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光道:“阿嫂别气坏了自己的身子,兴许王爷路上遇到什么事情耽搁了。”
李氏道:“希望像容儿妹妹说的那样吧。”
王府中等候的太后太妃等人同样焦急万分,也派了人出去查看,不一会,卫府中派来的人进了王府,经人引路很快到了御驾之前,禀明了瑞王没去迎亲一事。
太妃瞬间花容失色,身子软在椅子上无法起身:“玄庚会不会是遭遇了什么不测?”
太后脸色铁青地看着皇帝,道:“此事,皇帝怎么看?”
皇帝道:“母后放心,天子脚下,谁有如此大的胆子敢挟持瑞王?依朕之见,多半是玄庚在迎亲路上遇到了什么事耽搁了。”
“什么事要比成亲这等大事还紧急?况且,迎亲队伍那么多人,怎么一个都没见着?”太后拔高声音问道。
皇帝沉静地吩咐李云福:“去传朕旨意,出动一支禁卫军,全城搜寻瑞王和迎亲队伍。”
吉时已过,仍然不见迎亲的队伍和瑞王的身影。
禁卫军已经出动,开始满城搜寻。
“吉时早已误了,这婚今日是成不了了,陛下都出动了禁卫军,搜寻到此时还没找出王爷的人。”李氏靠在塌边,只觉得头疼得厉害。
崇光自行揭了盖头,取下沉甸甸的凤冠,见李氏用手扶着额头,眉头皱着,脸色有些苍白,急忙呼唤如玉去叫大夫。
连儿和秋霜帮着一起将李氏的身子扶上榻去。
“阿嫂是哪里不舒服?”
“头有些晕。”李氏有气无力地说。
“都怪容儿不好,这些天叫阿嫂操劳了,今日又让阿嫂担心。” 崇光见李氏嘴唇干燥,叫连儿去端些水来。
李氏摇头:“最近常这样,总是感觉身子乏力,和容儿无关。”
秋霜自责道:“都怪奴婢,奴婢前几日瞧出来主子胃口不好,没有及时去请大夫。”
李氏维护道:“是我不让秋霜去请的,我的身子我自己知道,没什么事,歇息一会睡一觉便好了。”
崇光道:“那可不行,阿嫂还是需让大夫瞧一瞧,放心些,禹哥哥出门在外,阿嫂可要将自己的身子养好。”
李氏点头,虚弱地阖上了眼睛休息。
如玉很快领着大夫进屋。大夫引线把过脉,又问:“夫人最近可是时常渴睡?身体乏力?食欲不兴?”
李氏称是。
大夫收了线,笑道:“恭喜夫人,夫人这是有喜的征兆。”
众人一听大喜,李氏更是心情激动地追问:“大夫可确定这是喜脉?”
大夫笑道:“老夫从医以来,从不曾误诊过喜脉,夫人怀孕一月有余,从夫人的脉象看,胎儿康健,只是夫人身体有些虚弱,不用吃药调理,进些补食即可。”
送走了大夫,崇光和一些丫鬟又愉悦地向李氏道喜。
李氏望着崇光,语气遗憾:“今日本该是双喜临门的。”
崇光笑道:“都是天意,散了一桩喜事,又添一桩喜事,看来上天还是眷顾着卫府。”
李氏身体的不适都被得知有孕的喜悦冲淡了,又道:“大夫说我这身孕一月有余,算起来,正是当初从香泽寺回来之后不久怀上的呢。那香泽寺真是灵验,容儿当初去许了什么?”
“我……忘了。”崇光陪在李氏身边又说了会话,叮嘱秋霜好好伺候李氏休息,自己先出去了。
她仔细想了想,似乎又想起了那日在香泽山许下的愿望。
去香泽山那日之前,刚好入宫,在瑶光殿里见到了皇帝。
“你堂堂郡主,当然可以不改。那若是为一国之母呢?”
“你应该明白。”
言犹在耳。
回忆起皇帝当时的语气和眼神,崇光微微扬起嘴角。他轻轻松松一句话可让她夜里辗转反侧许久。
当日在香泽寺,自己跪在佛祖面前,贪心地许了不只一个愿望,首先是希望卫氏家人都平安康健,其乐融融;其次则是与他有关:玄箴若是喜欢容儿,日后真心开口求娶,佛祖就保佑容儿和箴哥哥永远在一起;否则,就让容儿和他越走越远,再也不要有任何瓜葛。
此时仔细想来,只觉得那愿望十分幼稚可笑,竟还要让佛祖帮忙审视判断玄箴的心。
如玉见崇光笑得合不拢嘴。心想:怪不得连日来郡主一点都不着急,估摸是早就知道瑞王不会前来迎亲,今日的局面,必是那日郡主和王爷一起商量好了的。但是,王爷不来迎亲,不就是抗旨?这后果?如玉有些担忧,忍不住悄悄问崇光:“郡主是不是知道王爷此时人在何处。”
崇光收住了笑容,道:“青楼。”
如玉瞠目结舌:“啊?”
禁卫军在城中一处青楼里搜寻到了瑞王的身影,那时,他正和一名风尘女子在。
得知此事,太后倒先于皇帝震怒,思及皇家颜面,叫人封住了消息,和皇帝一起先回了宫,命人将瑞王秘密带入宫中问话,同时派人去卫府传郡主入宫。
崇光换下喜服,换上郡主服制,匆匆应诏入宫。
寿康宫
瑞王正跪在殿中。座上的皇帝神情严肃,太后和太妃倶是一脸怒其不争的神色。
崇光在瑞王身侧跪下叩首,听到皇帝说“平身”后抬头看了他一眼,太后命人赐座给崇光。
虽然皇帝知情,会从轻发落,当崇光坐下,看着瑞王跪在地上的样子,心中依旧是忐忑难安。
皇帝问:“玄庚,今日是你和容儿大婚的日子,你去青楼做什么?”
瑞王不说话。
皇帝道:“发现你的禁卫军告诉朕,当时,与你共处一室的,还有一名叫\'浣妩\'的风尘女子,你与那女子是什么关系?”
瑞王道:“回皇兄,她是臣弟在数年前结识的知己好友。”
太后哼了一声道:“知己好友?什么知己要在大婚当日去见?难道比起你未过门的王妃还要重要吗?”
太妃附和:“你这孩子,怎么会如此糊涂,晾着即将过门的王妃不管,去见什么青楼女子?”
“她生病了,病重。”瑞王答。
“早不病重晚不病重偏偏在你与容儿大婚当日病重,依哀家看,居心叵测。”
“浣妩不是居心叵测的人。”
“你竟如此回护一个出身下贱的风尘女子,不惜顶撞哀家?”
“儿臣不敢。儿臣所言是事实。”
太后怒极反笑,道:“将那贱奴杖毙,与容儿择期再举行婚礼。”
崇光一听,急得欲起身,接上皇帝递来的眼神,克制住了自己。
瑞王急忙叩首道:“求母后饶了浣妩,此事与她无关,要怪就怪儿臣,是儿臣辜负了郡主,让郡主颜面扫地,求皇兄和太后责罚,臣自知已配不上郡主,故不愿再娶郡主。”
太后气得头脑发晕,没想过瑞王竟如此执迷不悟,颤着手指着瑞王,却发不出一句话来。
皇帝这时道:“母后息怒。朕来劝劝玄庚。”遂望着瑞王道:“你既然在大婚当日抛下郡主,可见那女子在你心中的位置,你若将那女子处置了,再向郡主好生赔礼道歉,只要郡主肯原谅你,朕和太后也不会继续追究你今日的过错,且必会为你们另择吉日完婚。”
第42章
瑞王沉默。
太妃催道:“还不快磕头谢恩?”
瑞王对着地上猛磕了个响头。“臣弟多谢皇兄一片美意, 即使郡主愿意原谅臣,臣也不会再娶郡主。”
“真是混账!”太后气不过,骂了一句。
“诚如皇兄所说的, 浣妩在臣弟心中无人可及。臣弟知道不能娶她作王妃, 但却一直有抬她入王府做妾的想法, 让臣弟将她杖毙,臣弟万万做不到。”
“休想!”这话是太妃说的, 瑞王这话也让太妃恨到了极处:“那青楼女子究竟使了什么狐媚的手段, 竟将你堂堂王爷迷得晕头转向?别说是做妾,连入王府做个婢女都休想。本宫是不会同意她跨入王府门槛的。你若执意要让她过门, 就别再与本宫往来, 本宫就当没有抚养你一场。”
崇光这时起身道:“陛下息怒, 太后太妃也息怒,可否听容儿说一句?”
皇帝道:“郡主但说无妨。”
“其实,那浣妩的名字,容儿曾经听说过,据说是个才情卓著的女子, 王爷最欣赏的不过她的才情,相识多年, 就算是伺候自己的下人也会有感情, 更何况, 还是心意相投的知己,在她病重时, 王爷放弃迎亲前去探病之举, 重情重义,如果因为迎亲没去探望,她若因病就这么去了, 那必然是王爷毕生的憾事,容儿想,王爷以后都不会开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