一段时间?”但是,这个还要等多久?这会已经是公历九月中旬了,再等下去,公历年就快要过完了。
“最迟应该是下个月这个时候也就能出来了。”朱娇娇不记得具体的时间,可她记得,这一年是冬天高考。
这些事情,只能等。
叶有华跟朱娇娇还好,他们是知道将来的,知道肯定会有恢复高考这一天的。其他的人,特别是孩子们,那等得才叫心焦呢,从公历八月份知道这事,到九月份,也有一个来月了,偏偏消息迟迟不来。
除了素瑶,文知是一群学习的孩子们里头年纪最大的一个,他还真的是有些很担心了,回到家里跟父母说起来这个事情,“一直都没有接下来的消息,这个事情,还有希望吗?”一旁的文识也是有些担心的。
“你放心,向来你们有华叔祖就不会打诳语,既然说了这事有谱,那就肯定是有谱的,你们放心在学习上就成了。”邓州程对于叶有华是十分地尊崇的。
龙红蕊也是这么说的,“有华叔跟有华婶都不是不看重孩子的人,不会耽误孩子们的。你们也有看到了,你们素瑶姑姑,今年二十岁的年纪了,一直都还没有准备谈亲事,想来正是等着这件事情呢。”
“好,那我们再等等。”文知和文识心里未必就真的是有底气了,只是想着,这个时节,也没好再去想什么别的办法了,继续等着吧。
一群孩子里,素瑶跟成义心里是稳当当的,同辈中的文知年纪最大,他也能稳得住,其他的孩子,自然也不会再焦躁了,这件事情,也就这么稳下去了。
过不了几天,邓杜鹃领着丈夫和儿女们回了一趟老门山,看过了家里的情况之后,特意又上门来感谢叶有华,“我十分感谢有华叔叫了我侄子给我送了这么个信来,也谢谢有华叔没有把我当成特殊人物看待。”
“既然有了这个机会,你自己好把握就成了,去了邮局做柜员,也算是公职人员了,将来老了都是有退休金的,只要你这日子好好过,别的亲人们也能放心了。”叶有华心里还是挂念着当初邓地主夫妻两个的临终之言。
邓杜鹃这些年的日子过得并不差,即便是祖父祖母是地主地主婆,也并没有给她带去什么太大的影响,精气神也还挺好的,“我知道的,我会把日子越过越好的,一定不会辜负大家对我期盼跟祝愿。”
“家里最近这些年还好吗?”朱娇娇看正事谈完了,就问起邓杜鹃生活里的事情了。
邓杜鹃冲朱娇娇笑了笑,“劳婶婶记挂,家里这些年过得还挺好的,家里孩子们也都有上进读书,咱们队里跟公社近,大家也不敢胡乱过日子,真的是挺好的。”
“那就好。”朱娇娇对于桥湾那边也能知道一些情况,“这一回实在是机会难得,比进什么工厂都要强得多了,你切记要把握好机会。”
进工厂还有下岗的担忧,这个桥湾邮局,即便是不发展的时候,都没有撤掉。现在老门山发展得这么好,不定有游客就需要用到邮局了,肯定以后会发展得更好的。
邓杜鹃心里也是知道的,这个机会确实是很难得,这件事情,镇上都还没有什么风声。她提前听说了,丈夫也帮忙她打听了一些相关操作,待到时候通知一发出来,她相信自己的考核成绩不会太差的。
在朱家也没有呆上多久,邓杜鹃把感谢的话说完了,也就告辞了。她回来老门山基本上也就是回来照顾一下娘家,也不是每次都会留饭的。
朱娇娇看了一眼邓杜鹃带来的东西,刚刚她没有推拒,不过等邓杜鹃走了,她就说了,“晚些时候,叫成智把东西给送到邓家去,贴补贴补他们。”
老门山虽然不亏待邓地主他们,但是也不能过于地优待他们,结算分钱的时候,也不会给他们分到太多的东西。粮食是不会卡的,但是钱,这个就不好分了。
“可以,等天色暗下来了,就叫成智去送一下吧。”叶有华也不会要把这东西给留下来的。
这一回邓杜鹃回来老门山,并不仅仅是过来感谢家里,她另外还带了一个消息过来了,就是跟荣亮有关的那个消息。
消息是邓杜鹃跟邓州程说的,老门山邓姓人家五队六队住得比较多一些,中心地带这边住得就不多了,算起来源出一家,邓地主跟邓州程的祖父,也是堂兄弟来着。
不过,当初是邓地主的父亲继续了邓家的家业,所以,地主的名号跟邓州程他们家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算起来,邓杜鹃跟邓州程是挂亲的,她知道这个族兄跟荣亮玩得好,就把消息告诉他了。
邓州程跟荣亮几个,确实是交情不错,一开始是往外跑买卖的时候跑出来的交情。后来,叶有华有意锻炼这几个,有什么事情都喜欢叫他们一块儿做,久而久之,交情就更好的了。
对于荣亮当年第一回 办婚事发生的事情,邓州程自然也是知道的,当初他也有在现场帮忙呢,这会听这位族妹说了这样的事情,他也觉得挺解气的,“这可就真的是活该了!”
当初那桥南的姑娘,把荣亮这边搅得一团糟,立马又嫁给了公社的一个干部,对方虽说年纪大了点,但是,这日子按说要好好过,肯定能过得不错的,偏偏心贪手贪的,把夫家都给搅和没了。
“可不是活该么?”邓杜鹃这一趟回来的事情办得差不多了,也就心满意足准备要回去了。
李向明看着妻子把事情办好了,就一手抱了小女儿放到自行车的车前第一小座,再抱了大儿子放车前第二个小座,让妻子抱着小儿子坐自行车的后座,这就准备要回去了。
一家人要这么用一辆自行车,还真的是有些困难了,李向明跟妻子说了一句,“下回咱们想个办法,再买一辆自行车,不然这车就有些不够用了。”
“好啊。”邓杜鹃知道,如果要去邮局上班,属于公职人员,凑工业票还是不太麻烦的,家里多买一辆自行车,以后也可以给大儿子骑着去上学,也不怕浪费了。
她先上了后座,李向明正准备走了,又停了下来,是有人在跟他们打招呼。
邓杜鹃探头一看,连忙喊了一声,“秀兰姐也回来了?”
“是杜鹃啊,你也回来了?”刘秀兰冲邓杜鹃扯嘴笑了一下,她领着丈夫跟儿女回娘家,不想,竟然这么不凑巧,碰上了李向明跟邓杜鹃了。
邓杜鹃也冲她笑了笑,“我这不是在镇上听了个消息,就回来报个信,秀兰姐,哦,你也是在桥南听到了消息了吧?”
“嗯。”刘秀兰叫身边的几个孩子喊了几声姨姨姨父,又看了看他们的架势,“这是准备要回镇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