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忠才想起自己忘记把这事给说清楚了,这些天他也是真的累迷糊了,“婠婠不是生的女儿,婠婠生的是一对双胞胎,两个男孩子。”
“婠婠之前一直想生双胞胎,这回可算是如愿了。”朱娇娇听说并不是孙女儿,而是一对双胞胎,还是一对男孩子,心中倒是没有觉得遗憾。说起来,这个时候还真的是没到孙女儿出生的那个时辰呢。
说到两个孩子,成忠还是挺高兴的,“婠婠之前就想生一对双胞胎,这回可算是如愿了。而且两个孩子的出生日期还有些稀奇,不是在同一天呢,大宝是九号那天晚上的十一点五十五分出生的,小宝是十号零点过一刻出生。”
“这个倒确实是有些稀奇呢,孩子们都挺好挺健康的吧?”大家也很少听说这样的事情,双胞胎出生基本上都是在同一天,婠婠这两个孩子生得这般巧的,还没有听说过。
对于孩子的健康,成忠很肻定地回答了,“孩子们都挺好的。对了,现在我们还只是取了小名,大名留着得让爹爹和阿公来取呢。”
孩子们都挺好,这就叫大家又松了一口气了。
“取名字不然你们自己来?要不就让你们阿公来取吧,爹爹怕取不好。”叶有华听了成忠让取名的话,虽然心中欢喜,但是有点不是很敢接手这事呢,怕给两个孙子的名字给取差了。
成忠于是就把取大名的活交给了阿公,朱立勤也是挺高兴的,“成忠,你放心,阿公会给两个孩子取个好名字的。”
接下来叶有华还是问起来了这些天的事情。成忠自然是都说好,反正,没有一句不顺利的话。
家里知道成忠只是不想说而已,这会电话里也不是很方便说,便让成忠年底回老家的时候一定要说说这段时间的事情。成忠却不过父母的问话,只得答应等到年底的时候把事情说给家里知道。
其实,成忠就算是不说,家里也能够想得到,恐怕这一段时间的事情不少的。
成忠不说这些天的事情,只是简略地说了一下今天的事情,上午是叔爷爷正式进入干休所的时间,他去看顾了一下。下午是婠婠跟两个孩子出院的时间,借了沈措的车子去接孩子出院了。
成忠也说了,这一回他是接着婠婠跟孩子回的是聂家,准备让婠婠在聂家坐月子。聂家也关心婠婠生产的事情呢,爷爷还把自己的保姆也派过来照顾孩子了。
也正是因为今天都忙着这两件事情,所以成忠这会才算是有时间给家里打电话回来呢。
说起来,成忠也才二十一岁的年纪,也不知道忙碌了这些事情之后,成忠现在的精神态又是如何呢?
朱娇娇想着婠婠这个时候可是坐月子的时候,靠成忠一个人怎么忙得过来?“成忠,我明天就出发过来照顾婠婠坐月子吧。”
“姆妈,婠婠坐月子不用您来,妈妈前几天请好假了,今天晚上就回来了,说好了是要照顾婠婠坐完月子的。”成忠把朱娇娇要来这事给推拒了,“再有,这段时间,京都很不安稳,外地人被盘查得很严格,您还是别过来了。”
朱娇娇一个农民身份,不怕被盘查,可她也担心自己去了会给成忠惹出来什么麻烦。因此就有些迟疑,“那,你请个好的中医大夫替婠婠和两个孩子搭个脉,我让张大夫和成义给想办法给个调养的方子?”
“好。”成忠觉得这个事情是可以的,婠婠这一回生产也确实是受罪了,需要好好调养,“之前给悠悠姐搭脉的那个大夫还挺不错的,我请那位大夫来帮个忙。”
最后朱娇娇又跟婠婠说上了话,关切了几句,又提醒了几句。孩子们也跟成忠说了几句话,因着电话实在是讲是有些久了,这才挂了电话回家了。
回到家里,朱娇娇就拉着母亲于敏乔又打理了起来,虽然婠婠的脉相还没有过来,到底朱娇娇是有生产经验的,知道需要注意的事情是有哪些,又知道需要的东西是哪些。
家里之前就有寄了一些东西过去的,但那会是没有想到会早产的。这会检查一下寄过的清单,哪些需要却没有寄过去的东西,给挑出来录一份清单。
就算是这会补寄过去也不能赶上月子里,好歹也能把需要的这些个东西告诉婠婠,让婠婠在京都买着来用。
另一边,朱立勤跟叶有华翁婿两个则是在想名字,朱立勤没想着朱家的班辈,朱家的班辈自然是只有成义家的孩子才用得上了。成忠要用班辈自然也是用叶家的班辈。
当然,也未必一定要用班辈来取名字,成忠兄弟几个就没有用班辈来取名字。
叶有华知道岳父待着自己来取中间名,他也没想着用叶家的班辈。干脆翻了翻书,就圈了一个字出来,“我将来未必会认回去塘西叶家去,成忠的孩子从不从叶家班辈不要紧。孙辈们还是用三个字的名字,那就用这个‘永’字做为中间字吧。”
“成,就用‘永’作为中间字。”朱立勤想着这个‘永’字也不错,有长久、久远之意。
转天晚上,成忠就把婠婠跟两个孩子的脉相给报了回来,同时,叶有华也把岳父取的两个名字告诉了成忠,叶永衡叶永律。衡的意思有许多,这里是取平正之意,律则是取规则之意。
成忠很喜欢,“这两个名字好!正好,也差不多该给孩子们去登记户籍资料了。”
登记户籍资料这样的事情,在老门山经不算稀奇,说起来,这事在老门山做得还是挺好的。
大概也是因着,之前做卖柴火的买卖的时候,进城卖柴火是需要介绍信的。再后来,大家虽然不怎么卖了,但是手头上也有些钱,想进城去逛逛的也不少。
只要进城就是要介绍信的,开介绍信还得写户籍资料,于是,大家就规规矩矩地登记了户籍资料。
后来虽然不做买卖了,进城的次数也少了,但是队里风气不错,就一直继续给登记了。也是因此,叶清才能有一份正正规规的户籍资料的。
成忠报脉案是成义听电话记录下来了,也只有成义懂中医,才能一遍就听明白。拿到脉案,就急着把脉案报给张大夫,叶有华也没跟成忠说多久,很快就挂了电话去找张大夫了。
张大夫这些年基本上不出诊了,不过,他身体还是挺好的,学中医的嘛,大多数都是注重养生的,很多大夫都是挺长寿的。
接过叶有华递过来的脉案,张大夫先给了成义,“你先开方子。”
这是张大夫经常会用脉案来锻炼徒弟的能力。
成义这些年的经验还是挺足的,再加上,长平媳妇这个很典型的例子。嗯,长平媳妇到现在都还没有小产,基本上就是靠的张大夫跟成义两个给保住的。
所以,接过脉案之后,成义刷刷刷地就开了几张方子。
张大夫看过之后挺满意的,开给婠婠的方子张大夫没改动,只略略改动了两个孩子的方子一两处,就交还给了成义。
成义一看就明白了,“这是婴孩的方子,这量得还得比普通小孩子减多几分。”
这几个方子加上朱娇娇整理出来的清单,最后是发电报给成忠的,这些个比较复杂的东西,发电报毕竟比说话说得要清楚。
其实发电报也不贵,一个字也才三分钱,加上翻译费五厘,即使是发一百个字也才三块多的钱,也不算特别地贵,比打电话要便宜多了。而且桥湾邮局那个说嘴很多的李嫂早就离职了,家里发这么多字的电报也不怕被说出去。
老门山的电话费用还挺高的,基本上都是叶有华家里打出去的。整个老门山,接得最多以及打得最多的也就是叶有华家里了。队里别个社员可不是那么舍得打电话的,毕竟电话费太贵了呀。
要说老门山的,还是挺幸运的,有长途电话可以用。毕竟,这个年头打长途电话是很不方便的,一般来说,长途电话需要接线转线的,基本上是要到县城邮电局才能打的,桥湾邮局很多时候都不一定能打长途电话呢。
家里之所以说要记恩秦孟,正是因为老门山的电话是可以打长途电话的。而且,老门山的电话还挺稳当的,很少会有错号、串话、掉线、杂音等情况。要不说家里还挺感激秦孟的呢?
成忠收到电报之后又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报备了一声。朱娇娇还问了一句,“京都最近还是不安定吗?”她还是想去京都照顾婠婠的,但成忠还是给了肯定的答复,不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