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系统(快穿)(29)

柳武无话可说。

而这些百姓再怎么不舍,还是回家牵孩子,然后让这些人牙子挑挑捡捡。

“你这闺女长得也太磕碜了,骨头架子都出来了。只能给你半两银。”

“太少了。您再给加点。我这妮子可是养了十年,就是光粮食也不止这点钱啊?”

“嫌少?那你找别人去。这也太瘦了,领回去能干活吗?”

那村民赔笑,“大爷,我闺女能干着呢。要不是最近缺水,她也不至于瘦成这样。您领回去,给她吃顿饱饭,立马能养回来。”

就在这时,柳新冲着大伙喊,“爹,爹,出水啦。”

随着这声稚嫩的惊呼,大伙齐齐回头。

出……出水了?

村民们听到这声呼喊,一个个也顾不上卖儿卖女,齐齐凑过来。

的确是出水了,拎上来的小桶里几乎全是泥浆,再冒一会儿,泉眼就能全通,水会越来越清的。

村民们齐齐欢呼。

那个之前负责挖井的村民冲大伙道,“我就说吧,这下头肯定有水。”

江舒涵叹了口气,“我之前没跟你说。我重新选了地方。”

之前她向这打井人请教怎么挖井,他照实说了。但是当他听江舒涵要另选地方,他头摇成拨浪鼓,说她胡闹。

艾蒿丛下面打井,这是他爹教他的,没有艾蒿丛,哪来的水?瞎耽误功夫。

江舒涵被他说得有点发毛,但是她曾经看过一本寻宝的漫画书,不知变通的人就会一直往下挖。懂得变通的人就会换个方向。

水和宝物是同一个道理。

而且这古代都是笨方法,越往下挖,井底的氧气就越稀薄。十米已经是极限了,再挖下去非得出人命不可。

她就让壮劳力下去,用手去试探井壁泥土的湿润度。哪边更湿润,她就在那个方向离井口大概十尺距离重新挖坑。

为了提高成功率,她让大家挖了四个井。

幸运的是,有一个真的出水了。

村长冲那村民道,“看吧,人家不懂挖井都比你能干。叫你以前不跟你爹好好学手艺。”

江舒涵这才知道这小伙子其实也是半调子。

他家祖传挖井,可惜他不学无术。等他爹一走,整个人就抓瞎了。

江舒涵笑着解围,“也不能这么说。至少他教我们挖井的技巧确实有效。”

更难得的是这人居然没有藏私,一五一十全告诉了他们。

大伙一听也不再翻旧账。

倒是那几个人牙子跟过来,抓着刚才要卖闺女的村民问,“哎,你闺女还卖不卖?不卖我走了啊?”

那村民有些犹豫。有水当然是件好事,可他家还是没钱交税啊。

江舒涵扯了下村民的袖子,把他拽到一边,“你傻啊。到处都在缺水。哪怕卖水,你也能把税交上,干啥要卖女儿?”

那村民一愣,卖水?

跟他一个普通村民,江舒涵不想浪费口舌,直接找村长商量,“这十里八乡只有你们这村子有水,咱们何不卖水呢?”她叹了口气,“实不相瞒,我们身上盘缠也是没了,所以才留在此地费心费力挖井。”

村长很干脆答应了,“那行。咱们一块卖水。”

江舒涵笑了,这村长倒是个实诚人,没有借机敲他们竹杠,要不然井在村子里,人家不给他们用,他们也拿人家没辙。

村长冲那几个人牙子挥了挥手,像赶苍蝇似的撵人,“你们走吧,我们不卖孩子。”

几个人牙子面面相觑,“你们可想好了。两天后就要交税,你们有银子交吗?”

这个村子是同一个姓,卖的孩子都叫他阿爷,村长刚刚看到卖孩子心里也不好受,听到人牙子的话脸都黑了,不耐烦道,“这就不劳你们操心了。我们自己会想办法的。”

人牙子气急败坏,但想到还可以去别处,便也没有纠缠,转身走了。

接下来,江舒涵就跟村长商量怎么运水卖。

“咱们可以挨家挨户宣传,让他们过来买水。”江舒涵举起一个小桶,“这一桶水五文钱。统一定价。”

“当然这些都是小钱,想要赚钱,还是卖给大户人家。你们把水运进城。价钱提十倍。肯定有的是人买。为了确保安全,你们要多多带人,免得被抢。”

村长连连应是。

江舒涵这边也是按照这个方法。

让江舒涵诧异的是,“你们这么大的村子怎么才四头牛啊?”

再穷也不至于穷成这样啊?

那村长摇头叹息,“没办法,一直缺水,人都没水喝,牲口更没有了。最后都渴死了。咱们全给吃了。”

江舒涵安慰他,“没事。赚到钱,你们很快就能买回来的。”

村长苦笑道,“不指望了,只要能把税全部交齐,我就谢天谢地了。”

江舒涵一行人在这个地方逗留大概十来日,赚了五百多两银子。

刚开始是用牛车拉着卖水,后来大家见这钱太好赚,男人女人纷纷挑水进县城卖。

许是这县城地势比较高,许多家挖井都没出水。

他们把水运过去就相当于解了大家的燃眉之急。

一碗水一文钱,多的是人抢着买。

要不是他们还要赶路,大伙都想待在这个村子一直卖水。

牛车上,几乎大半都是水。粮食已经不多了,孩子们全都下来走路。

屠户还有些恋恋不舍,“这么挣钱的营生,我这辈子头一回碰到,还真是舍不得。”

铁匠也笑了,“我也是。”他看着前方,眼里隐隐有一丝哀愁,“咱们再往南,会不会也缺水。咱们运的这些水又够几天的呢?”

花媒婆愁的是,“这地方到处都在缺水,我担心半道上会有人抢我们的水。”

不是没有可能。他们去卖水的时候,好几回水桶都被那些快要渴死的人打翻了。

“怎么能不走呢。”江舒涵叹了口气,“这个地方的县令比之前那个掉脑袋的县令还贪,现在世道这么乱,说不准什么时候又会发生一场□□。咱们早点躲开也是件好事。”

大家还真没想到这茬。想到上次那个县令脑袋挂在城楼上,一个个面面相觑,而后齐齐打了个冷颤,太吓人了。

族长挥了下鞭子,咬了咬牙,“走!别再说丧气话。有人抢水,咱们就跟他们打。”

这一路上还真遇到嘴唇起皮的难民,大伙将几辆牛车围成一个圈,不许这些人靠近。

江舒涵给他们指路,“再往前走十里就有一个村子有水井,你们可以去那讨水。”

又走了五十里,这些难民听到前头有水,又看到江舒涵一行人这么多人,没敢跟他们拼命,硬是咬牙,继续往前走。

又过了五十里,好家伙,这些人已经是渴到极点了。有上来冲撞的。男人们就会用木棍把他们打开。女人们则是护着孩子护着水。

洒了一部分,喝了一部分,水很快又没了。

再往前走五十里,情况终于有所好转。

柳武在前面探路,回来后告诉大伙,“前头有座山,山上有水。”

大伙这才松了一口气。

他们走到山脚下看到百姓每人手里都拎着个水桶,正排队取水。这条队伍像L型。山脚下的这片田,小麦已经全部枯萎,不少百姓在这边搭起了土灶。很多很多个土灶,起码有几千个。

他们一行人错身从百姓身边走过,直到他们走到L的拐角处,山上有不少衙役拿着长1枪站在边上维持秩序。

柳新小声嘀咕,“爹,看来这个县的县令还挺靠谱。”

他们这一路看到太多县令不干人事,剥削百姓,不拿百姓当人看。而这个县令却还能让衙役维持秩序,不免好感大增。

“咱们在这边歇一歇,蒸点干粮,再走两天就能到襄州了。”族长示意大家停下来。

大伙听到这话都都很高兴。

大家将牛车赶到前面,然后拎着木桶过来。

这一眼望不到头的百姓,得等到猴年马月才能轮到他们啊。

“爹,我看咱们不如买水吧?”柳新看到有个穿着青衣的男子拎着水桶从山上下来,提议道。

大伙也觉得这主意挺好。

天这么热,好半晌也不见他们这队伍往前挪一下。轮到他们,估计都渴死了。

江舒涵拦住青衣男子,对方一脸警惕看着他们,“你们想干什么?你们要是敢抢水,我就喊了啊。到时候把你们全都抓进牢里服徭役,你们可得想清楚再动手。”

易楠苏伊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